鲠直张千替杀妻

作者:佚名
鲠直张千替杀妻

一作“刎头张千替杀妻”。简名《替杀妻》。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屠户张千与员外结拜为兄弟。员外离家西去索钱。半年后,张千与其母、义嫂扫祭祖坟时,嫂支开张母,勾引张千。张佯许待回家。嫂归家备酒以待张,恰员外归,便灌醉员外,要张千杀之,张不肯。嫂自持刀欲杀员外,反被张夺刀杀死。郑州官府判员外杀妻之罪,解赴开封府。府尹包拯觉案有疑,恰张千前来自首,陈述杀人缘由。刑场上,张千临刑前嘱托员外为赡养老母。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宾白不全。《元曲选外编》据以重印。

猜你喜欢的书

高皇帝御制文集

高皇帝御制文集

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御制文集。又名《明太祖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十卷本较流行,各本一般均有洪武七年刘基及郭传序,宋濂跋(或称后序)。明姚士观编。士观,曾官巡按、直录督学、御史等职。其所编此文集凡20卷,分诏、制、诰、书、勅命、策问、勅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等类排列。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论气

论气

明宋应星撰。1637年于江西分宜学署编 写。全书分《形气》(五章)、《气声》(九章)、《水火》(四 章)、《水尘》(三章)及《水风归藏》、《寒热》(各一章),计 六篇二十三章。取对话体裁。为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 试图对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例如燃烧、 腐烂、蒸发、凝结、生物的新陈代谢、金属的冶炼等,作 出哲学上的概括,找出关于物质组成和变化的一般性 解释。认为“盈天地皆气也”,宇宙间的各种事物从生长 到死亡都是“由气而形,形复返于气”的带规律性的变 化,而“气”作为万物的本原其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处 在不同的形态中。例如种子入地,由气而生,长大成木, 砍伐成材,制成器具,遇火成灰,或叶落化为泥,最后又 转化为气。包含有物质不灭的思想。此外,本书还涉及 到声学等一些物理学上的问题。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 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刊行的标点本。

伤寒论集成

伤寒论集成

《伤寒论》注本。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10卷。日本山田正珍(宗俊)编著。此书之《伤寒论》原文,主要依据宋版,并参酌其余诸本予以补正。前列“张仲景自序解”,系编者对仲景原序之注文。其于《伤寒论》各篇之注,引述内容包括宋林亿校正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明赵开美《仲景全书》、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清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喻昌《尚论篇》、张璐《伤寒缵论》、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以及《医宗金鉴》中所载汪琥、吴人驹、魏荔彤等注文。兼及王肯堂《证治准绳》、钱潢《伤寒溯源集》。其于日本国学者,引述中西惟忠、内藤希哲、小岛瑞、岛寿、宫义方、户田斋等人的著作,山田氏个人亦有较多的学术见解。故全书以征引浩博著称。现存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所刻之《皇汉医学丛书》本,我国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此丛书本出版排印本。

本草通玄

本草通玄

明代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本书为李氏药物专著,全书二卷。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十四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及针灸要穴图等。本书的特点是将药物的应用与炮制结合起来,广泛论述药性、制药及用药等方面的内容。

一○二

一○二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在眼前这一个微妙的世界上,各个的“前台”,与各个的“后台”,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每一种“前台”,你所能见到的,是光明,美丽,与伟大。可是,一到“后台”就不同了:先前所见到的光明,顿时成了黑暗,先前所见到的美丽,顿时成了丑恶;而先前所见到的那样的伟大,顿时也成了异乎寻常的渺小!不过,我们也可以掉过来说:在前面,你所见到的种种,那都是浮泛的,虚伪的,与装点出来的;至于后面所见到的一切,那才是真实的,坦白的,与毫无假借的。基于以上的理论,所以,我想把我的笔尖,指引读者们到后台去,作一下简单的巡礼。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该书选录自陈子龙(608~1647)至吕碧城(1893~1943)近三百年(主要是有清一代)名家词66家498首。各家名作,多收此书。“本编体例,略依《唐宋名家词选》,各家并缀小传,间采诸家评语”(《凡例》),使读者受益良多。编者在《后记》(1948年作)中对近三百年词坛情况,有极精辟论述:“近三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悱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倚托,乃复取沈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在评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亦称浙派)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之后,进一步指出:“然则词学中兴之业,实肇端于明季陈子龙、王夫之、屈大均诸氏,而极其致于晚清诸老,余波至于今日,犹未全绝。论近三百年词者,固当以意格为主,不得以其不复能被管弦而有所轩轾也。”这对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清词的成就、特点及演变情况,是很有裨益的。但该书未收张煌言、林则徐、秋瑾、柳亚子等名家词作,是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