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曲杂言

作者:沈德符
顾曲杂言

曲论。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一卷。德符字虎臣,一字景伯,又字景倩,浙江秀水人。万历举人。著有《清权堂集》及《野获编》。此《杂言》系从《野获编》中辑录有关南曲、北曲、乐器、歌舞、小说的条目成编,仅二十三条,一万二千余字。内容包括对南北曲盛衰的论述和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介,以及音乐、舞蹈、小说等方面的记载与考证。其中记载明代民间俗曲的兴起与流传情况的部分对了解明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尤有参考价值。

章节列表

升序↑

沈德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少女的港湾

少女的港湾

《少女的港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跨越时代的少女小说杰作。这部作品是当时受川端指导的新人作家中里恒子的底稿基础上,川端加以校订、加笔指导和修改,两人共同执笔合作之作。本书细腻真实地描绘了少女间隐秘纯洁的感情,在日本学生中广为流传。1938年出版单行本后,5年内加印47次,成为当时最为畅销的作品之一。柔弱的三千子一走进教会学校就收到了来自五年级的洋子和四年级的克子情意绵绵的情信。三千子最终选择了善良温柔得如同天使一般的洋子做“姐姐”,婉拒了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克子。三千子和洋子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日子,但在外出度假时又被活泼好胜的克子所吸引,这使得三千子内心充满挣扎 。

悟真篇注疏

悟真篇注疏

道家著作。3卷。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叙,天台(今浙江临海)人。自云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诀。世俗传以为仙。是书专明金丹之要,道家将其与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并推为正宗。书中多有阐发《参同契》旨意者。初时儒家罕有传授,至乾道中(1165—1173)翁葆光始析为三篇,作注以申释其义。又附以《悟真直指详说》一卷。至元顺至间(1300—1332),戴起宗访得旧本,重加订正,复为疏以发明之。据其书而论,则所云假真阴真阳之二物,夺天地之一气,以为丹饵,归于丹田气海之中,以御一身。后天地之气,则一身之气翕然归之,若众星之拱北辰,此为丹经之一种。据《四库全书总目》。

丹阳神光灿

丹阳神光灿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

释肇序

释肇序

释肇序,一卷,唐体请(着译目录作体清)记,首缺,编号二七七六。

胜鬘经义记

胜鬘经义记

佛典注疏。隋慧远撰。两卷。是对《胜鬘经》的论释。本书认为《胜鬘经》第一至第四章明“大方便”,亦即一乘之因;第五章明“一乘”,即一乘之果。因果相合,所明为一乘之行法。自第六至第十三章所明为“大方广”,亦即一乘之理法。理法、行法相合,显一乘之体。第十四章明“信顺之益”。前十四章总阐“自利行”。第十五章即“胜鬘师子吼”,阐“利他行”。本书历代大藏经均未收载,日本《卐字续藏》收有上卷,下卷久佚。今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下卷,系伯2091号,首残尾全,尾题:“胜鬘义记卷下,释慧远撰之也。”并有题记:“大隋大业九年(613)八月五日沙门昙皎写之,流通后世,校竟也。经疏卷之下。”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

凡五卷。隋代灌顶述,智越集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天台大师智顗观心论之注释书,亦系依据摩诃止观思想而显发观心论主旨之名著。内容先作观心论序、正、流通之分科,序文之说明即占卷一及卷二之一半,以下全部为正说分之说明,计十章,阐述四种三昧、二十五方便、十种境界、一心三智、十法成乘、破法遍、不起顺道法爱等,最后以解释六即义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