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作者:狄君厚
元杂剧剧本。简名《火烧介子推》或《介子推》。狄君厚撰。末本。剧据《左传》诸书所载介子推本事敷演而成,叙晋献公宠信骊姬,贬太子申生,为骊姬之子修建千尺高台,台上加筑宫殿,劳民伤财。大臣介子推上殿极谏,引商纣亡国之事为鉴戒。晋献公不听。介子推退朝全身而去。六宫大使王安奉献公骊姬之命,赍三般朝典,逼申生自尽。申生死,骊姬与国舅又生计加害公子重耳。介子推引着儿子介休回到庄宅,拜见老母。适重耳逃难至北,国舅亦跟踪而来。介休自刎,以其首伪作太子首而退国舅。介子推从重耳出亡。二人在风雪中绝粮,介子推割股肉为重耳充饥。会有楚使来迎,重耳入楚,介子推回家侍母。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封赏有功诸臣,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母隐入绵山。晋文公亲到绵山来聘,介子推不出。文公放火焚山,迫其出。介子推宁可焚死亦不出山。樵夫向文公叙述了火焚功臣的悲惨场景。最后,剧本以晋文公设祭作结。本剧正末先后扮介子推、王安、樵夫3人,版本仅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太和正音谱》尝评其词品,列入杰作之中,是较有影响的元代杂剧。
狄君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通货原理研究
作者是(英)托马斯·图克,该书主要讲述对皮尔法案的评论。1844年,当时的英国首相皮尔向议会提交了改进银行管理的《银行特许状法》,该法案试图将“银行业应当同对通货的管制分开的理论”付诸实行,它实际上强制执行的是可以称为银行券的“100%的准备金计划”。围绕着这一法案,被称为“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的两个对立集团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其实,这两个集团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很纯的学派,每个集团内部都有很大的意见分歧。“银行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图克外,还有富拉顿和吉尔巴特;“通货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皮尔、托伦斯和奥弗斯东。大多数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约翰·穆勒,都站在银行学派一边;但在实际工作者当中,特别是在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当中,皮尔法案却赢得了许多拥护者。这本《通货原理研究》就是对皮尔法案的评论。
原机启微
眼科书。2卷。元·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刊于明初。卷上论眼病之病因、治则,共18论;卷下论眼症之制方例法,述药物之君臣佐使,从逆反正之义,附46方,每方均载炮制方法、临床应用与方义说明。此书按病因将眼病分为18类(淫热、风热、七情五贼、血凝、气散、血气不分、热积、强阳搏阴、亡血、斑疹、深疳等),审因论治,立法处方。本书从病理病因观来分析眼病,把眼病与人体功能及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另有附录一卷,明·薛己校订时增补,内有11论,附方39首。最后“附东垣诸先生治法”,载方39首。对小儿眼病,如小儿五脏目疾、小儿雀盲眼、小儿肝脾等眼疾之治法,述之颇详;另介绍肾脏风眼治法、飞丝尘垢入目等。现有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田间易学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书用孔颖达《周易注疏》本,其说颇取《易》数,兼求义理,而大旨以朱熹之说为归。《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黄道周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平允,与元钱义方之论合,而义尤明畅。故卷首《图象》虽繁,而不涉支离附会之弊。独其《周易杂考》一条,既深慨今本非朱子之旧,而徒以《彖传》、《象传》篇首之注推其说,竟不能更其次第,以复古本。盖刘㝐旧刻,国初尚未得见,故知其误而不能改,仍用《注疏》本也。”按,《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刊入此书不分卷,可资参考。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它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又有此名。 张恨水所著的《孔雀东南飞》就是在此诗歌的基础上改写的爱情小说,叙述出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
宋九朝编年备要
原名《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后改作《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亦称《长编纲目》、《皇朝编年备要》、《宋朝通鉴长编纲目》等,简称《陈均编年》。编年体史书。30卷。南宋陈均撰。陈均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篇帙太繁,欲删烦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是书取材于《长编》及宋代《国史》、《实录》,兼采司马光《稽古录》、徐度《国纪》、熊克《九朝通略》等数十家之书,订其异以会其同,约其详而补其略,记自太祖至钦宗九朝凡168年历史。其例仿朱熹《通鉴纲目》,大字为纲即“举要”,小字为目即“备要”,纲以撮要,目以备言,纲简目详,颇便检阅。其记事据实直书,不加褒贬之词,事不关军国大政则略而不书,所记故老旧闻,足补正史之阙。鉴于李焘《长编》徽、钦部分失传,故此书所记,尤足珍贵。书约成于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自序及真德秀、郑性之、林岊三序。《四库全书》收录,别有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及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唯识札记
唯识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各家学说中,能与西方哲学的组织化、系统化相匹敌,从一个观念而导引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可说唯有佛教的唯识学最具此种精神。 《唯识札记》作者惟贤老法师早年曾先后分别在四川南充龟山书院和重庆汉藏教理院师事过国学和佛学大师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虚大师。王先生和太虚大师二人在唯识学等方面的精深造诣,在他们的高足惟贤老法师身上得到了独到的承嗣。老法师虽已是耄耋之寿,可丝毫不让当年,引经据典,思想深刻,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书中,老法师通过对唯识学话题的解说,将佛法的思想核心和修持要领也一并揭示出来,展现出佛法独具的博大和睿智、慈悲与超然,彰显出古老的佛教所高扬的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