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癸签
作者:胡震亨
明胡震亨著。为其所编《唐音统签》中一集。全书十集,以十干为纪,共一○二七卷,此为第十集,故称癸。前九集皆录唐诗,为《全唐诗》主要依据;此集共三十三卷,专收论唐诗、唐乐。为作者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凡唐诗、唐乐的源委和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的高下,诗人音乐家的的短长,术语的考释,等等,大略具备。其论诗之要旨在于“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传统的诗教之美学观点。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张,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士风有密切关系。辄借古讽今,抨击世风陋习,指出“晚唐人集,……名场中钻营恶态,忮懻俗,一一无不写尽”。评论诗作,首先注重人品,对于交结重臣的诗僧评道:“品格斯非,诗教何取?”而对唐代忠义之士则说:“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对于王世贞《艺苑卮言》和胡应麟《诗薮》的诗歌主张,颇为敬佩,但不盲从,自出己见。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应加区别,“读白诗,与读杜诗,自各一法,”还强调作诗要根据实际生活,提出反问:“人足迹不出门,能悉门外许许,尽拈为锦囊用乎?”反映其尊从孟子的“知人论世”的美学观。其论乐,强调雅乐,认为自南北朝以后,“雅俗不分”,唐开元以后,“昧禁之音,益流传乐府,浸渍人心,不可复浣涤矣。”反映其坚持传统儒
章节列表
升序↑胡震亨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 (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年以侍御史出使吐蕃,永贞元年(805)还朝,进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后被贬为均州刺史,改道州刺史。元和五年(810)转衡州刺史。吕温工文,长于铭、赞。柳宗元说他“道大艺备”、“文章过人”(《祭吕衡州温文》)。刘禹锡称他“文苑振金声”(《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其著作多种。今存《吕和叔文集》等。此书原由刘禹锡编次。此本先为诗赋,后为杂文,已非禹锡编次之旧。又第六卷、七卷、志铭,已阙数篇。卷末有孱守居士作《跋》云:“甲子岁从钱氏借得前五卷。戊辰从郡中买得后三卷。俱宋本。第六、第七二卷均之阙如。因取英华、文粹照目写入,以俟得完本校定。”又云:“第二卷闻砧以下十五首,宋本所无,照陈解元棚本钞入。”孱守居士,为常熟冯舒之别号,是书盖为舒所重编。吕温学春秋于陆淳,学文章于梁肃,授受均颇有渊源。集中如《与族兄皋书》,深得六经之旨。《裴氏海昏集序》,论诗亦殊精邃。《古东周城铭》能明君臣之义,以纠左氏之失。其 《思子台铭序》,谓“遇一物可以正训于世者,秉笔之士未尝阙焉。”其为文章之本可见。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古今律历考
七十二卷。明邢云路撰。邢云路字士登,安肃(今河北徐水)人。万历进士。曾任河南佥事,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其书详于历而略于律。只六卷讲音律,辨黄钟三寸九分之非,甚为精当,余无新意。六十六卷讲历法,从六经到明《大统历》,一一加以考订。六十五卷中有驳《授时历》八条,驳《大统历》七条。主体是总结历代历法知识。卷七十二中已明确提出行星运动受太阳支配的观点。该书有《畿辅丛书》本传世,《丛书集成初编》本流传较广。
韩氏医通
《韩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 2卷。 明·韩懋撰。刊于1522年(嘉靖元年)。韩氏搜辑家传有效方案,结合个人临床心得编撰成书,书分九章,共九十五则。卷上为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 卷下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作者善用补法,对常用补药的配伍和用法深有研究;并发展了医案程式,重视四诊对病证的鉴别,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其于临证“一望形色、二闻声音、三问病情、四切脉理、五论病源、六治方法,每诊病必填式纸,慎重其事”(谭天骥《意园读医书笔记》)。由此可见,韩氏平素诊治疾病,重视程式和规范化,其制方亦较有深意,创用了三子养亲汤、天一丸、异类有情丸等方,其中三子养亲汤已成为后世广泛运用的著名方剂。此外韩氏并介绍了半夏曲制法、固本丸制法、枳术丸烧饭法以及食疗中黄牛肉、梨汁等的临床应用等。全书卷帙虽少,然皆切于实用。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太上老君戒经
经名:太上老君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为关令尹喜讲授。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道教义枢》、《三洞珠囊》均著录《老君戒经》等。本经盖出自六朝。述戒律。
天口篇
先民有言:“圣为天口。”愚非圣,安能代天立言?特以维皇上帝,阴骘下民。发聩振聋,本照临之美意!劝善规过,亦普度之良因。舌端艾艾期期,不辞根钝;天下林林总总,恳听吾言。爱作训体文若干篇,名曰《天口》,盖以报碧翁崇褒之意云尔。洞玄真人臣张三丰书。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清修《四库全书》资料最完备、最详尽的原始资料汇编。主要内容包括:(一)乾隆帝为纂修《四库全书》及禁毁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以及嘉庆帝为办理空函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二)军机大臣及四库全书馆总裁、总纂等官员关于内府藏书的拣选,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编纂、审阅、覆校《全书》情况及对各级纂校人员进行考核、议叙奖赏、记过罚傣和缮写并误情形的奏折、奏片、信函、清单:(三)各地总督巡抚及学政、盐政等有关征集、采购、私人进献图书、查禁书籍等情形的奏折、奏片、咨呈、书目清单;(四)办理《四库全书》空函书籍的奏折等。此外,还附录了同治、光绪年间有关抖晒、清查文津阁全书的奏折和书目清单,以及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名单等。共收录的档案史料二千多件,几乎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资料。这些档案多系首次披露,从各个侧面如实地反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历史,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