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谣集杂曲子
作者: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敦煌本《云谣集杂曲子》有两本,于清末被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盗去,一藏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存十八首,一藏巴黎国家图书馆,存十四首,校除重复,有三十首,与原题三十首之数合。计〔凤归云编〕四首、〔天仙子〕二首、〔竹枝子〕二首、〔洞仙子〕二首、〔破阵子〕四首、〔浣溪沙〕二首、〔柳青娘〕二首、〔倾杯乐〕二首、〔内家娇〕二首、〔拜新月〕二首、〔抛球乐〕二首、〔鱼歌子〕二首、〔喜秋天〕二首。此十三调,均见崔令钦《教坊记》所载曲名中。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崔令钦官国子司业,为隋弘农太守宣度之五世孙。又考《教坊记》,记事讫于开元而上,则知令钦为肃、代二宗时人,而此十三曲者,固为开元教坊旧物。诸曲句法,多不同于后人。因可见唐人词律之宽,与诗词演变之迹,由近体诗而长短句之变,当于此集观之。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起,先后有王国维、罗振玉、吴伯宛、朱祖谋、刘复、卢前、冒鹤亭、郑振铎、唐圭璋、王重民、任二北、胡适、饶宗颐、潘重规、沈英名等诸家的抄本、刻本、影本、校本或摹本问世,其传刻之广,研讨之深,蔚为大观。《云谣集》的发现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研究词的起源、体式和内容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有敦煌卷子本。
猜你喜欢的书
书学
一篇。书论。清代钱泳撰。泳初名鹤,字立君,号梅溪、台仙、梅花溪居士。清代书法家。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后居常熟,官侯选府经历。人评其书说“梅溪工于八分,尤精隶古”,是篇分钟鼎文、小篆、隶书、书法分南北宗、六朝人书、唐人书、宋四家书、赵松雪、总论九部分。对篆隶字体、六朝与唐人书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赞同阮元“书分南北宗”的见解,对晚清书风影响很大。他认为“讲篆隶者,当先考钟鼎文”,认为钟鼎文是“书法之源流”。以小篆、隶书为本,较详细讲述了“书体的源流”,认为篆书应当以李斯为正宗,并说“自程邈一变小篆而为隶书,篆学渐废”。并谓“隶书生于篆书,而实是篆之不肖子”,充分肯定隶书对文字、书体变革以及书法艺术发展的重大作用。指出六朝人书“破体杂出,错落不检”;“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并说宋代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家书“皆学唐人”;推崇赵孟頫,谓赵“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但没有超过二王。在“总论”中指出“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有《履园丛话》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淮上风云
《淮上风云》是郑证因所著的一部民国技击类武侠小说,讲述武维扬分派本帮香主欧阳尚毅奔赴鹰爪王的老巢“淮上清风堡绿竹塘”报复“被大破十二连环坞”仇恨的故事。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万花楼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书题《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全称《后续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简称《万花楼》,十四卷六十八回。题“西湖居士手编”,则作者当为李雨堂。演绎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杨、包、狄与奸相庞洪(即庞吉)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元儒考略
四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明万历年间 (158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为人正直纯厚,好周敦颐、二程之“濂、洛之学”,于理学颇有研究,著有《冯子节要》、《冯少墟集》、《古文辑选》等。《元儒考略》记元代诸儒事迹,各为之传,所记以元史儒学传为主,兼采其他史料附益,广考博引。各人之传,详简不一,大体以学术高下为准,以致体例不太统一,且姓名也多舛误。但元儒事迹及著述传世不多,冯从吾之《元儒考略》尚可见元代儒林学界概貌,是研究元代思想、学术的重要资料。该书现存明万历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大乘二十颂论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略明第一义无生,随转而无性义。
浴像功德经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与《浴像功德经》同。而圣坚所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时,以香水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