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作者:佚名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云窗梦》或《秋夜云窗梦》。撰者姓名未详。旦本。剧演汴梁名妓郑月莲,色艺双全,与秀才张均卿相爱。均卿金尽,鸨母另招贩茶客李多。月莲誓死不另接客。均卿被鸨母赶出后,进京赴试,月莲暗赠以首饰为路资。鸨母见月莲不肯挣钱,将其卖于乐户张妈妈家。秋夜,月莲梦均卿归来。均卿一举及第,授洛阳县宰。洛阳府尹李敬欲招其为婿,特设宴招待均卿。席间唤乐妓侑酒,月莲亦在其中。李敬为李多之叔父,此日李多亦来求李敬成全其婚事。月莲给均卿敬酒时,双方都发现对面是自己的情人。李敬怒诘月莲,月莲详告原委。李敬谓“天上人间,方便第一”,遂于席间令均卿、月莲成婚。此剧第四折残缺。全剧曲文颇佳,语多绮丽而不纤弱,用本色语而不粗率。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猜你喜欢的书

群鬼

群鬼

挪威社会问题剧。易卜生著。1881年出版。中译文1919年《新潮》杂志刊出,潘家洵译;1949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女主人公阿尔文太太接受曼德牧师的教训,忍气吞声地同放荡荒淫的丈夫过日子,苟安于恶劣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恪守妻子的本分。她把儿子欧士华打发离开家,以免受其父的影响,但后来欧士华学业成就回家来,却与女佣人调情。阿尔文太太惊恐万状地喊道,她被一大群鬼死缠着。这里说的鬼,是一切早已死亡或正在死亡的东西在社会上留下的残余影响,它们很顽强,象一座大山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剧终时,阿尔文太太在绝望的痛苦中呼号: “给我阳光!”剧本的锋芒主要指向资产阶级的家庭、道德和宗教,并号召人们向“群鬼”展开无情的斗争。它的上演,推动了欧洲的戏剧革命运动,也引起了挪威国内卫道者的极大仇视。

火车集

火车集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桂林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8月初版。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火”车》描写一列客车因军人强带的鞭炮起火而造成60余人死亡的惨剧;《我这一辈子》描写“我”从当裱糊匠到当巡警、巡长、缉私队长的经历和所见的人间不平;《杀狗》描写日本侵略者为一条狗被杀而到处捕人、杀人和老武师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的故事;《东西》描写留日学生鹿书香和留英学生郝鸣凤合作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丑态;《浴奴》描写一个妇女为在前线牺牲的丈夫复仇而杀死日本人的故事;《人同此心》描写不愿当亡国奴的王文义等3个大学生留在城中打击敌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一封家信》描写范先生在北平沦陷后外出谋事,天天盼望家信,但收到家信后却被敌机炸死。另外2篇是《兔》和《一块猪肝》。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文艺论文集。1954年11月工人出版社第1版。收录写作于1950年至1954年的《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包括《不怕,不慌》《多改多念》《怎样运用口语》《写透一件事》《突出主题,安排材料》《谈人物的刻画》等6篇)和《怎样写快板》。收入《老舍文集》第16卷。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又名《诸天内音经》或《内音玉字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本二卷,后分作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题作《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P2431)。此经乃天真皇人讲述。内称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二天;各天之上有「天书玉字」八个,共有256字。此乃上天灵文,皆凝飞玄之气自然形成,刻书玉简,故称「自然玉字」。修仙者若有其文,知其内音,书写佩带并念诵其文,即可度人无量,长生成仙。经文前二卷分述三十二天名称、诸天玉字(符文)功用及书符佩带方法。后二卷乃天真皇人解释天书玉字之音义。以各天玉字编成五言八句洞章,共三十二章,并分别说明其章句旨义。

战斗的青春

战斗的青春

当代长篇小说。雪克著。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9月初版。故事从1942年日寇发动“五一扫荡”开始。滹沱河边枣园区的地方政权和抗日武装,遭到了毁灭性的摧残,新任区委书记许凤、区游击队长李铁和妇女干部秀芬等,紧密依靠群众,在以中共县委书记周明为代表的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坚持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神出鬼没地抓住一切时机打击日寇,取得了许多胜利。同时,也排除了以县委副书记潘林为代表的右倾路线的干扰。后来,由于潜伏特务赵青和叛徒胡文玉的疯狂破坏,革命事业再次遭受严重损失。但他们仍满怀信心,更加团结一致地坚持斗争,重新打开局面,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小说的最后以打开枣园据点,全歼日伪军而胜利结束。 许凤是作品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在枣园区的党组织被摧毁后,这位年轻的姑娘挺身而出。她既有倔强果断、冷静坚毅的性格,也具有善于分析问题同敌人斗争的智慧。被捕之后,她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在狱中仍坚持斗争。小说真实地展示了许凤性格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区游击队长李铁勇敢机智,忠实坦荡,象钢铁一样坚强。地下工作者窦洛殿赤胆忠心,足智多谋,既有共产党人的高度觉悟,也有江湖义士的豪爽侠义,最后为革命英勇献身。一些反面人物也各有个性。小说情节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 小说出版后,曾引起文艺界的热烈讨论。1959年的《新港》、《读书月报》、《文艺报》等报刊相继发表评论文章。作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多次修改。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了新1版。“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姚文元一伙把这本小说打成“宣扬叛徒哲学的大毒草”,作者备受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197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新1版再版。

鲠直张千替杀妻

鲠直张千替杀妻

一作“刎头张千替杀妻”。简名《替杀妻》。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屠户张千与员外结拜为兄弟。员外离家西去索钱。半年后,张千与其母、义嫂扫祭祖坟时,嫂支开张母,勾引张千。张佯许待回家。嫂归家备酒以待张,恰员外归,便灌醉员外,要张千杀之,张不肯。嫂自持刀欲杀员外,反被张夺刀杀死。郑州官府判员外杀妻之罪,解赴开封府。府尹包拯觉案有疑,恰张千前来自首,陈述杀人缘由。刑场上,张千临刑前嘱托员外为赡养老母。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宾白不全。《元曲选外编》据以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