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
作者:臧懋循
又名《元人百种曲》。是现存流布最广的一部元人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辑。二十集,一百卷。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博闻强识,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集》。在《元曲选序》中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认为戏曲应该“雅俗兼收”。他对那些“出入乐府,文采灿然”的所谓“名家”的作品并不重视,而认为“摹拟曲尽”,“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作品,才是曲中的上乘。他选本书的目的,是想把元人杂剧中的好作品都网罗在一起,并使当时的南曲作家“知有所取则”,以尽元曲之妙。此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分二十集,每集五种,共百种。所收作品数量多,占现存的元人剧本三分之一;同时,雅俗兼收,其中包括元代名家名作九十四种,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对不知名的优秀作品,可能在科介宾白上不够完整,文字不够通顺,经过他“参伍校订”、“删抹繁芜”的编次工作,并附音注,不仅科白完整,戏文也通顺易懂。明人杂剧六种,今存元杂剧约一百五六十种,大多赖此保存,为元曲流传作出贡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目录
- ●序?曲论目录
- ●元曲选序
- ●序二
- ●天台陶九成论曲
- ●元曲论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 薛仁贵荣归故里
-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
- 迷青琐倩女离魂
- 醉思乡王粲登楼
- 㑇梅香骗翰林风月
- 包龙图智勘后庭花
- 布袋和尚忍字记
- 楚昭公疎者下船
- 崔府君断寃家债主
- 崔府君断寃家债主
- 裴少俊墙头马上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 黑旋风双献功
- 吕须贾大夫■〈言〈宀卒〉〉范叔
- 死生交范张鸡黍
-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 杜蘂娘智赏金线池
- 感天动地窦娥冤
-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望江亭中秋切鲙
- 温太真玉镜台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赵氏孤儿大报雠
-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 梁山泊李逵负荆
- 沙门岛张生煑海
- 说鱄诸伍员吹箫
- 月明和尚度柳翠
- 同乐院燕青博鱼
-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
- 便宜行事虎头牌
-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 半夜雷轰荐福碑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 江州司马青衫泪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西华山陈抟高卧
-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
-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 玉箫女两世姻缘
-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 宜秋山赵礼让肥
- 洞庭湖柳毅传书
-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 尉迟恭单鞭夺槊
-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 鲁大夫秋胡戏妻
- 秦修然竹坞听琴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
-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 包待制陈州粜米
-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 玎玎珰珰盆儿鬼
- 冻苏秦衣锦还乡
- 风雨像生货郎旦
-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
- 昊天塔孟良盗骨
-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 两军师隔江斗智
- 孟德耀举案齐眉
-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 庞涓夜走马陵道
-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 随何赚风魔蒯通
-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 杨氏女杀狗劝夫
-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 争报恩三虎下山
-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
- 花间四友东坡梦
-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臧懋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医贯砭
二卷。清徐大椿撰。徐氏针对明清温补之风盛行,择赵献可《医贯》背理之处详加辨析,予以贬斥。明赵献可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作《医贯》阐述薛氏《医案》之说,其书以命门、真水、真火为主,以八味丸、六味丸通治各病,徐氏认为极其偏颇驳杂,作此书一一驳斥。书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徐氏对于仅有十万余言的《医贯》,作三百一十六处批注。对其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治疗理论,提出截然不同的学术见解。主张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一、二种温补之方,要因人因证而异。揭露庸医习用补药成风之害,疗疾必须审证求因,精确辨证,甚为可取。如书中考证八味丸即《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为后汉张机之方。徐氏之论亦有独到之处,但言词过激,辱詈太多,且逐字逐句索求瘢疵,未免过于求全。如称《医贯》为“邪说”等。有《徐氏六种本》,乾隆间丰松斋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崇文书局重雕本。
成方便读
方书。清张秉成编著。四卷。秉成有 《本草便读》 已著录。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共九万字。卷一至卷二载补养、发表、攻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之剂。卷三至卷四载清暑、利湿、润燥、清火、除痰、消导、收涩、治疟、杀虫、治目、外科、经产、小儿之剂。共二十一类,汇集古今常用良方二百九十余首,每方编成七言歌诀。并对方主治应用,加减变化,君臣佐使,制方原则等进行了论述。如谓“银翘散”所治之温病,“与瘟疫之瘟不同,而又与伏邪之温病有别,此但言四时之温邪”,发前人所未发,读之可“见病思源”、“触类旁通”。有民国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五年千顷堂书局铅印本,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邯郸记
传奇名。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据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山东卢生痴念功名,在邯郸赵州桥饭店遇见仙人吕洞宾。卢生借得吕洞宾磁枕,白日入梦。梦中与清河崔氏之女结婚,用金钱买通权贵,因而得中状元。奉命至陕州开河,挂帅征西,建功封侯,但因得罪权臣宇文融和偷写封诰等事而被劾问斩。遇赦后充军鬼门关,历尽折磨,又被召回朝,当二十年宰相,进封赵国公。儿孙辈也一并得官。皇帝赐女乐二十四名,八十岁的卢生淫乐无度,一病不起,临死时还惦念身后加官赠谥和幼子的荫封。结果梦醒觉悟,看破人情世故和人我是非,随八仙修道。此剧生动地描绘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到死亡的历史,揭露了科场的黑暗,官吏的贪婪,皇帝的腐败荒淫,道学的虚伪,尤其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殊死争斗,从多方面批判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剧本首尾都描写神仙故事,反映了作者的宗教意识。剧情简练,曲词明白晓畅,渐入本色一路。今存明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天启元年(1621)朱墨本影印。
未信编
未信编,(清)潘月山(潘杓灿)著,陆地舟藏版,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6册。公牍总集,按照地方官府事务来分类编辑的,公牍多与地方官府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置密切关联。
延寿妙门陀罗尼经
全一卷。北宋法贤译。属密教延命法之经典。略称延寿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在菩提道场时,应金刚手菩萨之请,宣说延寿妙门陀罗尼,且金刚手、大梵天王、四天王等亦一一随喜宣说延寿之真言。又本经之同本异译有善法方便陀罗尼经(译者佚名)、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译者佚名)、护命法门神咒经(唐代菩提流志译)等,亦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
人本欲生经注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虽相貌丑陋,但学识渊博。在邺都十三、四年间,经常代替佛图澄讲说,并解答许多理论问题,虽有“漆道人,惊四邻”之称誉。社会上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之谚语。为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讲经弘法,游历四方,历经磨难,信佛弥坚。师承佛图澄,精研《般若经》,学说戒定慧,树业有专功。所注经杂录凡二十五部二十九卷。道安现存的着述除了收于各藏内的《人本欲生经注》一卷外,还有《出三藏记集》所收录的经论序十四篇,又同《集》标名未详作者而可肯定为道安所作的经论序七篇,和同《集》的《综理众经目录》原文两段;此外还有《鼻那耶经》卷首的《序》一篇。其余的早已佚失无存。道安解经不偏执门派之说,以明性空为本,兼融并蓄,“其说允符方等诸经,最为真实。”其《人本欲生经注解》既是如此。道安注经录载:“人本欲生经者,九止八脱之妙要也、为注撮解一卷。”所注其经“谨严精要,诠明句义,与西土释经诸论及后代疏钞,广征博引,融会周圆,标宗定理,贯摄群经者不同也。”道安不苟一说,博采众家,之说之作反映了佛教进入晋代中印两大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在佛教学术界具有很大影响。现常见版本有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四套第一册,《出三藏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