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
作者:臧懋循
又名《元人百种曲》。是现存流布最广的一部元人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辑。二十集,一百卷。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博闻强识,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集》。在《元曲选序》中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认为戏曲应该“雅俗兼收”。他对那些“出入乐府,文采灿然”的所谓“名家”的作品并不重视,而认为“摹拟曲尽”,“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作品,才是曲中的上乘。他选本书的目的,是想把元人杂剧中的好作品都网罗在一起,并使当时的南曲作家“知有所取则”,以尽元曲之妙。此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分二十集,每集五种,共百种。所收作品数量多,占现存的元人剧本三分之一;同时,雅俗兼收,其中包括元代名家名作九十四种,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对不知名的优秀作品,可能在科介宾白上不够完整,文字不够通顺,经过他“参伍校订”、“删抹繁芜”的编次工作,并附音注,不仅科白完整,戏文也通顺易懂。明人杂剧六种,今存元杂剧约一百五六十种,大多赖此保存,为元曲流传作出贡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目录
- ●序?曲论目录
- ●元曲选序
- ●序二
- ●天台陶九成论曲
- ●元曲论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 薛仁贵荣归故里
-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
- 迷青琐倩女离魂
- 醉思乡王粲登楼
- 㑇梅香骗翰林风月
- 包龙图智勘后庭花
- 布袋和尚忍字记
- 楚昭公疎者下船
- 崔府君断寃家债主
- 崔府君断寃家债主
- 裴少俊墙头马上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 黑旋风双献功
- 吕须贾大夫■〈言〈宀卒〉〉范叔
- 死生交范张鸡黍
-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 杜蘂娘智赏金线池
- 感天动地窦娥冤
-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望江亭中秋切鲙
- 温太真玉镜台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赵氏孤儿大报雠
-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 梁山泊李逵负荆
- 沙门岛张生煑海
- 说鱄诸伍员吹箫
- 月明和尚度柳翠
- 同乐院燕青博鱼
-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
- 便宜行事虎头牌
-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 半夜雷轰荐福碑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 江州司马青衫泪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西华山陈抟高卧
-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
-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 玉箫女两世姻缘
-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 宜秋山赵礼让肥
- 洞庭湖柳毅传书
-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 尉迟恭单鞭夺槊
-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 鲁大夫秋胡戏妻
- 秦修然竹坞听琴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
-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 包待制陈州粜米
-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 玎玎珰珰盆儿鬼
- 冻苏秦衣锦还乡
- 风雨像生货郎旦
-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
- 昊天塔孟良盗骨
-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 两军师隔江斗智
- 孟德耀举案齐眉
-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 庞涓夜走马陵道
-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 随何赚风魔蒯通
-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 杨氏女杀狗劝夫
-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 争报恩三虎下山
-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
- 花间四友东坡梦
-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臧懋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文辞类纂
清姚鼐编古文总集。姚鼐字姬传,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兼方苞、刘大櫆之长,为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桐城派讲究“义法”,标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精蕴。此书的编辑正反映了桐城派散文的标准和观点。全书分75卷,选录上自战国下迄清代的古文辞赋约700余篇,依文体分为13类,即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辞赋、哀祭,文体分类更趋合理。书前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书中有评点,阐发桐城派文学观点。选录重点为《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方苞、刘大櫆的古文,间选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等人的文章。魏晋六朝作品,在辞赋类中仅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仅选晋代袁宏的赞1篇。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嘉间皆以抄本流传,嘉庆末康绍庸始刻于广东,道光五年吴启昌复刊于金陵,光绪间李承渊重刻本为姚氏晚年定本。1988年岳麓书社出版标点本,以《四部备要》刻本为底本,并据通行各篇所出原书订正。此外,清末王先谦编《续古文辞类纂》34卷,收乾隆至咸丰诸家古文,以补姚编之阙,可称“续书”。黎庶昌也有《续古文辞类纂》28卷,扩编姚氏之书,堪称“广古文辞类纂”。
春秋占筮书 [标点本]
清毛奇龄撰。三卷。《西河合集》本。此书采摭《左传》、《国语》(合称《春秋内外传》)中所载占筮之例,以揭明古人之《易》学,故名曰《春秋占筮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而可验者,莫先于《春秋传》。奇龄既于所著《仲氏易》、《推易始末》诸书发明其义,因复举《春秋内外传》中凡有得于筮占者汇记成书。而汉、晋以下占筮有合于古法者,亦随类附见焉。《易》本卜筮之书,圣人推究天下之理,而即数以立象;后人推究《周易》之象,而即数以明理。羲、文、周、孔之本旨,如是而已。厥后象、数、理歧为三家,而数又歧为数派,孟喜、焦赣、京房以下,其法不可殚举,而《易》于是乎愈杂。《春秋内外传》所记,虽未必无所附会,而要其占法则固古人之遗轨。譬之史书所载,是非褒贬,或未尽可凭,至其一代之制度,则固无伪撰者也。奇龄因春秋诸占以推三代之筮法,可谓能探其本,而足辟诸家之喙者矣。”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清·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张振家参校,振家字筱林,吴县人。张氏跋云:叶氏《临证指南》一书,风行海内,操轩岐术者,恒家置一编。说者谓中多赝鼎,命意立方,间有可议,实非当时之定本。曩从贝师游,有叶先生手写方数页,治法入神妙,字迹亦苍劲。闻先生家别有存本,相承洎六世,不以视人,乃真洄溪先生所评定者。咸丰初,粤逆扰吴下,其家中落,货大书簏于市,故纸充塞,检之则是书在矣。振家以厚币易归,如获波斯鸿宝,今忽忽垂三十年,振家亦老矣。脱终失坠,岂非先生之罪人欤。先生元孙衲人,曾刻《医案存真》,而此书未尽刊入,藏为家秘,爰属及门诸子,详加校订,以公斯世。先生之真传不泯,亦振家之幸。振家尝叩先生之书而讨论之,偶有所得,附赘于上,聊以醒读者之目云。此振家得书及刊书之缘起也。阅其方案,意义确是叶法,且语简意赅,切合病情,其用药变通,与江浙人体质甚合。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元朝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本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列举全真道祖师十六人小传,旨在说明钟吕丹法传承源流。其传法谱系为:东华帝君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吕传刘海蟾、王重阳、刘海蟾传董凝阳、张伯端,王重阳传马丹阳等全真七子;马丹阳传黄房公、宋德方;宋德方传李钰、李钰传张模、张模传赵友钦,赵友钦于己巳年(1329)之秋传陈致虚。上述传法谱系,是研究唐宋金元内丹道传承之重要史料。
张三丰先生全集
道家养生学著作。明代张三丰撰,清代汪梦九辑,李西月重编,八卷。集中收录张三丰多种传记资料,对研究张三丰及其流派有一定价值。此外多为道论丹词,主要有:《大道论》、《玄机直指》、《道言浅说》、《玄要篇》等。其中《大道论》上、中、下三篇“穷性命之真,发圣贤仙佛之理,本本原原,加疏加注,有为无为之序,内药外药之分,养胎脱胎之妙,尽著篇编”;《玄机直讲》内有《炼丹火候说》、《返还证验说》、《服食大丹说》、《一粒黍米说》、《登天指迷说》、《龙虎铅汞说》、《注吕祖百字碑》; 《玄要篇》内有《亲口诀》、《道情歌》、《炼铅歌》、《先天一气歌》、《铅火歌》、《了道歌》、《打坐歌》、《道要秘歌》、《大道歌》、《真橐籥歌》、《玄关一窍歌》、《金丹歌》、《金液还丹破迷歌》、《龙虎还舟指迷歌》、《三还一返歌》、《固漏歌》、《金丹诗》、《大丹诗》、《蛰龙吟》、《洞天清唱》、《无根树道情》等一百余首诗词歌诀。内容丰富,文字通俗。载 《道藏辑要》毕集。
红楼梦补
章回小说。清归锄子著。四十 八回。故事直接百二十回《红楼梦》九十七回黛 玉离魂,处处照应前事。叙黛玉魂归离恨天,警 幻仙子怜之,令黛玉返魂。黛玉还魂后,决心割 断情丝,返回扬州故里。宝玉不知,于中举之日 逃往大荒山。宝钗因宝玉出走抑郁成疾,吐血 而亡。后贾母得知宝玉下落,命王熙凤将其找 回,应殿试,中进士,授官翰林。皇帝念其为元 妃胞弟,钦赐与黛玉完婚。黛玉善理家政,贾府 家境渐裕,时晴雯病愈,宝钗亦借体还魂,琪官 又将袭人送回,数人得以团圆。宝玉、黛玉推己 及人,广为施舍,扶善济贫,贾府家业重振。书 中所叙,显然违背曹雪芹原意,唯人物描写、语 言风格尚有几分相似。有嘉庆二十四年 (1819)藤花榭刊本、光绪二年(1876)上海申报 馆聚珍本、光绪二十四年上海熔经阁石印本、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等。 近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春秋占筮书 [标点本]](/d/file/books/78d634c2751e7e8a3f3a9e3cb388ad9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