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双献功
作者:高文秀
元杂剧剧本。一作《黑旋风双献头》;简名《双献功》或《双献头》。高文秀撰。末本。本剧是元代著名的“水浒戏”。情节梗概为:运城孔目孙荣将带妻子郭念儿上东岳烧香还愿,恐遇坏人,特地到梁山请故交宋江派人保护。李逵自告奋勇愿前去护送,并立下军令状,保孙荣夫妇无事,平安而归。宋江嘱李逵诸事忍让,并派戴宗随后打探,以便接应。郭念儿原与权豪白衙内私通,途中趁孙荣、李逵外出离开旅店时,随白衙内私奔。孙荣、李逵回到旅店后,发现郭念儿逃走,并知为白衙内拐去。孙荣去官府告状,谁知坐在堂上的竟是白衙内。原来白衙内恐孙荣告官,便先去借衙门坐3日,结果孙荣反被打入死囚牢内。李逵扮作农民探监,设计用蒙药麻醉了禁卒,救出孙荣。白衙内与郭念儿正饮酒取乐,李逵突然出现,杀死2人,带人头回梁山献功。《双献功》虽主要是写梁山英雄,但剧情不见于今本《水浒传》,可能是作者在元代民间传说基础上的创造。在众多的“水浒戏”中,此剧的成就较为突出,不仅歌颂了梁山英雄见义勇为的精神,而且对白衙内这样的“权豪势要”借官府之势夺人妻子、残害无辜的行为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剧本在人物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尤其是第三折写李逵探监,以巧妙的喜剧性安排,刻画了李逵外表粗莽,内心精细的性格特点。现存主要版本有:脉
猜你喜欢的书
御选古文渊鉴
六十四卷。清徐乾学 (1631—1694)编。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仕讲学士、礼部仕郎、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后受弹劾罢官。曾充《明史》总裁官,并奉命纂修 《大清一统志》,《清会典》。编有 《通志堂经解》、《读礼通考》,另著有《儋园集》等。《御选古文渊鉴》又称 《古文渊鉴》,康熙御选,徐乾学等奉敕编注。康熙帝以为 “文章之事不可以限年代”,而萧统、姚铉、吕祖谦等诸家文选不足以 “穷文章之正变”(《序》),于是采集自春秋至南宋之古文,分载于正集、别集、外集三部。虽编辑目的是统治阶级为了教化的需要,然其对我国古代出类拔萃之文进行重新整理,亦是一有益之贡献。且书中对所选文章之年代、背景、文章之字句及内容皆有夹注或批注,并附前人之评价,故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该书最早刊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6),后收入《四库全书》现有1983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影印本。
老子化胡经[敦煌本]
亦称《老子西升化胡经》、十卷本《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1)S.1857、P.2007,系卷一。首部均略残,有经题,存一百二十七行。开首二十行为“魏明帝”撰《老子化胡经序》,以下为卷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概述老君自殷汤以来变化法身,在中国及西域各国说经教化之故事,宣扬佛、道、摩尼三教“混齐同归”。(2)S.6963,系卷二。首部略残,存三百二十四行。列举“九十六种外道”之名称及所部鬼神数,末载驱散邪鬼外道之偈文一首。(3)P.3404,系卷八。首部微损,尾题《受道》,存二百七十八行。言老君在西域诸国讲说教义戒律之事。(4)P.2004,系卷十。首尾完好,题《玄歌》,存二百四十二行。收入化胡诗歌三十余首。早在东汉佛教初入中国时,已有老子西入夷狄,化为佛陀的说法。西晋王浮始造《化胡经》,贬斥佛法,从此化胡说成为佛道二教长期激烈争讼焦点之一。六朝至唐宋时,道士所作宣扬化胡说之经典非止一种,十卷本《化胡经》即其中之一。元至元年间(1264—1294),道士与僧人争讼失败,世祖诏令焚毁道经,《化胡经》乃全部佚失。敦煌所出写本,为研究佛道二教有关化胡争讼史提供了极重要资料。
神仙养生秘术
题“太白山人传,后赵黄门侍郎刘景先受,宋抱一子校正。” 宋陈显微号抱一子,不知是否此校正者。卷末《辟谷子》曰: 永 宁二年(351年)刘景先自称遇太白山隐士得此方。述外丹术及服 食、辟谷、制宝、制蜡、制轻粉、制净药、制墨、制蜜、制百花 膏诸法诸方。
法军侵台档案
收录了大量的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保富法
聂云台著,近代民族资本家。名其杰,湖南长沙人。少随父往上海。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并随外国人熟习英语。曾国藩的外孙。全文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共计13000多字。写于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是中国佛教哲学史上一部重要学术著作。书中阐明经商、从政与道德伦理的辩证关系,融合了儒、释、道诸家之长,形成了涉及政治、经济、哲学、道德等方面辩证思维特色的致富、保富理论体系。作为近现代的一部佛教哲学著作,它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聂先生编写此书,可说是用心良苦;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编成这本震撼人心的好书,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财富 ’;避免重蹈贪财者的覆辙。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讲:‘富不过三代’;现在的人甭说是三代了,两代、一代都过不了,父子兄弟为钱反目成仇的新闻,不胜枚举;还不知有多少人在为钱身败名裂,或移送法办,实在是愚昧可怜啊!所以想要长久保住财富的朋友,希望您能认真的照著本书所说的方法去做,则必有惊人的效验。
七处三观经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集辑有关修道修观之小经。此经版本有二:(一)高丽本为一卷,共收三十部小经。(二)宋、元、明三本为二卷,共集四十七部小经。就后者而言,第一经(称为七处三观经)及第三经后半(无眼)说色谛、色习、色尽、色灭、色味、色出要、色苦之七处,及观色、观五阴、观六衰之三观,故经名七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