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作者:佚名
亦称《周官》、《周官经》。中国古代职官政典。相传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收集来的一部古书,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伪作。近人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注本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周礼正义》等。中华书局1988年推出孙诒让《周礼正义》标点本,乃目前最好版本。全书共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等6篇。冬官司空早佚,汉时补以《考工记》。该书使用了许多古老的语言,记述了周代三百多种职官的官名、爵等、员数、职掌,涉及田制、兵制、学制、刑法、祀典等多项内容。虽然资料来源于西周、春秋、战国等不同时期,但由于作者的主观归纳和设想,故其设官体例和编制相当规整,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国家体制和政治设施的理想。西汉末年王莽居摄,以周公自居,摹仿周制,这部书被当着“国典”,立于博士。东汉末郑玄作注,与《仪礼》、《礼记》并列于三礼之中,成为儒家经典,因而对后世政治制度、官制设置影响极大。北周苏绰、北宋王安石以及太平天国曾据此改革与创设官制,唐玄宗曾依《周礼》六官体例编纂《唐六典》。学术界有人认为《
猜你喜欢的书
滇游记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与《黔游记》合刊,称《滇黔游记》。
佐治药言
《佐治药言》是清代 “幕学”著作。幕指幕宾、幕僚,是明清时官员私人聘请的处理具体政务的顾问。“佐治”即辅助长官为治之意。本书作者从幕多年,有感而发,告诫后人,故称 “药言”。作者汪辉祖是清乾隆年间江南名幕,本书在其生前已多次刻版发行,后收入 《知不足斋丛书》。近代又收入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 (初编)》。书中记录著者辅佐吏治三十余年之经验,内有尽心、尽言、不合则去、立心要正、词讼速结、息讼、求生、慎初报、命案察情形、盗案慎株累、严治地棍、读律、妇女不可轻唤、差禀拒捕宜察、须为犯人着想、勿轻引成案,访案宜慎等等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撰人不详。内提及元代加封文昌帝君、纯阳帝君(吕洞宾)尊号,应出于元末明初。原书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全书分忏仪、赞叹、皈依、除罪、断障、消灾、集福、成真、结意、满愿十节。各节内容体例大致相似,皆首述建斋设醮。供奉玉皇上帝等天尊神灵,然后礼拜颂扬玉皇,表达志心归命,祈求除罪消灾之愿,恳请玉皇垂悯,消灾赐福。本书内容与《玉皇宥罪锡福宝忏》近似。
续英烈传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永乐演义》、《永乐定鼎全志》、《云合奇踪后传》。五卷三十四回。题“空谷老人编次”。首“秦淮墨客”序,秦淮墨客为纪振伦,似作者即为纪振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主要写明初“靖难之变”事,叙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因各地诸王势力日炽,尾大不掉,故用齐泰、黄子澄策,企图废掉诸王;燕王朱棣乘机起兵,以“靖难”为名,破京师(现南京),废惠帝, 自立为帝(永乐)的历史故事。作者同情惠帝,写其被迫逊国退位,对其遭遇寄予深切同情。有道光双桂堂刻本。另有明刊本,未见。
大乘无尽藏法
中国佛教典籍,三阶教创始人信行所撰,一卷。 本文献是信行的早期着作,也是三阶教的基本典籍之一。信行在该文献中论述了三阶教的基本理论、修持方式以及自己创立三阶教的早期活动,对於我们研究三阶教的历史与思想均有重要价值。 本文献最早为日本矢吹庆辉发现於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为斯2137号。该卷首尾均残,卷下部亦有若干残缺,无首尾题。矢吹庆辉将其拟名为「信行遗文」,录文收入其所着《三阶教研究》之资料篇。其後,於大英图书馆所藏尚未公布的敦煌遗书中又发现斯9139号亦为本文献。斯9139号首残尾存,有尾题,存文亦比斯2137号为多。 本文献未为历代经录所着录,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一卷,明袾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