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录
作者:薛瑄
明薛瑄著。十一卷,续录十二卷,共二十三卷。是作者一生读书、 讲学的笔记。分《读书录》和《续录》两部分。黄宗羲说此 书大意是为《太极图说》、《西铭》、《正蒙》作义疏,多重 复,“盖惟体验身心,非欲成书也。”书中所讨论多是程 朱理学问题,在理气、道器、太极阴阳等关系问题上不 完全同意朱熹观点,主张理在气中、道在器中、太极在 阴阳中,公开批判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 以及理能生气的说法。提出“一气流行,一本也”等命 题。后为罗钦顺等人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则完全接受 朱熹观点,宣扬“复性说”,认为性是天地万物之源,“性者万理之统宗欤,理之名虽有万殊,其实不过一性”(卷 五)。以“复性”为根本目的。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未分 次。清乾隆十一年刻本分《读书录》、《续读书录》各十一卷。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 八卷。 1600年。 自记所藏书画, 书前有卢文绍序,后有余集张宾鹤跋,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 (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 “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 “销夏”。卷一至卷三为自晋至明的书画名迹;卷四至卷七为古石刻;卷八为寓目记, 记其所见过的书画作品。全书以自藏书画为主,并摘录精彩的题跋, 间亦有简短的评语。
香山集
十六卷。宋喻良能(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出知处州。不久,以朝请大夫致仕。喻良能与兄良倚、弟良弼,均因古文词有声名于当时。杨万里与之有交谊,曾作《送喻叔奇知处州》诗,云“括苍山水名天下,工部风烟入笔端”颇相推许。其诗风格与杨万里略近,只是不如杨万里诗之博大。陈亮《龙川集》中称:“叔奇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之则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所著《香山集》十六卷乃清四库撰官以《永乐大典》和《南宋名贤小集》中所载,互为参补编掇而成。名为香山,因集中次韵李大著春日杂诗中有“清梦到香山”句。良能又自注曰:“余所居山名”。即以所居之地名集。见于《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和《续金华丛书·集部》。
白话宋书
《宋书》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沈约撰。一百卷。分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记载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至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六十年间历史。其八志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此为《宋书》白话文。
观经疏传通记
观经疏传通记,15卷,日本良忠述。编号二二零九。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
附东晋录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
永嘉证道歌
一卷。又作《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证道歌》。唐代永嘉玄觉撰。全文247句,大多为七言,共1814字,为古体诗形式。或4句、或6句一解,共分51解。约作于唐神龙元年(705)。作者认为人人都有如来藏佛性,如能识得,即得解脱,如歌词所说:“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作者主旨在于宣扬六祖慧能的顿悟法门,如:“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顿悟之后如大梦惊觉,宇宙人生犹如虚空,这就是顿悟如来禅的境界。《证道歌》以流畅的语言论述禅宗真髓,为禅文学的代表作,不仅为禅门传诵,也深受士大夫喜爱,朱熹就直接引用《证道歌》歌词来解说本体与现象、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本书收入《龙藏》、《频伽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注释书有宋彦琪、知讷的《证道歌注》各一种,元永盛的《证道歌注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