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非子
作者:胡非
一卷。周胡非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胡非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云:“胡非氏,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因以胡非为氏。战国有胡非子,著书。”由此可知,胡非是战国时期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与上所载略同,《隋书·经籍志》以非为名,误。关于《胡非子》一书二篇,《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记有《胡非子》三篇,注: 墨翟弟子。《隋书》、《旧唐书》、马总 《意林》皆云一卷,可知至唐时已残阙不全。宋以后佚失。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意林》、《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中辑得四节,合为一卷。虽零文碎语,不足以窥其宏旨,然其“非斗”之说,可存墨家之学说。现存的主要版本有:明归有光辑订,诸子汇函本,一卷。清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胡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
本书收辑了黑格尔早期的五篇神学著作:《民众宗教和基督教》《耶稣传》《基督教的权威性》《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以及《1800年体系残篇》,是了解和研究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在本书中,黑格尔以不同于在历史学家、宗教学家中流行的对史实作琐碎考证、对教会史作宏大叙事的方式,试图在历史中探究宗教精神—它又是精神发展的某一阶段—的发展,反映出黑格尔从康德出发走向自己哲学的思想脉络。
王龙溪先生全集
明王畿著,20卷。是集为其子王应斌、王原吉合编。凡语录8卷,书、序、杂著、记、说9卷,诗1卷,祭文、志状、表、传2卷。其门人萧良幹初刊,丁宾重刻增《大象义述》1卷、传、志、祭文1卷。王畿师从王守仁,虽宗良知学说,但又与佛教学说相融会。
学古编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佛法要义浅释
《佛法要义浅释》由资深佛教学者于凌波所著,专为现代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教。 书中从释迦牟尼佛悟道讲起,详细阐述四谛、十二因缘、因果业报等基本教义,梳理佛教历史发展脉络,剖析禅宗、净土宗等宗派特点,还介绍修行方法,搭建起完整的佛教思想架构。写作时,作者摒弃晦涩术语,以通俗语言结合生动案例,让复杂佛理变得易懂,新手与爱好者都能轻松阅读。 阅读本书,读者能汲取慈悲、平等、觉悟等佛教智慧,缓解生活压力、提升精神境界,也有助于认识文化多元性。它是一本难得的佛教文化普及佳作,值得对佛教感兴趣的人研读。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一卷,唐.梁肃述。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与《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