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苍

郭柏苍
  • 姓名:郭柏苍
  • 别名:字蒹秋,一字青郎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 出生日期:1815
  • 逝世日期:1890
  • 民族族群:

郭柏苍(1815—1890),字蒹秋,一字青郎,别署寤轩老人、梦鸯滕馆主人,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及主事。柏苍家资富有,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在福州乌石山修建学校,在福州西湖兴修李纲祠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旅经杭州时,倡建义山、义祠,让闽籍客死他乡者安葬或停棺。还在福州东关外建造普济堂。咸丰七年(1857年),因办福州团练得力,授主事,赏员外郎衔。同治五年(1866年),主持修建福州南城,疏浚城濠;浚通三元沟、七星沟。光绪三年(1877年),疏浚怀安、洪塘、濂浦诸河,以减轻省城水患。勤于著述,所著有《百一录》、《海录》、《闽产录异》、《全闽明诗传》、《郭氏丛刻》。


郭柏苍精湛于星卜,尤熟乡邦掌故,藏书甚富。与侯官黄肖岩、闽县戴芷农友善,二先生固多藏书,殁后,柏苍尽购其所藏。间又购陈寿祺藏书百余种,缃帙乃益富。晚得玉尺山房于光禄坊,筑沁泉山馆,藏六万卷于其中。有书目二册。多珍秘本及闽中文献之书,后多散佚矣。藏书印有“闽中郭蒹秋艺文金石记”、“蒹秋图书”、“榕城郭蒹秋藏书”、“天开图画楼”、“玉尺山房”、“沁泉山馆”、“湖海过客”等。


郭柏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元余义

天元余义

余既作《天元歌》五篇,授山阴吕子门人于鸿猷辈,为之章句,其余山龙、平原阴阳二宅之真义,既已大畅厥旨,无后遗义。然其为文,犹引而不发,世之览者,若已知真诀,则寻文会意,表里洞然;若未知真诀,徒推测于辞句之余,鲜不循涯而浩叹者矣。癸卯,余西渡钱塘,薄游丹阳,访黄堂谌母元君丹井之迹,邂逅群彦,究论天人,抉滞辨疑,遂成篇帙。以其反复虽多,不越五歌之旨。故仍谓之曰:“天元余义”云尔。

回天绮谈

回天绮谈

政治小说,十四回,未完。玉瑟斋主人著。载《新小说》第四至六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至六月出版。《回天绮谈》是一部以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英国“自由宪章”运动为历史背景,以配合晚清“宪政运动”为目的的政治小说。《回天绮谈》发表时题"政治小说",记叙的是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英国"自由宪章"运动故事,旨在配合晚清时期中国的"宪政运动".故虽明面写英国,实际是为对照中国现实,表现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要求"倡导宪政"的主张,创作动机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共十四回。

静春堂集

静春堂集

诗别集。元袁易(堂名静春) 著,袁易殁后,其子袁泰所编。四卷。卷前有龚、陆文圭、杨载、汤弥昌诸序,钱仲鼎、郭麟孙 识语,虞集题辞以及陈绎曾后序等,序后是黄 溍撰《袁君墓志铭》。集中所收诗未按体裁类 编,卷末附录三则,收其子袁泰、孙袁养福诗十 三首及其他有关二人的诗文。附录后,还有三 组有关本集的题跋。《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元 作者绮缛居多,易诗虽所传无几,而风骨遒上, 固足以高步一时。”其集现存《四库全书》本,另 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均题 为《静春堂诗集》)。《元诗选》初集录其诗四十 五首,附其子袁泰诗四首,亦题为《静春堂集》。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

亦称《宪法大纲》。清政府伪立宪的纲领性文件。1908年8月由“宪政编查馆”制定颁布。正文为“君上大权”十四条,主要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皇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的旧议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统帅海陆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主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总搅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九条,规定人民只有纳税、当兵、遵守国法等义务,不许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等项自由,没有任何真正的公民权利。这个大纲充分暴露了清王朝伪立宪、真集权的丑恶面貌,连立宪派也极不满意。

白话新唐书

白话新唐书

《新唐书》,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嘉祐五年(1060)成书。二百二十五卷。分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唐代二百九十年历史。此为《新唐书》白话文。

法海观澜

法海观澜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斯证。证入。则依果自严。故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明开解之途。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之微。终净土。明自他同归之地也。中峰本公。谓密咒如春。教乘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