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蜕

- 姓名:刘蜕
- 别名:字复愚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长沙(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蜕,唐末诗文家。字复愚,自号文泉子,长沙(今属湖南)人。幼孤,母姚氏抚其成立,令其从师学古文。会昌间曾住襄阳,游鄂州、广州。大中初年住梓州。三年自荆州获解,入京应进士试。四年,登进士第。此前荆州进士罕有及第者,故时称破天荒。初授寿州从官,未五月即因刺史暴戾而去职。后选补校书郎,未逾月又罢去。十一年,任太学助教、集贤校理。又任东川观察判官。咸通四年为左拾遗,因上书论令狐滈不宜为拾遗,贬为华阴令。历任中书舍人。咸通末至乾符初,为户部郎中。官至商州刺史。约卒于乾符间。刘蜕工古文,以复古为己任,多取则于扬雄,风格奇崛深峻,近皇甫湜、孙樵。亦有学楚辞者,多愤激之言。刘熙载《艺概》评曰:“刘蜕文意欲自成一子,如《山书》十八篇,辞若僻而寄托未尝不远。学《楚辞》尤有深致。《哀湘竹》、《下清江》、《招帝子》虽止三章,颇得《九歌》遗意。”有文集《文泉子》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已散逸。明人吴馡辑其文为《刘蜕集》六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天启刊本。《全唐文》卷七八九编其文为一卷,凡五○馀篇。《全唐诗补编·逸》卷一三收诗一首、《续补遗》卷七补二句。事迹据《登科记考》卷二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一、陈寅恪《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及《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四收刘蜕撰《先妣姚夫人权葬石表》。
刘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丰臣秀吉
本书是柴田炼三郎以日本战国时期统一全日本的丰臣秀吉一生为蓝本的小说。其实就秀吉的一生而言,浓缩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的确稍显单薄,但因为是小说题材,写的非常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个人演绎的成分很少,而且大的事件节点也都有记载,算是比较忠实地遵循了史实。如果对日本历史或丰臣秀吉这个人比较感兴趣,这本书是可以作为入门读物的。
渼陂集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 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 (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渼陂集》。是编正集十六卷,系嘉靖十二年(1533)由九思门人王献所刊。续集三卷,系九思晚年罢官以后所作,由翁万达续刻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钱谦益曾评价九思,称“敬夫馆选试《端阳赐扇诗》,效李西涯体,遂得首选,有名史馆中,时人语曰 ‘上有三老,下有三讨’。既而康、李辈出,唱导古学,相与訾警馆阁之体,敬夫舍所学而从之,于是始自贰于长沙矣。敬夫……盛年屏弃,无所发怒,作为歌谣,及《杜甫春游》杂剧,力诋西涯,流传腾涌,关陇之士杂然和之。敬夫《渼陂集》粗有才情,沓拖浅率,续集尤为冗长。李中麓云‘敬夫词曲新奇,得元人心法’。王元美云 ‘敬夫词曲与德涵齐名,秀丽雄爽,康大不如也’。评者以为不在关汉卿、马东篱下。大率康、王皆工词曲,而秦人推其诗文,以为一代师匠,乡曲之言,君子存之而已”。九思倜傥风流,不拘礼节,善歌弹,工词曲,与康海、何景明等称为十才子,又称弘治七子之一。据集前九思自序称“始为翰林时,诗学靡丽,文体萎弱。其后德涵、献吉导予易其习。献吉改正予诗稿,而文由德涵改正者尤多”,则钱氏评价应系实情。盖其平生相砥砺者,在李梦阳、康海二人,故其诗体文格与二人相似,而诗之富健则不及梦阳,文之粗率尤甚于海。乐府乃是其长技,其他皆未称其名也,九思为有明一代著名文人,今亦可称为文学家、词曲大师,前人称许如此,其应名不爽矣。此集今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现藏北京图书馆。
伊尹汤液经
《伊尹汤液经》是原题商代伊尹著、汉代张机广论、杨绍伊考次、刘复(刘民叔)补修的一本伤寒金匮类中医文献;六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附录一卷;成书年代未详。
风雪之夜
连载于南京《中央日报》副刊《中央公园》,1936,8/1-1937,9/10,作者已去世,本书未完成。《风雪之夜》讲的是大将军的五个儿子在家族没落后与其母亲在生活困境中的一系列故事。北平的冬天,没落后的邓家住在租的四合院里,天寒家中绝粮。五个儿子在经历各种来自生活和世人的蹂躏和白眼之后,齐心协力努力工作。
李煜词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家学树坊
《家学树坊》,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廖平命其子廖师政初编,作爲提要刊于《井研县志》,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由廖师慎补成。此书宗旨有三:一辨明外间以素王改制爲有流弊之説;二斥标举宋儒及帖括;三复兴言语科以救时病。此书主要爲回应外界对廖平学术批评而作,实际上是廖平学术思想前三变之提要。《光绪井研志》卷十四《艺文四·子部一》著録《家学树坊》二卷,今本实只有一卷。包括《知圣编及孔子作六艺考》、《知圣编读法》、《家学纪闻》县志提要、《诸子凡例》提要、《诸子四出科论》提要、《古今学考》提要、《五等封国説》、《三服五服九服九畿考》等,并附《致箌室主人书》。民国三年(一九一四)成都存古书局印入《六译馆丛书》,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国学荟编》第七、八期连载。今据民国三年成都存古书局印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