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节

- 姓名:熊节
- 别名:字端操,初名汝州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阳(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熊节,生卒年不详。字端操,初名汝州,字元用,建阳(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十岁学《易》,即知问难。受业于朱熹。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知闽清县事。官至通直郎。著有《中庸解》三卷及《性理群书句解》二十三卷、《智仁堂稿》十卷。事迹参《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卷一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二。《翰墨大全》丙集卷一四载其词1首,《全宋词》据以录入。
熊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财产·法律与政府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1801—1850),十九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作者坚持自由市场的基本原理,肯定自由贸易,对种种试图限制自由市场运转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书中还包括了巴斯夏对法律、博爱、公正、掠夺、贸易差额、社会主义等广泛内容的理解。这本文选是写给普通公众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最为重要的原理。
元文类
原名《国朝文类》。诗文总集。元苏天爵编选。七十卷。目录三卷。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所选诗文从元初(1279)至延祐(1314—1320),仅三四十年间,内涵至元诗文极盛之时,分四十三类,去取精严,具有体要,文苑英华,采撷略备于一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所录诸作,自元初迄延祐,正元文极盛之日,而天爵妙解文章,工于鉴别,其去取又极精审,故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鼎立而三,莫能更续。
八窍珠
亦称《五义图》。长篇评话。故事述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吏部尚书祝成山愤而辞官归故乡杭州,不久病故。其子祝贤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日路遇任奎之妻崇月娥因婆婆卧病,无钱请医,不得已出售传家之宝八窍珠,正欲赠银相助,不料魏忠贤义子魏川见珠起意,命家奴抢珠。月娥虽身怀武艺,但寡不敌众,宝珠被夺,祝贤乃赠银而去。月娥三次夜入魏府夺珠未成,遂扶婆婆返河北。祝贤奉母命迎娶表妹方翠英,魏川因向方家聘娶翠英被拒,竟于祝贤迎亲之日抬花轿去方府抢亲,幸翠英之兄方举得赶来谢恩的任奎、月娥夫妇之助,打碎花轿,击退强徒。魏川复提出擂台比武争亲,月娥请其母没牙虎焦氏太太压阵,大败魏川,并迫魏交出八窍珠。祝贤与翠英成婚后赴京赶考,途中与魏川相遇,险遭杀害。及至京城,魏又勾结主考官、右相梁燕山将祝贤考卷涂抹成废卷,幸皇帝夜访,在寺院巧遇祝贤,面试文才,金殿御封状元。梁燕山设毒计,将祝贤骗至相府欲杀之,书童与祝调换衣服代死,梁之九姨太为报祝家旧恩,藏祝于后花园。时方举已返京复官职,与探花蓝鸿寻找祝贤发现线索,翠英赶至京城滚钉板告御状,在都察院孟仲璧相助下,皇帝准状审梁,在相府搜得祝贤,奸相被问死罪。魏忠贤狗急跳墙,派人行刺皇帝,方贤义兄严秀救驾,魏遂纠集奸党叛反,众英雄保驾锄奸,妖道袁三杰以妖术助魏,被月娥等以能镇邪灭妖的八窍珠击倒,魏党败亡。此书目亦为扬州评话书目,相传系一艺人以《八山盗》一书为骨架,经八位同行自愿各教其一个精彩回目捏合而成,“八窍珠”即含有八个评话名家的“窍门”集中于此书之意。现能上溯到的最早演出者是清末艺人单耀祥。苏州评话演说此书者,单耀祥之后,有蒋声翔、黄兆麟、潘伯英等。
清风闸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之妻先后被谋害,而清官包拯查明案情为其申冤的故事。孙大理之妻强氏借算卦先生说孙“当晚三更必死”的话,巧设机关,在家里人不知鬼不觉地害死亲夫的奇案,在冯氏《警世通言》中已经成型,该书对这一情节只是借用。但将一篇短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该书除敷演添加了孙大理之女孝姑的丈夫皮奉山(皮五癞子)的故事、孙大理之弟的故事情节线外,主要是细节方面的丰富。所以该书已主要不是公案故事,而以反映清代中叶市井之民的生活面貌见长。尤其是关于皮五癞子的部分,从富家、穷户、衙门、酒楼、赌场、妓院等各个角度,陈列出封建社会末期城市中的众生百态。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凶狠歹毒的淫妇强氏、苦命女子孝姑等形象。尤其是市井无赖皮五的形象,写得既富于性格而又不失于简单化。语言则显示了说书艺人的口语特点。缺欠是结构松散,亦有封建迷信和道德说教。该书当时在书场讲说时极受欢迎,在民间流传颇广,在文学史上则很少被提及。有清嘉庆己卯(1819)奉孝轩刊巾箱本。同治甲戌(1874)重刊本。另有石印本。
皇朝遗民录
奎章阁藏《皇明遗民录》写本共一卷,主要是记述流亡朝鲜的王以文(凤冈)、杨福吉、冯三仕、王文祥、裴三生、王美承、郑先甲、黄功、柳溪山九位明遗民的事迹。编撰者署济南后人王德九,系王以文之后,其自序称收拾诸家家乘,谨校成编。自序延续永历纪年,末题永历三戊寅春三月,应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书后有朝鲜人黄基天的跋语。卷首钤有“帝室图书之章”“朝鲜总督府图书之印”“汉城大学图书”。朝鲜时代民间雕版之风不盛,官书多采用活字印本,其余书籍则以写本居多。此册虽然不一定是原本清稿,但似未见有印本,能够留存至今,实属难得。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10卷,唐宗密述疏,宋子璇录记,清行策会编。行策(1628~1682),字截流,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相传为憨山大师后身。年二十三出家,五年间胁不至席,参悟禅要。后研习天台教义,修法华三昧。康熙二年(1663),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康熙九年(1670),住虞山普仁院,倡导七日精进念佛,复兴莲社,学者翕然风从。现存著作有《金刚经疏记会编》十卷、《净土警语》十五篇、《宝镜三昧本义》、《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今依《嘉兴藏》、《卍续藏》所收版本点校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