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

- 姓名:孟森
- 别名:字心史,号莼荪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38年1月14日
- 民族族群:
孟森(1869-1938年1月14日),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字心史,号莼荪,江苏武进人,1868年 (清同治七年) 生。清光绪廪生。早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习法律。1905年返国,随郑孝胥至广西龙州边防军参与戎机。1908年任《东方杂志》编辑。1909年当选爲江苏省谘议局议员。1913年当选爲国会衆议院议员。国会解散后南下,开始著述。1915年著《董小宛考》、《孔世贞事考》、《横波夫人》等,并考订清初掌故传说。嗣任江苏省民政厅秘书主任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1931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课馀著述。七年之间,成书数百万言。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困居北平。日军因其曾撰有“宣统三年调查之俄蒙界綫图考证”,胁其交出界綫图,深感屈辱愤恨,致撄胃疾,迨至1938年1月14日逝世于北平。终年70岁。
毕生致力于明清史研究。成就卓著,超越前人,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推崇。治史首重官书、正史,认为真正的史料,必推某一朝本纪、列传及有关志书等,而謏闻野记,不足“专据”。研究中“自以正史为骨干”,对朱元璋的开国规模,作出详尽考订、评述。主张实事求是,从实从史而论,特别对清初女真人脱离明朝后,在建国,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极力回避,隐没努尔哈赤及其祖先臣属于明朝的史实。在认真考订的基础上,有力地揭露了清代首次文字狱,庄氏“明史案”的实质和官修明史“不足传信”的原因。考订精当,评议公允,被史家赞为“用力最勤,著作最富”,体现了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作了前人和同代人不敢或不曾作过的正史工作,指出读《明史》者负有“纠正之责”。尤其对崇祯皇帝,评其“独具卓识”,有念民之心,而无益民实政的评议,史家称其持论“极为精粹深刻”,公允确当。余如《八旗制度考实》、《建州卫考辨》等文,亦体现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考订功夫。曾深入研究清代边疆问题,精辟地剖析乾隆朝以前“日有进取”,乾隆朝以后“日有放弃”的态势,指明清王朝盛衰的历史大势。主张治史既不“厌薄”前朝,亦要“尊重现代”,提倡古今并重。著有《八旗制度考实》、《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心史丛刊》、《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明元清系通纪》、《满洲开国史讲义》和《清朝前纪》等书。在明清史研究领域多有创建,贡献突出,为后世史家治学树立了良好榜样。
猜你喜欢的书
孽卵
俄国著名作家米・布尔加科夫以其机智巧妙的笔触创作出了一篇篇非常怪诞,非常滑稽非常质朴,非常耐人寻味的现代经典。本书由他的三篇小说结集而成。被高尔基称为必将会进入世界文学史的《孽卵》叙述了一个连鸡蛋和蛇蛋都分不清的国营鸡场场长为在一个月内振兴共和国的养鸡事业,利用天才科学家发现的“神奇光束”孵鸡,结果孵出大量巨蟒和鳄鱼,使得恶兽横行,殃及百姓,祸及京城的故事:一个小职员自杀了,是被新上司可怕的面孔吓死的,《魔障》告诉你官僚主义也可以吃人:《吗啡》则讲述了一个医生因染上毒瘾而走向毁灭的过程……在布尔加科夫这些诉说着“最可怕而又最无畏的问题”的作品中,传达出了他对现实的深切忧患,渗透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素女经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言“房中”之术。中国自古即讲求房术,《汉书·艺文志》列此类著述入“方技略”;班固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又云:“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此说足以代表汉儒对房中术的认识与重视。所谓“素女”,据高诱称,是“黄帝时方术之女”;而《素女经》之见于载籍,最早当推晋葛洪《抱朴子》之《遐览篇》。此前,东汉张衡《同声歌》有“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此后,南朝陈徐陵《答周处士书》有“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而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道书”类著录《玄女经》一卷、《素女经》一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素女秘道经》一卷,注云“并《玄女经》”。由以上推知,此经成书或在东汉,至隋唐之世仍有流传。两唐《志》则均不著录,是宋人已无由得见;此后亦遂绝迹中土,不料却藉日本之遣唐使携入东瀛。叶德辉云:“日本宽平中《见在书目》有《素女经》一卷……虽未见有刊本,而载在彼国永观二年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廿八卷中。”遂由叶氏录出刊行,其事始末略见其附于卷首之《新刊素女经序》。本书从医疗和养生的角度研究性学,认为“知交接之术”、“得阴阳之道”可以“男致不衰,女除百病”,从而“延年益寿”。有《双楳景闇丛书》本。
明末四公子
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四人, 为何皆不肯入清廷为官? 方以智被诬,是否因为名字与他人相似? 与冒辟疆成就一段佳话的董小宛,是否真的曾经入宫为妃? ……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有世家子弟四人,忠孝节义,文采风流,心怀天下。高阳在书中讲述了明末清初时期,四位受人敬爱赞羡的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的生平事迹,并通过多方考据,结合大量史料文稿,对历史事件进行了独到的解读。
潮嘉风月
专述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船民生活,其中用极大的篇幅记载妓女生涯,形象地展示了妓女、嫖客、鸨母之间的关系,可用作研究当时社会面貌的参考材料。这部笔记的一个特点就是文笔十分典雅古朴,在清人众多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格,因此很受后人的喜爱。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示儿长语
清代著名文人潘德舆编撰的童蒙诗文集。他认为挽回世运莫切于文章,文章之根本在忠孝,源在经术。因此,他在作品中用诗文的形式,阐述了吟诗、作诗、读书、作文、书法、做人、处世、择友、事亲、治家等看法,很有独到见解,具有一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