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钦

- 姓名:于钦
- 别名:字思容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山东益都(今青州市郑母镇)
- 出生日期:1283
- 逝世日期:1333
- 民族族群:
于钦(1283~1333),元代方志编纂家、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字思容。祖籍文登,后定居山东益都(今青州市郑母镇)。历任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照磨、翰林国史院编修、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詹事院长史、御史台监察御史、中书省兵部侍郎等职。于钦精于方志,立志为家乡修志。他认为,诗可以“陶冶性情”,但真正有关于当世、有益于后人的事,莫如“著作以彰显”,修志可传后世。曾说:“吾生长于齐,齐这山川、分野、城邑、地土之宜、人物这秀、此疆彼界,不可不纂而纪之也。” 在任中书省兵部侍郎,奉命山东,为益都田赋总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周览原隰,询诸乡老,考之水经、地记、历代沿革,分门别类”,编成《齐乘》六卷。《齐乘》是山东现存最早的方志,也是全国名志之一,久负盛誉。
于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来自沼泽乡的女孩
塞尔玛·拉格洛夫自幼就受到传奇故事的熏陶濡染,后来又酷爱思索,想像力非常丰富。只有这样的一颗心灵才能够大胆地去揣测解释那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神秘世界的奥秘。……正如沙漠中炽热空气的折射使得旅行者目睹海市蜃楼的奇景一样,她的情真意切浓墨重彩的想像力更赋予了她的幻觉以传神的力量,从而使得这些幻想变活起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小说丛书:来自沼泽乡的女孩》收录了:《斋戒之灵与皮特·诺德》、《神枪手雷欧的故事》、《神来之作》、《弗莱翠卡小姐》、《圣诞来客》、《他母亲的肖像》、《来自沼泽乡的女孩》、《昆格哈拉的森林女王》等二十三篇中短篇小说作品。 塞尔玛·拉格洛芙,女性,瑞典人。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代表作品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殷海光著。台北文星书店1966年出版。“序”称:针对“近年来”中国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传统跟随”(即以承继“道统”和弘扬“历史精神文化”自任)等“心理迷雾”,旨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并“试行寻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以“天朝模型的世界观”来概括视自身文化为一“自足的系统”的传统观念。不赞成将中国文化染上“道统”和“理学”的色彩。又以“变”与“不变”之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轴心,着重考察和评价了严复、谭嗣同、梁启超、吴虞、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倾向”,强调:“道德、自由、民主、科学”为中国应走的道路,提出中国知识分子今后的责任在“创建适合大家生存、发展的新文化”,从目的社会走向开放社会。1988年又收入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学者文化研究丛书》。
分隶偶存
二卷。书论。清代万经撰。经(1659—1741年),字授一,别字九沙,浙江鄞县人,万斯大之子。康熙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自幼濡染家学,博通经史,兼精金石学,工于汉隶,雄视江南。恐隶法失传,广采书法、金石著述及正史、文集、地志等不下百家,收录关于分隶的论述和自己的见解,于雍正九年(1731年)成书。前有陆耀、胡德琳、施养浩三序。上卷六篇,首作书法,次作分隶书法,次论分隶,次论隶、分、楷所由起,次论汉唐分隶异同,次汉魏碑考。下卷为古今分隶书家姓氏,列秦代程邈至明末马如玉等三百一十二人并小传,均采自旧书,惟马如玉传为万经所撰。后附梁文友(泓)、万福二跋。在“论隶、分、楷所由起”中,对隶、八分、楷书的起源及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唐以前,隶楷合为一,唐以后,隶与八分分为二。”“汉魏碑考”共列汉魏碑二十一种,皆为万经自藏,俱注明立碑时间、碑存地点、艺术风格,一一评骘。有乾隆二十四年(1769年)原刊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刊本等。
金匮发微
《金匮要略》注本。曹家达(颖甫)注。作者之注文力求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予以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针对《金匮》原文存在错讹或脱漏予以校订,并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释义不当的注解。此书初刊于1936年,1956年上海千顷堂书局将曹氏之《伤寒发微》与《金匮发微》予以合刊出版,书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白雨斋词话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神也是如此。他在书中卷1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沉郁”二字作为词论核心。所谓“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其含义有二,一为要求比兴寄托、微言大义。“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二为要求词的风格含蓄、沉稳。陈氏还提出了“顿挫”一词与“沉郁”互补。谓二者统一则“词中三昧尽矣”。并以此衡文,品评周邦彦、冯延已、王沂孙诸家。并多次强调“温厚”,如卷8云:“温厚和平,诗词一本也。”作者的词论既有以诗教评词,提高词的地位与格调的意义,又有限制词的风格多样化的弊病。《白雨斋词话》原为10卷,今本只存8卷。由其门人许正诗整理刊刻。许正诗原刻本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后附《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钞》各1卷。此后又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民国三十五年(1946)上海开明书店本及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杜维沫校点本。
法集经
六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在虚空界法界差别住处最上楼阁妙宝台上,诸菩萨诸声闻各说胜妙之法集佛悉赞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