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 姓名:叶嘉莹
- 别名:
- 性别:女
- 朝代:现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24年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叶嘉莹,笔名迦陵,女,1924年生。1941年进入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学习,从著名词学家顾随(羡季)先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顾随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敏锐的感受与深刻的理解,给予叶氏以很大影响。1945年叶氏从辅仁大学毕业,后去台湾,在台湾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并开始发表有关学术论文与专著。60年代后期曾应邀赴美讲学,并从事学术研究。此后赴加拿大,加入加拿大籍,现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自70年代后期起,叶氏多次回国探亲、讲学,并与国内学者合作进行学术研究。三十多年来,叶氏在台湾、香港等地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多部学术专著,这些著作近年来在国内都得到了出版,计有《迦陵谈词》(1970)、《迦陵论词丛稿》(1980)、《迦陵论诗丛稿》(1984)、《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1980)、《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1977)、《杜甫<秋兴八首>集说》(1966)、《灵溪词说》(与缪钺合撰,1987)等。
《迦陵论诗丛稿》收入作者自1957年至1981年期间撰写的中国古典诗歌和诗论方面的论文十四篇,包括《中国诗体之演进》、《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钟嵘<诗品>评诗之理论标准及其实践》、《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看“赋、比、兴”说》等。作者论诗之标准一如其论词,而于古代诗人中最推崇陶渊明、杜甫、李商隐,其言曰:“在中国所有的旧诗人中,如果以‘人’与‘诗’质地的真淳莹澈而言,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位作者;如果以感情与功力之博大深厚足以集大成而言,自当推杜甫为第一位作者;而如果以感受之精微锐敏、心意之窈眇幽微,足以透出于现实之外而深入于某一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而言,自当推李义山为第一位作者。”
关于治学方法,叶氏曾说:“对于诗歌的评赏乃是以感性为主,而结合了三种不同的知性的倾向:一是传记的,对于作者的认知;二是史观的,对于文学史的认知;三是现代的,对于西方现代理论的认知。”正是这种独树一帜的治学方法,使她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叶嘉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情迷佛罗伦萨
美艳动人的玛丽•潘顿一年前失去了她深爱的浪荡子丈夫,好在丈夫因为车祸死得早,还为她剩下了点财产,加上她手头的一些珍贵首饰,倒也足可逍遥度日了。埋葬了丈夫,清理完家产后玛丽来到佛罗伦萨,租下近郊小山上的一幢美丽的古董别墅休养身心。玛丽多年的仰慕者、“大英帝国的建造者”埃德加爵士多年来飞黄腾达,即将荣任孟加拉总督,在受命前特地赶来佛罗伦萨向她求婚。但是一天深夜,只不过由于玛丽的一时情难自己,却导致了一出梦魇般的暴力事件。危急关头她不得已求救于声名远播的浪荡子劳利•夫林特,而通过他,她终于认识到否定了爱情——以及包蕴于其中的所有激情与冒险,也就等于否定了生活和生命本身。 毛姆最为成熟的小长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塑造鲜活生动,对人性的洞察更是入木三分。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十二品,乃天尊为弟子元始真人演说,解说众生疾病苦恼之原由。谓众生今世富贵贫贱,皆前身善恶之果报。后世学仙之士有内怀阴恶、不念济众生、悭贪杀害、不仁不孝等七十二大病。斋戒行道,可除眼耳鼻舌身意六情罪源,得六慧通达。修诵此经,能各满所愿,成仙升天,九祖同度。全书要旨在说明善恶因缘果报,劝人敬礼天尊。修道行善。
天玉经外传
一卷、附《四十八局图》一卷。旧本题吴克诚(生卒年不详)撰,《天玉经外传》,又名《吴公教子书》。书中所含,以《青囊奥语》和《催官篇》词句及《玉尺经》三合为本。如其以庚午为火局,遂谓寅龙左旋属丙,右旋属丁,非但以木为火,尽其以性; 即论“三合”,丁火当生酉旺巳,暮丑正与寅午戌相反。又如因艮近寅,辛近戌,遂并以艮辛为火,坤乙为水,乾丁为木,巽癸为金,屈天干以就地支,溯流忘源,又失“三合”缘起之意,多为明代堪舆家之言。所以 《四库提要》称其“断为明人赝作无疑”。书中《四十八局图》,是为衍变《天玉外传》之说而设。《四库提要》据明代李国木为此书所作序文所述,认为此书是明万历间人之所为,并据明清流行本,将此书著录于术数类存目。现存《地理大全》本。
还乡记
这篇散文可以看作是柔石对他的还乡过程中情形的真实描绘,这篇作品的基调是明朗的、几乎可以说是欢快的,它一扫《旧时代之死》中朱胜龋似的抑郁和绝望。最重要的,柔石后期作品风格的转变在这篇散文中有完整清晰的体现。文中一共十二节,描写不同的场景,采用随见随录的形式,手法基本上是写实的,视角也是客观的。文中一开始描写了官舱中富人阶级的凶狠和无聊,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穷人的苦难和辛酸。后面忽然一转,写到家乡宜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字里行间表现出欢欣和愉悦。
东坡生活
胡怀琛著。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11月版。《生活丛书》之一。此书共11章,描写东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贬谪生活、文艺生活、闲适生活、豪放生活、恋爱生活、慈爱生活、诙谐生活,书后附东坡别号表、东坡著述表和苏门弟子表。在《东坡的文艺生活》、《东坡的闲适生活》、《东坡的豪放生活》及《东坡的恋爱生活》里,曾分别叙及他的豪放词、婉约词和闲适词,并联系其人品来论其词品,文笔生动、别具风致。
藏要
三辑,欧阳渐、吕澂编校。支那内学院于1929年出版第一辑,1935年出版第二辑。1985年,金陵刻经处将尚未完成的零本编为第三辑,与前两辑一起成套出版,十册。另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和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藏要》系支那内学院禀承杨文会编辑《大藏辑要》、进而对历代大藏经作整理考订的遗训,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原计划从全部藏经中精选要典,分为六辑,然后以之为基础彻底整理全藏。这一工作自1927年开始。编校采取刻校、译校、类校三周校勘方式,汉文本取南宋后思溪藏本为底本,勘以北宋福州及高丽新雕版,订正注明误文夺字。尽量搜罗国外校印的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及康藏各种刻本的藏文大藏经,对译文中错落晦涩之处,对照标注。并取有关义解之异籍参证,分清段落,剖析章句,阐明学说上的相关联系。对重要义理,用提要体裁写成叙,概括其大意,说明各书的传承和变化。最后仅编成三辑,共收书七十种,四百余卷,其中作出叙文者仅二十余种。第一辑收《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等大乘经十种,小乘经一种(《杂阿含经缘起诵》),及《菩萨戒本》、《十诵比丘戒本》等戒律三种,《中论》等大小乘论十一种。第二辑收《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经》等大小乘经八种,《四分戒本》等律六种,《十二门论》等大小乘论十三种。第三辑收《大般若经第十六分》等经十一种,《清净毗尼方广经》等律二种,《十住毗婆沙论》等论十种。该书编校方法科学严谨,校勘精细,标点准确,甚便于阅读研究,堪称最佳的佛经校勘本、精选本。印行后获得国内外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