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叶嘉莹
  • 姓名:叶嘉莹
  • 别名:
  • 性别:
  • 朝代:现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24年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叶嘉莹,笔名迦陵,女,1924年生。1941年进入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学习,从著名词学家顾随(羡季)先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顾随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敏锐的感受与深刻的理解,给予叶氏以很大影响。1945年叶氏从辅仁大学毕业,后去台湾,在台湾大学等校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并开始发表有关学术论文与专著。60年代后期曾应邀赴美讲学,并从事学术研究。此后赴加拿大,加入加拿大籍,现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自70年代后期起,叶氏多次回国探亲、讲学,并与国内学者合作进行学术研究。三十多年来,叶氏在台湾、香港等地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多部学术专著,这些著作近年来在国内都得到了出版,计有《迦陵谈词》(1970)、《迦陵论词丛稿》(1980)、《迦陵论诗丛稿》(1984)、《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1980)、《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1977)、《杜甫<秋兴八首>集说》(1966)、《灵溪词说》(与缪钺合撰,1987)等。


《迦陵论诗丛稿》收入作者自1957年至1981年期间撰写的中国古典诗歌和诗论方面的论文十四篇,包括《中国诗体之演进》、《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说杜甫<赠李白>诗一首——谈李杜之交谊与天才之寂寞》、《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旧诗新演——李义山<燕台四首>》、《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从比较现代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钟嵘<诗品>评诗之理论标准及其实践》、《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看“赋、比、兴”说》等。作者论诗之标准一如其论词,而于古代诗人中最推崇陶渊明、杜甫、李商隐,其言曰:“在中国所有的旧诗人中,如果以‘人’与‘诗’质地的真淳莹澈而言,自当推陶渊明为第一位作者;如果以感情与功力之博大深厚足以集大成而言,自当推杜甫为第一位作者;而如果以感受之精微锐敏、心意之窈眇幽微,足以透出于现实之外而深入于某一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而言,自当推李义山为第一位作者。”


关于治学方法,叶氏曾说:“对于诗歌的评赏乃是以感性为主,而结合了三种不同的知性的倾向:一是传记的,对于作者的认知;二是史观的,对于文学史的认知;三是现代的,对于西方现代理论的认知。”正是这种独树一帜的治学方法,使她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叶嘉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9年。全书共分十四章,其基本内容是通过社会制度的分析说明“有闲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理论主要是为了解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闲阶级存在的条件、社会功能以及与下层阶级的关系。凡勃伦认为,资本主义的财富日益增多使有闲阶级能赖以存在,虽然这个阶级不生产任何产品,过着寄生生活,大肆挥霍社会财富,但它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即能为社会确立生活方式的模式,形成引导消费和社会行为的潮流,使日益富裕的社会产生这样一种磁性效应:处于下层的社会阶层与群体模仿有闲阶级的生活方式,使生活取向和价值观念融为一体,社会大众接受有闲阶级的时髦风尚是危机时期和萧条时期转危为安的出路。因此,下层阶级不急于猛烈抨击现存的社会制度,而是耐心地等待“雨过天晴”,以便日后去赶时髦、模仿和追求。

主妇集

主妇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12月初版。列入“新中学文库”。收《主妇》、《贵生》、《大小阮》、《王谢子弟》、《生存》短篇小说5篇。本集作品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描写一部分知识青年和市民的生活与心态。《主妇》以倒叙手法,记述大学毕业生碧碧成婚后,“一面希望在家庭中成一个模范主妇,一面还想在社会中成一个模范主妇”的复杂心态。《贵生》描写杂货铺老板的独生女儿金凤爱上了贵生,为筹办婚事,贵生只得进城找替阔人家做伙夫的舅舅想办法。当贵生回家时,金凤却已被地主张五老爷霸占了。他怒火中烧,当夜一把大火烧了杂货铺和自家小屋,然后远走他乡。《大小阮》记叙小阮因从事革命活动,不幸牺牲;大阮则以同情者面目出现,暗中却侵吞着小阮托他保管的活动经费,并由此爬到了社会上层,以“地主、作家、小要人的乘龙快婿三种资格”成为“社会中坚”。美国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赞这部作品“把现代中国的病态一针见血的写了出来”。

宁坤秘笈

宁坤秘笈

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例均有较大的出入,种类亦多达3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如《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宁坤秘笈》、《竹林寺女科秘书》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高斋诗话

高斋诗话

宋代论诗著作。又称《高斋词话》。原卷数不详。曾慥著。此书成于南宋初,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书中所重在于记载故事,考订名物,辨识出处,有关诗学见解者较少。其中如苏轼讥秦观作词学柳永,尤为后人称引。曾慥有《高斋漫录》,也见于著录,今所传为辑佚本。《高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郭绍虞、罗根泽均曾辑其佚文,郭得二十五条,罗得二十三条。郭绍虞疑本书系自《高斋漫录》中辑出别行者,罗根泽谓《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二十三条“几尽全书”。 《高斋诗话》所载王安石、苏轼辨“落英”一事,亦见《西清诗话》,然西清以苏为欧阳修,诗句有小异。《苕溪渔隐丛话》曾据欧、苏全集并无“秋英”二句,谓:“不知西清、高斋何从得此?”此一轶事,显系他人假托。惟王、苏(欧)“落英”之辨,为宋人常谈,且与诗学不无关涉。此外,书中于用事、袭意,亦有所及。
  

明季三朝野史

明季三朝野史

<明季三朝野史>四卷,原为抄本,世无刊本。余借钞同郡友王石农家,藏之箧笱逾四十年,原稿已毁於火。旧题昆山顾炎武辑。因其详细书记福王、唐王及桂王之事,而又称清曰虏,在清代当为禁书。清季文网渐弛,遂有印本行世。< 本书末录入汪光复撰「航海遗闻」一篇,作为附录。

东坡禅喜集

东坡禅喜集

北宋苏轼著,明徐长孺编。9卷。内容包括:卷一颂,卷二赞,卷三偈,卷四铭,卷五记,卷六书、跋,卷七序、传、文疏,卷八禅喜纪事,卷九佛印问答、语录等。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刊行,陈继儒、陆树声作序,后附唐文献的跋。本书是宋代士大夫及宋代文学受禅宗影响的典型个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