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 姓名:钱澄之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612年5月29日
- 逝世日期:1693年9月30日
- 民族族群:
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清代文学家。原名秉镫,字幼光。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复社,名重一时。弘光中,因马士英、阮大铖迫害复社党人,至吴江躲避。不久,弘光朝灭亡,与钱铖一起在吴江起兵抗清。失败后入闽,投奔唐王,授彰州府推官。唐王政权覆灭后,又入粤投奔桂王,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考授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诰。广州、桂林相继陷落,为避祸,他一度削发为僧,改名幻光。之后,历尽艰辛,于顺治八年(1651)返回故乡。从此,改名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务农自给达四十余年。
澄之学识广博,富于才情,无论诗、文均深有造诣,而尤以诗著称。由于他身处易代之际,饱经沧桑,备经忧患,所以其作品题材宽广、内容深厚。他的创作以归隐故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大多取材于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展现出一代兴亡,具有明显的史诗特色。如《长干行》摄取弘光朝大选淑女入宫及清军渡江之后淑女沦落的史实,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弘光政权短命的原因,《悲愤诗》和《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记录吴江抗清义军举事的本末,倾诉了他的妻子儿女兵败后沉江而死的巨大哀痛;《虔州行》、《悲湘潭》、《悲南昌》等历述各军事要地的陷落,揭露清军野蛮屠杀的暴行,同时也透露出南明军队内部的矛盾和将领的无能。后期诗歌则大多取材于下层人民和他个人的生活,写出了民生疾苦,抒发了他对新朝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如《获稻词》和《催粮行》,描绘了农民在横征暴敛下的凄惨处境;《水夫谣》诉说了拖挽兵船的役夫横遭凌辱的痛苦命运,在清兵眼中,他们的生命,“贱同豕狗”,动辄便被摧残致死;《捕匠行》刻画了为官府造船的工匠所受到的非人待遇,他们因被迫终日在水中干活,竟使得“自腰以下尽生蛆”!至于诗人个人生活,通过《田间杂诗》、《田家苦》等作品可以看出,也一样贫困不堪。这些诗,一字一泪,震撼人心。由于对现实的不满,更加深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湖孰种菜歌》、《延平感怀》、《金陵即事》都倾吐了内心的忧思和隐痛。
前人认为,澄之的诗“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七古拟张、王乐府,亦近香山”(陈田《明诗纪事》)。其实,他是博采众家而又能词必己出,独抒性情的。诗风冲和淡雅,却又深沉精粹,骏快可喜。
澄之的古文也堪称不俗,吐辞明白宣畅,气势浩然充沛。《伯夷论》、《三国论》、《答池州喻太守书》均可见出其特点。
著有《田间诗集》30卷、《田间文集》28卷,康熙间斟雉堂初刊,宣统二年重刊。《藏山阁集》诗14卷,文6卷,收入崇祯十一年至顺治九年作品,有海盐朱氏本、桐城萧氏本、光绪龙潭室印本。此外,还著有《田间易学》12卷、《田间诗学》12卷、《庄屈合诂》1卷。
猜你喜欢的书
屏山集
诗文别集。一作《屏山文集》、《刘屏山文集》,全称《宋儒刘屏山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子翚卒后,嗣子玶幼,文多散佚。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玶搜求、编次其遗文,凡二十卷,胡宪为序。玶复为校订,至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始成书问世,门人朱熹为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宋史·艺文志》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四册”,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于翚十二世孙泽为校订重刊,以朱熹《朱子大全集》中的《跋家藏刘病翁遗帖》附于后。宋本已佚,正德本尚存。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子翚裔孙震之等复为之重刊,王先谦为序。1932年,杨雲为断句,次年,以铅印本问世。卷一收《圣传论》十首,卷二收《维民论》三首,卷三、卷四收《汉书杂论》,卷五收记、序各二篇,卷六收杂著十四篇,卷五收表七首、札子十一首,卷八收启二十二篇,卷九收祭文二篇、墓铭一篇、墓表三篇,卷一○收赋三篇,卷一一至二○收诗六百七十九首、词四首。此为现今通行本。
黄帝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佚名撰。三卷(又作一卷,)。原书早佚。约于北宋末年,经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 《明堂灸经》 与《小儿明堂灸经》 全文而成。约二万字。首论定尺寸、点灸、下火、用火、候天气、定发际、淋洗灸疮诸法,及人神所在不宜灸等,记灸法基本知识四十条,简明扼要。次载正人形、背人形、侧人形及小儿明堂应验穴图计四十五幅,并以图为题,详述循经取穴及其主治病证。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和灸治经验,内容丰富,文辞精练,为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元至大四年 (1311) 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将其辑入 《针灸四书》。其大部分内容亦被明以后各种针灸名著所转载。有日本延宝三年(1675)重刻元至大四年燕山窦氏活济堂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偷莲
下午,太阳刚刚落土的时候,那个红鼻子的老长工和看牛的小伙子秋福,跑到小主人底房间里来了。
“怎么?汉少爷!……”那个老长工低声地微微地笑着,摸着胡子:“守湖的事情……”
汉少爷放下手中的牙牌书,说:
“我去!我对爹爹说过了的。……”
“真的吗?”秋福夹在中间问。
“真的!”
因缘心论释
佛典注疏。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龙树对自撰《因缘心论颂》的疏释。释文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颂》的偈颂,重点解释了既然“无我”,则“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这一佛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龙树认为:“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从于空法,遂生于空法。从无我、我所、烦恼、业、五种空因,还生空、无我、我所、七种苦果之法。”并举了师徒传经、镜、灯、印、火精、种、梅、声等八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论证所谓轮回,实际是“从于虚妄分别习气而生”。从而在印度佛教的这一重大问题上别树一帜。本书中国历代经录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北丽83号题记谓“大唐中和五年(885)三月十八日”,可视为《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译出时间之下限。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
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出文殊菩萨普集会经除灾救难息障品」,唐菩提嘌使(二合)、净智(此云金刚仙)、义云法同译,日本义云题记。略云八字文殊仪轨。以下至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五十一部,依丰山版享保本。
博山粟如瀚禅师语录
六卷,清弘瀚说,傅鹏编并后序,淨符序,有像赞、行状、塔铭、塔院记。青原下第三十七世,嗣雪磵奉。依驹本增入并印。卷之首序文(二则),第一卷住博山能仁寺语录上堂一,第二卷住博山能仁寺语录上堂二住高泉语录上堂小参示众住瀛山语录上堂小参,第三卷再住博山语录上堂三,第四卷住博山语录小参,第五卷住博山语录示众一再住博山语录示众二秉拂入室机缘,第六卷拈颂佛事佛祖赞自赞诗偈行状塔铭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