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武

- 姓名:晁公武
- 别名:字子止,号昭德先生
- 性别:男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出生日期:1105
- 逝世日期:1180
- 民族族群:
晁公武(1105—1180),字子止,号昭德先生,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冲之子。靖康之乱入蜀。绍兴初进士,调荣州司户参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辟为四川总领财赋司干办公事。历知恭、荣、合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者论罢。隆兴二年,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四九)。七年,知扬州(《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乾道初,知泸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五)。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纪》二)。五年,知兴元府(同上书卷一七六《食货志》上四)。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后卒于嘉州。晁公武学有源流,读书广博,又经历事多,故为文“能言当时理乱兴丧之由,而明乎得失之迹;道往事,诵遗风,而又能达之乎文辞以传”(《文献通考》卷二三八引刘光祖序)。诗亦清丽豪健,如“吹散前村一杯酒,满江风雨不相饶”(《诗扇》),“只言天下少霖雨,不知隆中有卧龙”(《诸葛亮》)。著有《昭德晁公文集》六十卷(《文献通考》卷二三八),今已佚。又撰《郡斋读书志》二十卷,为宋代重要的目录著作,今存。《全宋诗》卷一九三一录其诗十三首。《全宋文》卷四六六○收有其文。除《郡斋读书志》外,所著尚有《易诂训传》十八卷、《尚书诂训传》四十六卷、《毛诗诂训传》二十卷、《中庸大传》一卷、《春秋故训传》三十卷、《石经考异》一卷、《稽古后录》三十五卷、《通鑑评》十卷、《老子通述》二卷、《昭德堂稿》六十卷、《嵩高樵唱》二卷等。惜均不传。事迹见《南宋馆阁录》卷八、《宋诗纪事》卷四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
晁公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九经字样
字书。唐玄度撰,1卷。书成于唐开成(836—840)中。大和七年(833),唐玄度奉敕复定九经字体,他以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参照《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正其乖误,补其遗漏,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通称《九经字样》。全书依《五经文字》体例,以类相从,分为76部,共421字。又设“杂辨部”以收录“偏旁上下,本部所无”之字,并引文注解“经典相承、与字义不同”之字。全书系用直音法,不标反切,均用同纽之字注音,并标明四声。如无同音字可注,则用“某平”、“某上”字样就四声之转以表其音,这一点,与《五经文字》不同。《九经字样》与《五经文字》相辅而行,刻在石壁九经之后。对于校定经书中的字体,刊正讹谬,有一定作用。五代开运(944—947)中,田敏合二书为一编,后又有印板,据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所记,他曾得到过这种刻本,为家藏书籍中最古者。宋代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的合刻本。明嘉靖乙卯(1555)地震,二书同石经皆遭损缺。清人马日璐依宋刻本刊印成书,即今流传的扬州马氏丛书楼刻本。此书尚属完善,但其间传写失真及校者意改之处,往往有之。
脉度运行考
经脉著作。清李盛卿(彰五) 等考定,彭静山校注。此书由李氏及其夫人据 《内经》 经脉理论,对十二经气血流注重予考定,提出每一经的长短和在某时某刻某分与某经相交接的问题,并补充任督脉之气血流注。考证精微细致,不同于前人经脉循行十二经气血流注即子午流注纳子法之传统学说,为研究子午流注提供了新参考。原著刊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1989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彭氏校注本。
上清明堂元真经诀
石井昌子《真诰の成立をめぐる资料の检讨》认为本诀稍后于《真诰》。述存思及服云牙成仙法,含有房中内容。
泰戈尔传
《泰戈尔传》是连士升所著的一部关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传记作品。作者连士升是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本书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泰戈尔的一生,涵盖泰戈尔的求学之路、家庭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历程、对教育发展的见解、社会改革活动以及他在出访交流中的风采等。书中不仅呈现了泰戈尔作为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还深入挖掘了他的思想内涵,以及他如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读者可以通过此书,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泰戈尔这位文学泰斗、思想先锋的传奇人生,感受他的智慧与魅力。
雅述
明王廷相的哲学代表作。分上下篇,约四万 言。王氏自称:“余不自量,每于读书之暇,其于天道人 事,变化几宜,诸所拟议有不符于圣者,时置一论,以求 合道真。积久成卷,分为上下二篇,名曰《雅述》,谓述其 中正经常足以治世者云尔。”书成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四月。全书以批判宋以来的理学思想为宗旨,阐述了“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根源,提出“元气之上无物、天道、无理”的观点,反对老庄的“道生天地”、宋儒的“天地之先只有此理”
净慈要语
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贤(永觉元贤)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收集有关念佛、放生之要语而成。‘净慈’系取自其师闻谷广印之庵号。此书依之而立净、慈二门,前者阐明念佛三昧之解行,后者则戒杀生,劝放生。元贤参谒广印,受云栖袾宏之戒本,禀其禅、净、戒一致之说,唱导以念佛三昧总摄万行,以杀生一戒为众善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