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发

蔡发
  • 姓名:蔡发
  • 别名:字神与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州建阳人
  • 出生日期:1089
  • 逝世日期:1152
  • 民族族群:

蔡发(1089—1152)字神与,晚号牧堂老人,建州建阳人,南宋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生於北宋元祐四年,终於绍兴二十二年,享寿六十四岁。


蔡发自幼颖悟,博学强记,不能与世俗相俯仰。去游四方,闻见益广,长于易象、天文、地理、星象、河络,三氏之说无所不通。中年筑室于武夷之阳,屡遭盗贼水火之灾,但他豪不介意,继续闭门著书,专以读书教子为事,尝以圣人贤像挂于别室让妻詹氏,日夕瞻仰,以踵太任胎教之风。五十得子元定,又名季通,字西山,生性聪明,异于常儿,幼时即授以张载《西铭》,稍为长大,就教以二程《语录》、邵雍《皇极经世》等书,为元定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晚年反复叮嘱其子曰:“为人要忠厚诚实,不可浸于利欲。”正如朱熹所说,他教育儿子,不牵涉到功名利禄,向导以圣贤之学。使一子(元定)、三孙(渊、沅、沉),四曾孙(格、模、杭、权)成为南宋大儒,世称“蔡氏四世九儒”,而蔡发是九儒之首,特赠太子太保。


蔡氏夫妇相继仙游後,其子蔡元定,四处找寻龙穴,在故乡麻沙,云谷、远及至武夷山一带找寻墓基,在其母死後八年,即乾道二年丙戌(1166)十二月初九日申时,拾父母骸骨葬於金塔内,迁至武夷山之崇安县,合葬上箬(音若)後历塘,墓穴喝名“猛虎出林”,坐庚向甲。


蔡发公以客观唯物的观点,打破古代“天动地静”、“天园地方”的神权说法,集中国古代学者、观察天文星象之大成。以一千个日时,观察天象和地动,发表了《天文星象总论》,精确地阐明了地球、月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与当今科学的认识完全一致,不但在时间上比西方的哥白尼早四百年,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一定水平。因我国封建社会不重视科学,故被西方人取代。他所著的《地理发微》、《河洛发微》两书被以《发微论》进入四库全书。

蔡发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岭南荔枝谱

岭南荔枝谱

记载广东荔枝的专谱。作者吴应逵,字鸿来,号雁山,鹤山(今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自序说:“长夏苦热避暑荔枝湾上,良朋既集,各征事实,因纂缉成编。”是由友人提供材料编辑而成的。 全书六卷。卷一《总论》。讨论荔枝之名的来由,描述荔枝的生态,叙述荔枝的历史,说明荔枝的吃法,选录前人赞荔的文辞。卷二《种植》。叙述荔枝的特性、荔枝栽培方法、虫害的防治及广东的主要产地。卷三《节候》,记叙荔枝花开、果熟的时令及天气对荔枝收成的影响。卷四《品类》,记述广东荔枝的80多个品种。现有的广东名荔如挂绿、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书中均有详细的介绍。卷五、六《杂事》,辑录有关的典故和传说以及保鲜、加工的方法。 《岭南荔枝谱》是“爰采旧文”撰成的,引书94种,资料繁富,可以说是清代中叶广东荔枝资料的汇编。所引资料均注出处,态度颇为严谨。唯所引文献多有删节。有《岭南丛书》本和《丛书集成》本。

续画品

续画品

一卷。又称 《后画品录》、《续画品录》。南朝陈姚最撰,其生平不详。姚最值社会动荡之际,由梁入陈。姚最对谢赫之《古画品录》所分品第不满,尤其对顾恺之被列为第三品、居陆探微之下,颇感不平,而认为顾氏绘画古今无双,故继《古画品录》而作 《续画品》。《续画品》只叙年代,不分品第,以梁元帝始,于解倩终,共录二十人。其中论断既有一人一论,亦有二人、甚至三人一论,如嵇宝均与聂松二人一论,释僧珍和释僧觉二人一论,释迦佛陀、吉底惧及摩罗菩提为三人一论,共存十六则论断。有人名下附有标注,如第一条“湘东殿下”下注曰:“梁元帝初封湘东王,尝画芙蓉图、醮鼎图。”似这类注释尚属姚氏之本文。而如 “张僧繇”条下之“五代梁时吴兴人”则绝非姚氏所注,为后人传抄时增益。姚最对二十位画家之论评多则五六行,少则三四句,气体雅隽,骈词俪句,辞采秀丽,但其内容单薄,不成系统,故被张彦远之 《历代名画记》讥为浅薄漏略,亦是实词。《续画品》 有明刊本、《画苑》本、《津逮秘书》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 本、《美术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四库全书》 本。

天演论

天演论

近代严复所译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的前半部。分两卷,三十三篇。1897年译成,在天津《国闻报》增刊《国闻汇编》连载,次年正式出版。1931年收入商务印书馆《严译名著丛刊》。十几年间,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版本。译书采取“达旨”方针,既介绍原著基本精神,又“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天演论》译例言),附有译者自序及大量按语,“取便发挥”,表达己见,力求服务于当时斗争需要。严复受庸俗进化论者斯宾塞影响,认为生物进化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但他不同意斯宾塞的弱肉强食、“任天为治”的主张。故翻译《天演论》,以赫胥黎“与天争胜”的观点,“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且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之致意焉”(译《天演论》自序)。严复强调,面对生存竞争,弱者不应消极悲观,坐以待亡,而应奋起抗争,求得生存发展。时值甲午战后,《天演论》的发表具有震聋发聩的作用,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它不仅为当时的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最新式的理论武器,而且教育和鼓舞几代人走上革命道路。严复亦因此成为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康有为称赞:“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与张之洞书》)。书中以“内籀”和“外籀”即近代科学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为“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提出了“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的机械唯物主义宇宙观。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清李渔著。体例与《声律启蒙》略同,惟每韵的对文,从二则到四则不等,不若《声律启蒙》之划一整齐,有人认为《声律启蒙》是仿其体例而有所完善的,特“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而已。学写诗是历代小儿的必修课。自唐近体诗格律形成之后,其中要求的平仄和对仗,对孩童来说,学习的方法就是背诵,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要求滚瓜烂熟。至于文字具体的对仗(平仄包含在用字之中),许多文人都选编或创作一些例句,作为启蒙教材。《笠翁对韵》是流行最广的一本。

尊瓠室诗话

尊瓠室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陈诗撰。陈诗,字子言,号鹤柴山人,安徽庐江人。诸生。其《尊瓠室诗》有如自作之小传。《尊瓠室诗话》三卷,以记录晚清诗人诗作为主要内容,略及乾隆、嘉庆时之人事。所记亦多与其自身有关,如记相识钱仲联于友人处;尝佐狄平子书局,故颇记狄葆贤行踪,如此等等。

手镜录

手镜录

清初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作者次子王启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唐山知县。以唐山为小县,土瘠民贫,为使其洁己爱民,遂书《手镜录》一册付之。前有自序,凡五十条。原为手写本,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钱塘金守楷始正式刻印成书。旧列史书职官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