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頔

舒頔
  • 姓名:舒頔
  • 别名:字道元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绩溪(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304
  • 逝世日期:1377
  • 民族族群:

舒頔[dí](1304—1377),字道元,绩溪(今属安徽)人。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允升等人讲明经史之学,后受业姑苏李青山之门。为马祖常、韩伯高所器重。后至元三年(1337),江东宪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校官。至正十年(1350),转台州学正,因道阻不赴,奉亲携书,归卧山中,隐居教授,以陶渊明自比。朱元璋定安徽后,交章礼聘,高卧北山之阳,以疾辞不出。他辞聘后,结庐为读书所,名贞素斋,以明自守之志,学者称贞素先生,自作《贞素先生传》,言其隐居之趣。卒于洪武十年(1377),年七十四。他有诗说:“湖海半生客,乾坤一布衣。义哉周伯叔,饱食首阳薇”(《寄兴》),以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自居,甘作元遗民。他的散文颇有法度,却多颂明朝功德,对于这种矛盾现象,清四库馆臣解释说:“頔不忘旧国之恩,为出处之正;不掩新朝之美,亦是非之公,固未可与剧秦美新一例而论也。”他的诗写得纵横排宕,尤长于七言古体,如《西湖曲》,诗思驰骋于上下千年、广袤千里的时空之中。他的同乡唐桂芳说:“公之为诗,盘桓苍古,不责纤巧织纴之习。”(《元诗选》小传),“盘桓苍古”当是指他的五古而言,“不贵纤巧织纴之习”是舒诗的一般风格,他有诗说“偶然得句不在巧”,也不求词藻华丽。在他的诗中常有乱世景象的描绘,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他的山水诗写得清幽,但也往往转出世事艰难的慨叹。舒頔亦能词,现存十八首,喜议论,词风粗豪。另存曲作小令三首。舒頔书法亦知名,字尤喜朴拙,宗汉、魏。所著《古淡华阳稿》已佚,所传《贞素斋集》系明嘉靖中其后裔所辑,八卷,附录一卷。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张梓所作行状、唐仲实所作墓志铭,卷首自传,《列朝诗集小传·甲前集》,《元诗选·初集》小传,舒正仪《贞素先生舒公年谱》(《贞素斋集》附录收),《新元史》卷二三八。

舒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死亡草

死亡草

《死亡草》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死亡草The Thirteen Problems本书是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另一大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华丽探案集。

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唐代变文。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0种:S2614,前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及P2319、3107、3485、4988、S3704、盈字76、丽字85、霜字89,李木斋旧藏本。这篇变文讲唱的目连救母故事,源自《佛说盂兰盆经》,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生悭吝之心,欺诳凡圣,堕入地狱,这时证得阿罗汉果的目连,凭借佛力,上天入地,寻求其母,历经天宫圣境,冥路阎罗,阿鼻地狱,刀山剑树地狱、铜柱铁床地狱,后得佛赐12环锡杖,蒙佛威力,方得救母脱离苦海,诣彼西方佛国,“感得天龙奉行其前,亦得天女来迎接。”在佛法颂扬声中结束。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描绘出天界的神圣,地狱的凄惨,刑罚的酷烈,狱卒的凶横,无不令人叹绝。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中国史纲要

中国史纲要

中国通史教材。翦伯赞主编。写于1961年,1964年7月出齐。全书约72万字,分为4册。第1册包括1—4章,叙述了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期的内容。第2册的5—6章和第3册的7—8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从全盛到衰落的过程。第4册包括9—11章,叙述了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全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与近代历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进程,对于历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农民战争以及主要思想文化成就,叙述尤为详尽;对于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历史及与汉族的交往也都作了必要的介绍。该书观点鲜明,文字简练,资料丰富,吸收了考古发现的最新资料成果,是一部完整的通史教材,适合大学历史系和本科学生之用。本书从1962年至1966年,先后出版了第三、第四和第二册。1979年在邓广铭教授主持下全书四册一并印行。1982年应读者要求,本书改为上、下二册。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英祖实录]。李祘(1752年—1800年),即朝鲜正祖(조선 정조),朝鲜王朝第22任君主(1776年—1800年在位)。字亨运,号弘斋、万川明月主人翁,朝鲜英祖李昑之孙、思悼世子(后追尊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庆宫洪氏(后追尊献敬王后)。李祘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立为王世孙,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父亲李愃死亡(壬午祸变)后被过继给已故的伯父孝章世子李緈为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代理听政,翌年继承王位,随即铲除反对派洪麟汉、郑厚谦等,颁布《明义录》,阐明自己的正统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罢黜权臣洪国荣,巩固了王权。任内朝廷分为“时派”和“僻派”,但李祘始终能驾驭朋党,稳固地掌握权力。李祘任内多有建树,他设立奎章阁,营建水原华城,创设壮勇营,实行通共政策,废止除六矣廛以外所有商店的禁乱廛权,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开始正视清朝,并吸收清朝文化。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君主,留下《弘斋全书》184卷,其作品数量居朝鲜半岛历代君主之冠。他执政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空前繁荣,与其祖父英祖统治时期合称“英正时代”,被认为是朝鲜王朝的中兴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李祘薨逝,享年四十九岁。死后庙号正宗,谥号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葬于健陵。大韩帝国建立后,朝鲜高宗追尊李祘为帝,庙号正祖,谥号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简称《圆觉经抉隐》。王骧陆居士著,抉隐意为挖掘隐秘。王骧陆老居士(1883-约1965),字相六,浙江海宁盐官人,王欣甫(豫熙)第六子,王宽基弟。无相密心中心法(印心宗)二祖。受家庭影响,擅长诗文、书法。二十年代末,随大愚阿奢黎修无相密乘心中心,得悟心要,方知念佛之落处。昄依太虚法师,常在海宁硖石惠力寺及万善坛讲经。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梵名Abhidharma -prakaran!a-pa^da 。凡十八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品类足论。略称品类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系因五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虽众多而流类不同,本论乃随品类,而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周圆满足而不乱。计分八品,即:辩五事品、辩诸智品、辩诸处品、辩七事品、辩随眠品、辩摄等品、辩千问品、辩决择品。本书之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耶舍合译之众事分阿毗昙论(分十二卷八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玄奘译之尊者法救造五事毗婆沙论、法成译之萨婆多宗五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