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希尧

年希尧
  • 姓名:年希尧
  • 别名:字允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辽宁锦州人
  • 出生日期:1671
  • 逝世日期:1738年
  • 民族族群:

年希尧(1671-1738年),中国清代数学家。字允恭,辽宁锦州人。奉天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人,隶汉军镶黄旗。年遐龄之子,年羹尧之兄。初由笔帖式累官景东同知,后迁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雍正三年(1725)因其弟年羹尧案而被削职,翌年复职,授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兼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10年,但真正的督造者是任驻厂协理官的唐英。年希尧督窑时的御窑厂瓷器,世称“年窑”。后迁江苏巡抚,劾罢而归。另外年希尧还善画,工山水、花卉、翎毛;亦通音韵,精数学,亦长于医学。


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政治活动。他对科学很有兴趣,主要研究数学和医学。他的数学著作刊刻的有《测算刀圭》、《三角法摘要》、《面体比例便览》和《视学》等。其中《视学》是一本水平很高的画法几何著作。


18世纪意大利画家郎世宁(P.J.Castiglionne)用欧洲透视画法为清宫作画,当时年希尧正供职宫廷,他向郎世宁学习透视技术,专心研究,很有心得,著成《视学》,1729年初版,1735年增订后再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年希尧在初版、再版两篇序文中详述了成书经过。初版序文中说:"曩岁(前几年)即留心视学......迨(等到)后获与泰西郎学士数相晤对,即能以西法作中土绘事。"再版序文中说:"视学之造诣无尽也,予究心于此者三十年矣......先是粗理其端绪,刊图问世,终不免于肤浅。苦思力索,补缕五十余图,并为图说以益之。""研究其源流......莫不由一点(视点)而生。迨细究一点之理,又非泰西所有而中土所无者。"他结合中国绘画传统进行研究,书中例图多中国器皿、建筑物等图样。此书是在西方透视学知识影响下完成的,但其中有不少工作是年希尧的独创。有些成果是国外后来才解决的或充实完善的。


《视学》所论透视学原理和方法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全书有较多篇幅论述用"量点法"作出图形的平行透视图和成角透视图。其二利用几何体二视图以及视线在坐标轴上截距作出透视图(截距法)。其三轴测图上中心光源阴影作图法。


《视学》论述过的透视图作法多种多样,有平面图,有立体图,图例丰富精美。这是中国版画史上罕见佳作。《视学》中表现实物的大量二视图,说明了年希尧对投影法的掌握已很熟练,近代画法几何教科书中"根据视线迹点原理作透视图"就是《视学》中的"截距法",而"轴测图中的阴影"在《视学》中也已设专题论及。此书流传极少,再版以来已250年,国内仅存两部再版本。

年希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茶寮记

茶寮记

品茶专著。明代陆树 声撰。成书于明隆庆四年 (1570)前后。有明代喻政《茶书 全集》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刊本等。凡 一卷,约五百字,系陆氏家居时与终南山僧明亮同试天池茶 而作。前有引言性质的 “漫记”一篇,后分人品、品泉、烹 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主要论述烹茶方法以及 饮茶的人品、伴侣和兴致。虽寥寥数百言,聊以寄意而已, 但论品茶与人品结合,对研究中国古代茶道颇有价值。该书 《古今图书集成》本,仅前面 “漫记”(称为 “总叙”)文字 相同,后16则内容与其他刊本均不同,似为张冠李戴。又 《夷门广牍》本附录的16条,抄自 《清异录》和 《荈茗录》 等书,似非陆著原有者。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著作。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至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本,加以校勘考证,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并将自己的一些其他验方附入其内,编撰而成。1955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印行(修订本)。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法解脱。天尊乃说「甘露通真咒」一首,谓地狱亡灵闻听此咒,即自然快乐,伙食甘露。又说「净酆都破地狱升天神咒」一首,使地狱亡魂解脱三涂五苦。

孤儿记

孤儿记

章回小说。近代平云(周作人)著。十四章。叙苍木山黯淡村孤儿阿番,父母去世后,叔父代管家业,命其不停劳作。一日见其采薪甚少,将其责打赶出。遂穴居野处。后遇一补鞋老人,从之学艺,成为靴工。乃辞别老人,独出谋生。因病后体弱不能打工,替人牧羊。却失羊被逐,沦为乞丐。夜宿破屋遇群盗聚会,被胁迫入伙,从此不愁衣食。后被警方抓获,判刑入狱。受狱吏虐待,被迫将其杀死。经审讯,被判死刑。阿番为生活所迫而犯罪,具有广泛代表性,作者颇表同情。书中深刻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某些方面,如狱吏凶残,农村凋敝,人情冷漠等。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小说林社印行本。前有《绪言》、《凡例》、《缘起》,后有《识语》、《附录》。后经阿英收入《晚清文学丛钞·小说四卷》,1961年由中华书局印行。

灵鬼志

灵鬼志

志怪小说集,三卷,东晋荀氏撰。荀氏名字籍里未详。是编所记皆鬼神怪异、佛教灵验之事。原书今佚,佚文散见《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说郛》本存一卷。《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 《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该书大约北宋亡佚,而且古无辑本。鲁迅《古小说钩沉》于《世说》注、《法苑珠林》及唐宋诸类书中辑其遗文二十四条,其中《嵇康》、 《蔡谟》、 《李通》诸条系误收《灵异志》和《虚异志》。该书原曾分篇,鲁迅辑本中有题作《灵鬼志·谣征》篇者,但仅此一篇而已,其他各篇篇名,均不可考知。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