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辰

李庆辰
  • 姓名:李庆辰
  • 别名:字筱筠,别号醉茶子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天津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897
  • 民族族群:

李庆辰(?—1897),字筱筠,别号醉茶子,廪贡生,天津人。《天津县新志》说他:“襟旷逸,力学安贫”,“没后子亦病废,家世陵夷,遗稿莫知所在”。李庆辰一生落拓,穷愁著书,今存作品有《醉茶志怪》四卷、《醉茶吟草》二卷以及未刊手稿《獭祭编》。李庆辰的生卒年,不见载于典籍史册,但目前学界对其卒于1897年的认定较为统一。张振国在《李庆辰生平及著述考论》中考证极为有力,他根据李庆辰好友王樾的悼亡诗《接来信闻李筱筠同年已故追悼》的首句“远道经年噩耗闻(戊戌春闻信自上年已归道山)”推断出李卒于光绪戊戌的前一年,即1897年。而关于李庆辰的生年则有多种说法:李冬梅、杨晓林的《聊斋续书序跋辑评》提出李庆辰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前后;《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认为其生于道光十一年至十五年(1831—1835年)之间;张振国通过李庆辰的未刊手稿《獭祭编》和诗稿《醉茶吟草》考证出其生年应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虽然考证较为充分,但并非没有疑点,如并未解决王樾在诗中称李庆辰为“同年”的问题。


关于李庆辰的生年,囿于资料所限,确切的年份虽无法断定,但可以推断出大致的范围,即庆辰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间。这有助于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关于李庆辰的家世,其生平资料大多遗失而无从考究,但是仍可从其小说《醉茶志怪》和诗集《醉茶吟草》中略窥一二。虽然李庆辰落拓一生,终身清苦,但其幼时,李家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非常兴盛,据《醉茶志怪》卷一《折狱》载:“予七世祖讳珏,字德佩,为太仓州牧。”卷二《天官》有“予伯祖宜昌公,讳寿彭”,“后公为宜昌太守”。卷一《宅仙》亦云:“昔予家盛时,有仙为守仓廪”,“予伯高祖惠远公举囤中粮,悉济乡邻。”然而后来,李家家道败落,至庆辰时,只得将旧宅租与别人,以获得一点租金接济家用。卷二《宅仙》载:“予故居赁居邵姓”,《蓝衣媪》载:“予故居赁居夏姓”。而李庆辰虽一直居住在天津城郭,但曾多次移居。卷四《树怪》篇载:“乙酉夏(1885年),移居城南第。”由此可见此时李庆辰的生活已经异常艰苦。

李庆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神食

神食

《神食》讲述的是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营养品“神食”,这种营养品能让食用者生长加速且变得巨大:鸡吃了后大得能食人,黄蜂和老鼠吃了后也能大得攻击人,婴儿吃了后则很快长成巨婴乃至巨人。然而就在读者眼看着故事中的世界即将陷入一场恐怖的危机、人类社会将可能被斯威夫特笔下的“巨人国”所取代之时,威尔斯却笔锋一转,描绘起被排挤的巨人……

佩韦斋辑闻

佩韦斋辑闻

四卷。宋末元初俞德邻撰。俞德邻字宗大,号大迂山人,又作太玉山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咸淳九年(1273)进士及第。宋亡不仕,隐居以终。隐居期间,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搜集朝野典故遗文,撰成此书。全书以考论经史为主,间及当代故实及典籍文艺,一事一考,分条记事。大体皆详核有据,不同于一般的裨贩之谈。第四卷专说《四书》,不拘泥常说,颇出新意。如论九合诸侯,谓自庄十五年再会于鄄,齐桓公始霸,至葵丘会盟而九,故曰九合。其北杏与鄄之始会,霸业未成,不计算在内,作为一家之说,是可以的。又谓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是忧陈氏强而齐将乱; 又谓匏瓜系而不食为系以济涉,引 《卫风》及《庄子》为证;又谓孔子击磬于卫,为磬以立辨,欲其辨上下之分等,皆有新意。虽不为各家所赞同,但作为一家之言,新颖别致,足资后人考证。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四库全书》、《读画斋丛书》、《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读画斋丛书》本排印,比《学海类编》等本多数则及卷首俞德邻自序,为较好较通行版本。

三洞神符记

三洞神符记

道家符箓书。一卷。撰者不详。内容主要对三洞经法中所出现的符书篆文详加考证。内记“三元八会六书之法”、“云篆八体六书”、“六文符字”、“入显玉字诀”、“皇文帝书”、“龙章凤文”、“玉牒金书”、“石字题素”等等。《道藏·洞真部》有收录。

思问录

思问录

《思问录》分内外两篇,各1卷。内篇以论述哲学问题为主,外篇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各种自然科学问题。本书内容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启发。论证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有,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等作了朴素唯物论的深刻阐述;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了所谓“无”不过是对“有”的否定说法,以“无”仅是相对于“有”而言的辩证理解,否定了唯心主义关于“以无为本”的本体虚构。强调认识必须从一般回到特殊,才能掌握具体真理。

本业璎珞经疏

本业璎珞经疏

本业璎珞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九八。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1卷。清行植说。收序、上堂、小参、示众、颂古、佛事、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