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龄

吴昌龄
  • 姓名:吴昌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大同)人。元代杂剧作家。生平字号均不可考。《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故知其为前期作家。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曾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有《张提点寿藏记》拓本,署为“奉议大夫婺源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吴昌龄书丹篆额”,认为此或即曲家吴昌龄。吴昌龄所作杂剧今知共有十二种,现存者二种:《花间四友东坡梦》、《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存有残曲者一种:《唐三藏西天取经》;有存目者九种:《狄青扑马》、《货郎末泥》、《夜月走昭君》、《老回回探狐洞》、《鬼子母揭钵记》、《浣纱女抱石投江》、《哪吒太子眼睛记》、《浪子回回赏黄花》、《张天师夜祭辰钩月》。《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庭草交翠”。清人梁廷柟《曲话》论其《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剧曰:“雅驯中饶有韵致,吐属亦清和婉约,带白能使上下串连,一无渗漏。”所论与朱权颇有相合处。其生平创作见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臧懋循《元曲选》。


吴昌龄,元戏曲作家。西京(今山西大同)人。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杂剧《录鬼簿》载有《哪吒太子眼睛记》、《花间四友东坡梦》、《张天师夜祭辰钩月》、《唐三藏西天取经》、《宫月走昭君》、《狄青朴马》、《货郎末泥》、《浣花女抱石投江》、《浪子回回赏黄花》、《老回回探狐洞》。因其多写回回戏,被人称为回回戏作家。现存《东坡梦》、《张天师》二种。《西天取经》仅存曲词二折。现存《西游记》杂剧,过去多以为吴作,实误。《东坡梦》写宋人苏轼贬官苏州,经庐山,访故友佛印的故事。作品保存了宋元以来“说参请”习俗。此多是僧侣师徒间、宾主间参禅悟道等事。此剧堪为元代“说参请”的珍贵资料。《张天师》写书生陈世英与月宫桂花仙子相爱而患相思病,道士张天师设祭坛以术招风花雪月诸仙,一一审问之事,故又名《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此剧风格温润明丽,明贾仲明赞其杂剧“十段锦,段段和协”(《凌波仙》)明朱权赞其词“如庭草交翠”(太和正音谱)散曲有[正宫·端正好]《美妓》套数一套,曲中不仅以工笔重彩描绘了此妓之美,更以同情笔墨写其“误落风尘”,意中人杳无音讯的凄凉苦闷。其生平创作略见《录鬼簿》。

猜你喜欢的书

御选古文渊鉴

御选古文渊鉴

六十四卷。清徐乾学 (1631—1694)编。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仕讲学士、礼部仕郎、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后受弹劾罢官。曾充《明史》总裁官,并奉命纂修 《大清一统志》,《清会典》。编有 《通志堂经解》、《读礼通考》,另著有《儋园集》等。《御选古文渊鉴》又称 《古文渊鉴》,康熙御选,徐乾学等奉敕编注。康熙帝以为 “文章之事不可以限年代”,而萧统、姚铉、吕祖谦等诸家文选不足以 “穷文章之正变”(《序》),于是采集自春秋至南宋之古文,分载于正集、别集、外集三部。虽编辑目的是统治阶级为了教化的需要,然其对我国古代出类拔萃之文进行重新整理,亦是一有益之贡献。且书中对所选文章之年代、背景、文章之字句及内容皆有夹注或批注,并附前人之评价,故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该书最早刊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6),后收入《四库全书》现有1983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影印本。

新乐府

新乐府

诗集,唐代诗人白居易作,收新乐府歌行体诗50首。诗中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故名之曰“新乐府”。诗人继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以自创新题反映重大事件、讽谕现实的传统,创作大量新题乐府,深刻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体现了诗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形式上多采用乐府歌行体,语言通俗明白,形象鲜明生动,感情激越愤慨,笔锋犀利非常,是我国杰出的叙事组诗。其中《上阳白发人》、《杜陵叟》、《卖炭翁》等诗都是代表作。1955年,郭沫若在《文艺报》第23期上发表《关于白乐天》一文。文中说到,日本朋友片山哲先生喜爱并想翻译白乐天的诗,几次来中国访问时都与郭谈及白乐天的诗。郭沫若回忆道: “他对我说,白乐天的《新乐府》是传达劳动人民疾苦的正义的呼声。其中有一部分,如《母别子》《时世妆》之类,所歌咏的内容差不多就是日本目前的现实。这样歌咏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是不朽的。”

宋太宗实录

宋太宗实录

简称《太宗实录》, 北宋钱若水等撰。宋代历朝实录中唯一留传至今的一部。宋真宗至道三年 (997),诏令钱若水、柴成务、宋度、吴淑和杨亿共同修撰,第二年修成。原为80卷,记载宋太宗赵光义一朝的史事。太宗,太祖之弟。初名匡义,又改名光义,即位二年后又改名为炅。后周时,他任供奉官都知。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太祖出征,他留守京城。后加封晋王,手握权柄在宰相之上。太祖天宝九年 (976) 去世,他即帝位,时年38岁。即位不久,他先后统一了南北各方。但在征辽战争中惨败,从此对辽转入消极防御。政治上他继续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文化上下令修纂了 《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类书。其统治时期,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他在位21年,于至道三年 (997) 死去。赵光义在历史上是较有作为的一位帝王,他的实录无疑是后人研究宋初历史的重要史料。但是书80卷的篇幅,现只存26至35卷、41至45卷、76至80卷,共20卷。从仅存的20卷书中,不仅可以看到当时行政、文化、宫廷的部分事实,而且也可窥见到宋代各朝实录的概貌。是书 《四部丛刊》 有影印本。另有 《古学汇刊》9卷本。

手杖论

手杖论

一卷,尊者释迦称造,唐义净译。破言世有异执所生之有情者。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有十八品,按此经同《金光明最胜王经》,而来未尽。但因智者依此译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唐道宣编。三十卷。明南北藏及清藏为四十卷。成书于麟德元年(644),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体例与《弘明集》略异,故不称“续”而称“广”。全书分十篇:一归正、二辨惑、三佛 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戒劝、八启福、九悔罪、 十统归。每篇前各有序。收录自南北朝至唐僧俗一百三十余人所作书文序疏、诗赋诏铭等。本书采摭浩博,内容广泛,是研究南北朝和隋唐佛教史的重要资料。卷三 所保存阮孝绪七录序及其门目部分,他书久已失传。本书通行的有频伽藏、嘉兴藏本,另有明万历年间汪道昆 刻单行本,民国元年常州天宁寺刻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