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庵

- 姓名:冯达庵
- 别名:名宝瑛,字玉衡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惠州
- 出生日期:1887年11月7日
- 逝世日期:1978年6月20日
- 民族族群:
冯达庵大阿闍黎(1887年11月7日-1978年6月20日)名宝瑛,字玉衡。1887年11月7日(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二十二日)诞生于广东惠州,后迁居省垣(广州)芳草街。 师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奇志。 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后,师偕仲兄冯重熙往省垣(广州)求学,考入两广游学预科学校,师读西洋班,准备赴欧留学。该校后因学潮被清廷解散。师转而考入广东高等学堂数学系。师智力超群、思想活跃先进,是该校突出的高材生。
毕业后,历任惠州中学和廉州(合浦)中学数学教师、广东省省立甲种工业学院数学系教授、福建漳州煤炭局局长、报社主编等职。师于世间法虽有成就,但觉人生无常,不肯安于现状。为此,曾专门深入探讨过哲学和世间宗教,总觉终非究竟圆满。后因拜读《六祖坛经》,引生了对六祖的敬慕和赞叹,从而终于明确并坚定了人生的航向:长素学佛。师夙根猛利,一经发心学佛,就摒除俗缘,以行为主,以解为辅,由净入禅,真参实究,参破禅宗三关,彻悟心源,得大自在!其间并著有《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内有实证心得批注)和《禅关三颂》。时,王弘愿大阿闍黎主编《潮州佛教》,师以修证心得向该刊投稿,令王赞赏,师遂随王学密。之后,师自识宿命,谓“唐时已受灌顶,今生学密乃[增上缘]”;加上通禅后才学密,是密宗正机。故其学密成就甚速:1927年在香港受黎乙真法师胎藏界学法灌顶,课间即得月轮观成就;1929年在广州受王弘愿大阿闍黎金刚界灌顶,课间即入菩提心三摩地;以致1936年受王弘愿大阿闍黎传法灌顶,成为唐密第五十代祖师。王弘愿大阿闍黎入灭之后,师接班驻广州六榕寺解行精舍,开坛弘法。由于所说法要契机契理、修学者法效显著,以致全国各地淄素仕绅从法者众。日寇侵华期间,解行精舍被迫解散,师隐居惠州西湖畔潜修。抗战胜利后,师重返广州芳草街住所,开坛灌顶,弘扬一乘顿教。
1946年冬,师应广东佛教协会之邀,在解行精舍演讲《佛教源流》共六讲,历时月余。同时更与虚云大师、汤瑛居士等创办《圆音月刊》;质量很高,流通量广。一乘慧灯照耀有缘,影响深远!“文革期间,师闭门谢客,潜心修证。唯将门匙交给第五十一代传灯法嗣杨佛兴老师,以便他来广州时可以直接开门拜见冯师。在此期间,冯逹庵大阿闍黎对杨佛兴老师专心培养,并将所有重要法宝传给杨佛兴老师。”(注一) 师即身成佛,一生经历过:息脑运心、返尘归根、泯识显智、明体达用等层次的修证;解行相应,显密交融,宗、教兼通。师昔住持解行精舍时,尝有人入坛访师,遍寻不获,唯见坛中现大日如来尊形;旋出还入,尊形不见,只见师于坛中趺坐。其修法成就可见一斑!师以1977年8月即预告门人曰:“吾明年入灭。”其时,师身体健康,精神良好。后果于1978年六月二十日13时45分入寂。入灭前数十分钟还在堂内修法,修完后还饮了一些鲜奶和橙汁,然后自在以大印身圆寂。
师一生著述等身。所知者:长篇如:《佛法要论》、《佛学起源》、《佛法源流》、《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天眼通原理》、《禅观随笔》、《惠州西湖佛化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广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广义》、《金刚经提纲》、《学密须知》、《佛教真面目》、《法华特论》、《八识规矩颂详释》、《人死问题》等;短篇如:《禅关三颂》、《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三密妙用》、《新时代的佛法》、《圆音月刊发刊词》......等。
猜你喜欢的书
推篷寤语
养生类著作。明李豫亨撰,清王寿芝节录。一卷。豫亨字元荐,云间 (今江苏松江) 人。幼习儒,喜博览,涉诗文、兵法、养生等,终不得志。隆庆四年 (1570) 始捐举业,以鸿胪谒选,乘舟自苏赴京,途中将夙昔所得汇而成书,共十卷。载测微、原教、本术、还真、订疑、町政、往来论学函牍诸篇。此节录本选自原教、本术两篇。所载与医药、养生有关。凡五十七则,近万字。首载原养生之教,旁征博引,杂谈慎动、慎行、知足知止,忌纵欲、惜自身等摄生之理。次载本医药之术,摘自有关医药方剂的短论,亦为一般性医学常识。论述简捷,文辞精练,具有杂记性质。有民国十三年(1924)杭州三三医社排印《三三医书》本。
斋戒箓
《云笈七签》卷37录引。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中唐。述诸斋。
灵源大道歌
《灵源大道歌》是宋朝宣和年间曹文逸仙姑所做。这位女真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道学一流。《灵源大道歌》通篇一百二十八句,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隐语暗喻,不象其它什么丹书,满篇的什么铅汞啦,坎离啦,龙虎啦,都基本是明明白白的阐述。虽然是女真所著,但决不限于女丹,是男女皆可修行的法门。这篇丹经也跟其它经文一样,同样讲究的是铺陈玄机,暗藏口诀,但是它确实最稳妥,最自然,最实际的修行方法,绝对不用勉强,完全是靠自然变化。这种修行方法很容易见效,修行起来没有任何流弊,同样,它也讲究一个个人品格的培养,如果没有这些,修行等于白费工夫。 曹文逸应该是第一位留下作品的女性修道者,这篇诗歌,是清修派的经典。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是朱东润具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全书以确凿可信的史料描述了张居正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几经沉浮,终位极人臣。面对弊政,他不惧难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的颓势。作品不仅刻画了这样一位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张居正 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诗缉
三十六卷。严粲撰。严粲字坦叔,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曾任清湘令,有《诗集》一部。《诗缉》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并称“南宋说《诗》之善本”。正文之前有《诗缉目录》一卷,篇目下标明诗旨,附有林希逸序和《自序》二篇,另有《诗缉条例》若干,为阅读《诗缉》的指南。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对《诗序》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然后再对音训,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诗经》注本中并不多见,便于入门和学习,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该书的特色还有:其一,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而他则认为:“雅之大小,特以其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发前人之未发,也更近情理。其二注重“以诗言诗”(林希逸序语)。严粲早有诗名,解诗主张“涵咏三百篇之性情,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道:“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各物异同,考证尤为精核,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该书也有不足之处,从总体上看仍恪守“风雅正变”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个别地方,还有讹误。《诗缉》影响较大,其说常为朱熹《诗集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及当代唐莫尧《诗经全译》等所引用。现存善本有《严氏诗缉》元刻本(残存二卷一册),现藏北京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朝奉大夫臣严粲撰”,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六册,明赵藩刻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诗缉》三十六卷十二册,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法华五百问论
凡三卷。唐代湛然(711~782)着。又称法华经五百问论、五百问论、释疑。收于卍续藏第一○○册。为中唐时期法华经之注释书,针对慈恩大师之法华玄赞所说,而以天台宗之立场斥难之。全书采问答形式,总数约有五百,故名五百问论。内容为天台一乘家、法相五姓家之论诤,主要论点以定姓二乘之成不成问题、一乘三乘之权实问题为主干,网罗三车四车论、法华论之四种声闻、摄大乘论之四意趣、法华经寿量品之正宗流通论等,有关天台、慈恩两家所有重要问题而见解不同之处,加以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