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尚

- 姓名:张义尚
- 别名:虚一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忠县
- 出生日期:1910.06.04
- 逝世日期:2000.12
- 民族族群:
张义尚(1910.06.04-2000.12),1910年6月4日生于四川忠县,2000年12月殁,享年90岁。别名虚一,号悟通居士,莹阳子;晚年号惜阴居士、知非子。早岁学道于龙门派和西派,又兼及武功,如金家功夫等,就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时又得窥入太极堂奥。后皈依贡噶上师,并随王家齐等学密,名不空智、定上、噶玛具义、噶玛极喜;又在成都得道家三家相见、金鼎火符之道,1946年正式列入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之门墙;旁及医药、术数。遭逢国家内忧外患之际,立志悬壶济世,为一生之己务。尚师虽学淹众家之长,精勤于修道及武功锻炼,但却谦虚求教于有得之士,不求闻达不求利养。
尚师慈悲后进学人,为欲由武术而进乎道者,辟《真传易筋经》、《金家功夫释密》《太极拳会心录》等著作,足可等身,其书蝇头小楷,圆润无火,宛如印刷,此述不尽。时自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归乡,别无他物,只载满船道书,至万洲回忠县,挑夫就有二十余人,惜所藏真本、秘籍、抄本并诸书虽砌满数屋,终未免文革之浩劫耳。
观尚师一生,于道、佛、密、医、术、武、文学等,无不参究,陈兵老师(四川大学教授?)言曰:“集国粹于一身,可谓国宝。其所知之广,钻研之深,为数百年来所罕见,当世盖无堪与比肩者。”尚师常谓:论由功夫而进乎道,太极为极顶;由技击而达乎道,金家无出其右。太极以澄甫先生为第一、形意八卦以孙禄堂先生为第一、少林功夫以杜心五先生为第一、但孙禄堂最后还是学习杨式太极,可见尚师对杨式太极之重视。尚师演练之杨式太极拳,于一九九九年夏在忠县摄录,因条件限制又加之不习惯录像,虽非尚师平日之自然飘逸之态,亦算是极珍贵之历史遗物耳,今惜散失。至于其它如两家三家、金家与形意、内丹外丹、医药汇宗、东派西派、悟真诸家、道密武功气脉源流及异同等等辨析之学,皆尚师未竟之事业,可鹤未招而来,哲人西逝,无限叹哉!惜哉!
当尚师在初中时候,已经看到了太极拳谱,尝识了它的高深。后来在上海读复旦大学高中部,一九三三年下期,学校请上海武术界到校表演,见到了武汇川先生与吴云倬先生推手,无限神往。三四年春,学校开始请吴云倬先生教太极拳,尚师立即加入学习,一年学完架式,又学推手、剑法、对剑、枪法,当时进步甚速,自感日异月新。不幸至三七年七月,中日战争爆发,遂与吴师隔,无人指点,歧路傍徨,又旁及易筋、形意,几至不欲再练太极。后遇郑曼青师,才扭转了尚师的认识。尚师于一九四二年从李雅轩师爷学习,至一九四六年,正式列入门墙,遂坚持不辍。一九六八年被逼停练,一九七零年即恢复。李师爷与尚师感情最好,故其精心著作“太极拳练法详解”一书,交由尚师全权整编成册,其它日记随笔等,亦交尚师代为整理。尚师七四年最后一次晤李师爷时,李师爷喟然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你我师徒见面不易,当共摄一影,以留纪念”,斯时李师爷之膀胱恶瘤,适病情转重,然犹抱病为尚师改架子,密传练功秘键,并示太极枪法。离别之时( 1974 年 7 月九日辰。尚师是 7 月 20 晨到李师爷的)又嘱尚师再次去蓉。不意于1976年3月动癌症三次手术,以年龄过大,于4月11日晚上9点8分与世长辞。李师爷系甲午古6月14诞生,至1976年丙辰,享年82足岁。论李师爷之体质,若非癌症相缠,期颐不难也。伤哉!
尚师虽立悬壶之志,解放后一直从医,曾任重庆市忠县政协副主席。但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仍屡遭打击,尤对武术讳莫如深,从不开门授徒。只有执着追求杨式太极拳的三四人,始得尚师指点,这是太极拳界的遗憾。
张义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恐惧
斯蒂芬·茨威格著。富有高贵的律师之妻伊蕾娜与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发生了婚外情。某天, 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诈。害怕丑闻的曝光,担心失去富有的生活与高贵的地位,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玉堂丛语
亦作《玉堂丛话》8卷,明焦竑撰。焦竑平生著述宏富,此书是其最后一部著作,他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为本书作序,第2年即谢世。此书是他死后由其门人编辑行世的。“玉堂”是翰林院的别称,此书因专记翰林故事,故称《玉堂丛语》。《玉堂丛语》实则是明代万历以前的翰林人物言行录,顾起元序称:“《玉堂丛语》若干卷,太史澹园先生以其腹笥所储词林往哲之行实,仿临川《世说》而记之者也。此书系仿《世说新语》体例,专记明初以来翰林诸臣遗言往行,分“行谊”、 “文学”、 “惑溺”、 “仇隙”等五十四类,体例简净。谢国桢谓此书实较何良俊《何氏语林》、梁维枢《玉剑尊闻》等书为善。
典论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乃上清丹华紫灵真女传授赤君,内言步踏南斗六星之法。经中有南斗六星符,教人按日吞符,并丹书青素锦囊,佩带胸前,飞登行事,凶事悉解。又列举五星魂名及七星魄名,教人祝名存神步星。篇末有南斗六星名讳,以及步踏六星法式和祝语。
华野疏稿
清郭琇撰。五卷。郭琇,字瑞甫,又字瑞卿,号华野,即墨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湖广总督。此书文渊阁著录之。系汇编作者历官奏疏编成之。起康熙二十七年,迄四十一年,凡四十四篇,且疏末多载原奉谕旨,盖作者抄录而其后人并刊也。据称,其每一疏出,书贾锓版走四方,读者无不击节称快。甚至以其比至包拯、海瑞。旧列史部诏令奏议类。
法华义记
法华义记卷三,首缺,惠业题记,南北朝道周题记,法顺题记,编号二七四八。作者不详。卷数不详。前者首残尾存。从《药草喻品》(首残)到《劝持品》,共存八品。卷末有题记:“比丘惠业许。正始五年(508)五月十日,释道周所集。在中原广德寺写讫。”后者首残尾存,疏释至《从地涌出品》为止。有尾题与题记:“《法花义记》第三,比丘法顺写记也。”疏文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妙法华》,此疏之《药草喻品》疏文中不包括罗什原本所漏之后部分,也无《提婆达多品》,可见所疏者乃被后人修订以前的罗什原本。疏释简明。后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日本矢吹庆辉在《鸣沙馀韵解说》中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