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说友

袁说友
  • 姓名:袁说友
  • 别名:字起岩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 出生日期:1140
  • 逝世日期:1204
  • 民族族群:

袁说友(1140—1204),字起岩,自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年二十四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溧阳县主簿,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任国子正、宗正寺主簿,改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淳熙四年,以秘书丞兼权左司郎官。明年,以疾添差浙西安抚司参议官。六年,召赴行在,除知池州,疏上三策,孝宗嘉纳之。寻坐事罢,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衢州,提举浙东路常平茶盐,提点浙西路刑狱。绍熙元年,除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二年,除直秘阁知平江府,节制御前许浦水军。三年,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迁太府少卿,充馆伴金国贺正旦使,权户部侍郎。宁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寻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嘉泰初,召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实录院修撰兼修国史。二年,擢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正月,拜参知政事,九月,罢知镇江府,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于湖州德清寓第,年六十五。说友学问淹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有表章文献之功。所作题跋多慕韩琦、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黄庭坚诸人,而不满王氏新学,知其学问渊源,实为元祐馀脉。其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欧、苏之体。奏札多切时病,如《论守淮宜用武臣》一疏,谓文臣不谙兵事,不宜委以边务,《蜀将当虑其变》一疏,引崔宁、刘、王建、孟知祥为戒,可谓深谋远虑。其诗每为范成大、许及之、楼钥等称赏,又多与杨万里唱和,杨万里称其“胸次五三真事业,笔端四六更歌诗。闭门觅句今无己,刻意伤春古牧之”(《和袁起岩郎中投赠七字二首》)。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至于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拓,可与范成大、陆游媲美(《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著有《东塘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东塘文集》一部十二册),原集已逸,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佚诗文,编为二十卷,今存《四库全书》本、乾隆翰林院钞本。有诗七卷,收入《全宋诗》卷二五七四至二五八○;文十三卷,编入《全宋文》卷六一九四至六二一一。事迹见《东塘集》附录《家传》、《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宋史翼》卷一四。

袁说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恶之花

恶之花

法国象征派的先驱人物波德莱尔的著名诗集。这部诗作为世界诗坛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初版问世时,诗集收有100首诗作。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又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最终定稿时,共收诗157首,分为6个诗组。第一部分是《忧郁和理想》,展现了主人公一条精神活动的曲线。第二部分《巴黎风貌》,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大都会的丑恶画卷。第三部分《酒》,表明诗人企图通过酒来解脱外在的敌对世界,及内在的精神世界所受的压抑。然而醉意的世界毕竟是幻境,诗人在此只作短暂的停留,便感到它的虚幻,由此开始了诗集的第四部分《恶之花》。诗人在罪恶王国漫游,得到的是变态的爱,绝望,死亡,对自己沉沦的厌恶。美、艺术、爱情、沉醉、逃逸。一切消弭忧郁的企图都告失败。于是诗人反抗了。这便是诗的第五部分《反抗》。诗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死亡中寻求安慰和解脱。从此进入诗集的第六部分《死亡》。诗人以远行这首长诗回顾和总结了他的人生探险。《恶之花》 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认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病态”的艺术。他对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痛苦、绝望、忧郁、迷惑、悔恨充分表达出来,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混乱和精神危机。诗篇既有浪漫主义的主观情调,又有现实主义的客观反映。完美的形式与悲观苦闷的内容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琴诀

琴诀

古代乐学著作。唐薛易简著。七篇。已佚。今仅存概要。认为琴的演奏,具有观察社会风气与审美教育的作用,可以陶冶人的情志和培养勇敢的意志。指出“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又强调演奏的“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之外,更强调内在情感之美。反对“以杂音悦乐为贵”的世俗审美观念。要求弹琴方法,必须“简静”,做到“简要轻稳”。反映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规范。宋朱长文《琴史》卷四掇其大要。明蒋克诚《琴书大全》卷十《弹琴》保存其中一段。《中国古代乐论选辑》据上述存录收录。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此篇为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后半首,《正统道藏》单出为一篇,收人洞真部玉诀类。诗言内丹修炼法。认为修炼之道,须采合先天二炁,聚真炁于太空,以乾坤为鼎器,「拨得阴阳归掌内。顷刻中间造化生」,此即「混沌凝神神仙道」。

长水日抄

长水日抄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一卷。明陆树声撰。卷前有自序,撰者称此书是其年衰退职后,归家“追忆见闻”所做的随笔札记。所谓“日抄”,乃“以余积日所得也”;树声别号“长水渔隐”,所以用“长水”冒题。存有明刊本、 《陆学士杂著》本、 《宝颜堂秘笈》本等。此书前面部分为杂论,论及《易》义以及《春秋》、《四书》等事;后面多记古人轶事,或亦杂以议论。这些记人部分,有轶事小说意味,其特点是善以言行叙人,写出人物品格。

世本四种

世本四种

《世本》是先秦史官的档案记录的汇编。原书已佚。作者未详。后人据各种古书征引的文字,推断本书原是周王朝分门别类保管的历史档案,由秦汉间人汇编增补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时,称本书有15篇。现知最早为本书作注的有东汉应劭、宋衷,三国宋均等。至北宋,书已完全佚亡,诸家所注亦随而散逸。南宋以来,学者搜集本书佚文,始于高似孙的辑佚。清代复有十余家,如钱大昭、洪饴孙、秦嘉谟、茆泮林、张澍、雷学淇、王谟、孙冯翼、陈其荣等辑佚。

肆献裸馈食礼

肆献裸馈食礼

三卷。清任启运撰。作者详见“宫室考”条。是编以《仪礼》中特性、少牢、馈食皆七礼为据,又采其他传记中王礼之说加以推演。不得于经,则求诸注疏以补之,共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去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其名取自《周礼》“以肆献裸享先王”及“以馈食享先王”之文。每篇之内又各有节次,每节先撮己说之要以陈之,而后自注其说之出处,最后附载经传,与黄干所续之祭礼相比尤见其精密。启运以薜图之考为据,间有误谬之处,可与《续仪礼通解》参阅互考。有清芬楼本、续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