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说友

- 姓名:袁说友
- 别名:字起岩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 出生日期:1140
- 逝世日期:1204
- 民族族群:
袁说友(1140—1204),字起岩,自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年二十四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溧阳县主簿,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任国子正、宗正寺主簿,改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淳熙四年,以秘书丞兼权左司郎官。明年,以疾添差浙西安抚司参议官。六年,召赴行在,除知池州,疏上三策,孝宗嘉纳之。寻坐事罢,主管武夷山冲佑观。起知衢州,提举浙东路常平茶盐,提点浙西路刑狱。绍熙元年,除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二年,除直秘阁知平江府,节制御前许浦水军。三年,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迁太府少卿,充馆伴金国贺正旦使,权户部侍郎。宁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寻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嘉泰初,召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实录院修撰兼修国史。二年,擢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正月,拜参知政事,九月,罢知镇江府,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于湖州德清寓第,年六十五。说友学问淹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有表章文献之功。所作题跋多慕韩琦、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黄庭坚诸人,而不满王氏新学,知其学问渊源,实为元祐馀脉。其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欧、苏之体。奏札多切时病,如《论守淮宜用武臣》一疏,谓文臣不谙兵事,不宜委以边务,《蜀将当虑其变》一疏,引崔宁、刘、王建、孟知祥为戒,可谓深谋远虑。其诗每为范成大、许及之、楼钥等称赏,又多与杨万里唱和,杨万里称其“胸次五三真事业,笔端四六更歌诗。闭门觅句今无己,刻意伤春古牧之”(《和袁起岩郎中投赠七字二首》)。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至于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拓,可与范成大、陆游媲美(《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九)。著有《东塘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东塘文集》一部十二册),原集已逸,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佚诗文,编为二十卷,今存《四库全书》本、乾隆翰林院钞本。有诗七卷,收入《全宋诗》卷二五七四至二五八○;文十三卷,编入《全宋文》卷六一九四至六二一一。事迹见《东塘集》附录《家传》、《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宋史翼》卷一四。
袁说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霜痕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9月出版,列入“新中国文艺丛刊”。收《叙言》1篇,《青松之下》、《霜痕》、《冲突》、《生与死的一行列》、《旅舍夜话》、《相识者》、《河沿的秋夜》、《纪梦》等短篇小说8篇。其中《霜痕》描写的主人公茹素,原是个意志坚强的青年。因遭到一连串的不幸,他几乎变成一个与世无争的“无感觉者”。觉醒后,他为找不到出路而感到痛苦,最后参加了“红花”标号的暗杀集团,用“灵魂的冒险”来游戏人生,企图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之路。《河沿的秋夜》写了三个苦闷的青年,他们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陷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在秋夜里,只得吹吹箫笛,借酒消愁。在酒后的醉途中,寻找各自的“解脱”。王统照曾经指出,这些作品“与我已印行的更在以前的作品不同”,“多少搀入了一点辛涩的味道,”“常常感到沉重的生活的威迫,将虚空的祈求打破了不少,在文字方面,,也不全是轻清的叹息与虚渺的惆怅了。”(《霜痕·叙言》)
葬经翼
缪希雍,明代著名风水师,中医家,所著的《葬经翼》对我国风水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堪舆部》中,是我国是大风水名著之一。其中翼,有翅膀之意,同时又有辅佐、帮助的意思,即帮助学习理解《葬经》。《葬经》又名《葬书》,作者为东晋郭璞,风水一词,即出自本书。该书不仅论述了风水及其重要性,还介绍了相地的具体方法,为我国风水文化之宗。而缪希雍撰写的《葬经翼》将郭璞的《葬经》作为蓝本。将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医学诊断流程四步骤收纳和移植到传统风水理论中,进一步地提升和完善了我国的风水理论体系。在《葬经翼》中有段话十分著名:“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翼州者,太行之正,中条之干也。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因此关中,被人们公认为是天下的脊梁,中原的龙头,这也成为历代帝皇定都长安和历史学家的重要理论参考依据之一。《葬经翼》共分为十二篇,其分别为原势、察形、怪穴、怪病、峡论、分龙、四兽砂水、明堂、余气、水口、望气和葬旨,在学习和了解《葬经》时可同时阅读《葬经翼》,其对《葬经》的解读着实精炼。
蓝色响尾蛇
孙了红著。1948年4月大地出版社出版。侦探小说,描写了大名鼎鼎的侠盗鲁平的探案故事。是秋季一个沉闷的夜晚,天上没有星,没有月,空气里面,带着一股雨腥气。老天似乎正在考虑,要不要下一场雨,为上海市的沉闷与污浊,痛快地洗刷一下?这个时日,距离战争结束,已有几十天,上海市内的电灯,上托原子炸弹的福,从龌龊的黑布罩下钻出头来,高高地爬上了V字形的架子,骄傲的光焰,正自耀得人们睁不开眼。光辉之下,许多伟大悦目的镜头在展开:若干抹着胜利油彩的名角在登场,若干用白粉涂过鼻子的傀儡在发抖,若干写有美丽字句的纸张贴满了墙头,若干带有血腥气的资产在加上斜十字,若干大员们正自掩藏于胜利的大旗之后在竞演着一套著名的国产魔术,名为五鬼搬运法……
新原道
此书所谓道,非《新理学》中所谓道。此书所谓道,乃讲《新理学》中所谓道者。《新理学》所谓道,即是哲学。此书讲《新理学》所谓道,所以此书非哲学的书,而乃讲哲学的书。此书之作,盖欲述中国哲学主流之进展,批评其得失,以见新理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所以先论旧学,后标新统。异同之故明,斯继开之迹显。庶几世人可知新理学之称为新,非徒然也。 近年以来,对于旧学,时有新解,亦藉此书,传之当世。故此书非惟为《新理学》之羽翼,亦旧作《中国哲学史》之补编也。书凡十章,新统居一,敝帚自珍,或贻讥焉。然孔子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孟子曰:圣人复起,必从吾言。其自信若是,即老氏之徒,濡弱谦下,亦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亦何其高自期许耶?盖学问之道,各崇所见。当仁不让,理固然也。写此书时,与沈公武有鼎先生,时相讨论。又承汤锡予用彤先生,贺自昭麟先生,先阅原稿,有所指正。
空谷道澄禅师语录
20卷,清道澄说,德儒编(依驹本增入并印)。卷第一住内江三圣寺语录二十四则,卷第二巴县虎头寺语录九则,卷第三江津县广福寺语录十二则,卷第四重庆府观音寺语录六则成都府重阳观语录三则圣寿寺语录四则北都慈济庵语录二则,卷第五住白塔就华家寺语录一则(都门)曹州三教堂语录九则(山东),卷第六荆州府祗园庵语录十一则(湖广),卷第七祗园庵结冬语录十四则,卷第八远安县三化山语录七则南漳县卧龙寺语录四则复转祗园庵语录四则卷,第九成都府圣寿寺语录五则温江县华严寺语录一则云南鸡足山迦叶殿语录一则大理府观音寺语录二则,卷第十温江县华严寺语录十七则,卷第十一宝光寺语录十二则大慈寺语录一则宝光寺语录八则,卷第十二荆州府圣寿寺语录六则,卷第十三小参入堂机缘,卷第十四联芳颂古联芳偈法偈,卷第十五行由拈颂,卷第十六开示警策,卷第十七法语普说,卷第十八赞寿牧牛颂,卷第十九法偈示偈卷,第二十山居佛事书问。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梵名Abhidharma -prakaran!a-pa^da 。凡十八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品类足论。略称品类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系因五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虽众多而流类不同,本论乃随品类,而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周圆满足而不乱。计分八品,即:辩五事品、辩诸智品、辩诸处品、辩七事品、辩随眠品、辩摄等品、辩千问品、辩决择品。本书之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耶舍合译之众事分阿毗昙论(分十二卷八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玄奘译之尊者法救造五事毗婆沙论、法成译之萨婆多宗五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