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

薛定谔
  • 姓名:薛定谔
  • 全名:埃尔温·薛定谔
  • 性别:
  • 国籍:奥地利
  • 出生地:维也纳
  • 出生日期:1887年8月12日
  • 逝世日期:1961年1月4日
  • 民族族群:

埃尔温·薛定谔(全名:埃尔温·鲁道夫·约瑟夫·亚历山大·薛定谔,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的青年时期,正是物理学发生深刻革命从而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时代。而正是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对量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由于这一卓越成就,薛定谔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薛定谔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教养。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关怀、理解和温暖中度过的,他的父亲一直是他的充满同情和理解的朋友、老师,他11岁以前在家就读,189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最优秀的中学,1906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他在该校物理学家埃克斯纳的熏陶和影响下,坚定了他从事研究理论物理的决心。


1910年,薛定谔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后,留在埃克斯纳的实验室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军队服役了一年,然后回到母校做埃克斯纳的助手。他除了研究电学问题外,还研究了放射性及其和大气电的关系、声学问题、光学问题以及颜色理论等,并且开始研究原子和量子物理学,由此进入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领域。1912年他发表的《关于磁性的运动学理论》,利用洛伦兹的电子论,依据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律,对抗磁性给出了理论解释。1913年夏他和科耳劳施合作在西哈姆进行大气电实验工作,获得了维也纳科学院的海廷格奖。


1913年,26岁的薛定谔在维也纳大学开设了《伦琴射线的干涉现象》、《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论选讲》等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先后在维也纳大学、耶拿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工作过,1921年他受聘到瑞士苏黎世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


在苏黎世他取得了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建立了著名的波动力学,对量子物理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成为物理学界的杰出人物之一。此外,他还对其他许多物理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例如,在19世纪后半叶,统计热力学已有了飞跃发展。薛定谔也研究了与统计热力学理论有关的各种问题,他研究了气体动力学和波动力学、晶格振动热力学,并把对固体的比热研究推广到气体,同时继续开展振动问题的研究,他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对他建立波动力学起了重要作用。


1926年,在《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的总题目下,发表了一系列经典性的科学论文,建立了波动力学,提出了薛定谔方程,确定了波函数的变化规律。这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在粒子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条件下适用。这一定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可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相比拟。薛定谔方程在原子时代物理学的世界文献中是属于应用最广泛的公式。由于他在波动力学中的重大贡献,他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


薛定谔是法西斯统治的坚决反对者,1933年他借领诺贝尔奖之机会,到英国牛津住了3年。1936年薛定谔在格拉茨大学任教,但当奥地利被希特勒占领后,他再次到英国。之后他被邀请去爱尔兰建立了一个高级研究所,他专心致志在这里从事了17年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了波动力学,还研究了宇宙论、统一场论等许多其他的问题。1956年薛定谔返回自己的故乡,任维也纳大学教授。在维也纳大学的物理研究所,还为他特设了一个教研室。奥地利政府给予他极大的荣誉,设立了以薛定谔名字命名的国家奖金,由奥地利科学院颁发,1957年把首次奖金授予薛定谔本人。1961年1月4日,他在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病逝。


薛定谔的主要著作有:《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波动力学论文集》、《现代原子理论》、《统计热力学》等。

薛定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错误的喜剧

错误的喜剧

英国著名剧作家威·莎士比亚所作的一个喜剧。又译《错中错》。首次出版于1623年。叙拉古商人伊勒年轻时在外经商,和妻子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并与领养来的一对穷人家的孩子一起抚养。一次海上遇险,妻子和两家的小儿子一起,随浪飘走,被一艘渔船救起。伊勒打听不到她们的下落,只得独自带着另外两个孩子生活。很多年以后,孩子们长大了。伊勒抚养的两家的大儿子告别父亲,执意去寻找母亲和弟弟,可是一去也没了影踪。剩下孤身一人的伊勒由于做生意时违反了以弗所和叙拉古的规定,又交不起赎金,眼看要被处死。以弗所公爵得知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只要他凑足赎金即可免他不死。外出寻找母亲和弟弟的大安提福勒斯和大德勒米奥,无意间来到弟弟生活的地方——以弗所,由于和自己的弟弟长相酷似,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四人间上演了一幕令人啼笑皆非、阴差阳错的闹剧,惹出了一连串麻烦和故事。最后,当兄弟四人同时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误会消除,全家人终于高兴地团聚了。

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又名《梅谱》,是南宋时代一部记述观赏植物梅的著作。范成大著。约成书于淳熙十三年(1186)。主要版本有 《百川学海》、《说郛》、《艺圃搜奇》、《山居杂志》、《群芳清玩》、《笔余丛录》、《墨海金壶》、《珠丛别录》、《香艳丛书》、《丛书集成》本以及清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福瀛书局刻本等。日本天保二年(1831)由阿部喜伍(栋斋)校订,曾占春写序,把范成大《梅谱》和 《菊谱》 合刊成《梅菊谱》。首叙梅花为天下尤物,吴下最盛。次叙作者在石湖玉雪坡种梅几百种,但仍感不足,又买王氏之屋七十幢,完全拆除,其地三分之一种梅,所有吴下梅品为之尽收;此地归吴村管辖;故记梅之书称为《吴村梅谱》。

疡医大全

疡医大全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释、脏腑论述、诸疮诊治大法,到虫兽咬伤、奇证治法,均有广泛论述。仅头面部列病名竟多达一百五十六种。所载病种,除痈、疽、疔、疮、痛、麻木、漏、裂等由内而发之疾外,还介绍各种外伤引起之病变。对各病论治,详而得法,用方有验。主张采取多种疗法,内外治结合,除用灸、烙、刺、割、熨、洗、内服等法外,还配合手术疗法。对麻醉、缝合、止血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均有一定科学水平。由于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故在医林中颇有影响。有乾隆二十五年达安堂刻本,乾隆三十八年刻本,同治九年(1870)敦仁堂藏版(书口作“顾氏秘书”附《内经纂要》)本。

醒世歌

醒世歌

《醒世歌》,七言排律,作者是明代高僧德清。全文讲述的是憨山德清大师经历曲折坎坷,进而成为著作成就丰富的大德高僧。该诗广为流传,情文并茂,说理深刻透彻,发人深省。

孝经集传

孝经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该书作于道周受廷杖下狱之时,盖起草于崇祯十一年(1638),完成于十六年(1643)。该书宗旨在于阐明《孝经》五大义:“本性立教,因心为治,令人知非孝无教,非性无道,为圣贤学问根本,一也。约教于礼,约礼于敬,敬以致中,孝以导和,为帝王致治渊源,二也。则天因地,常以地道自处,履顺行让,使天下销其戾心,觉五刑五兵无得力处,为古今治乱渊源,三也。反文尚质,以夏商之道救周,四也。辟杨诛墨,使佛老之道不得乱常,五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这个宗旨,别其章分,以《礼记》诸篇条贯附丽。该书推阐颇为详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刊《石斋先生经传九种》本,清王德瑛《今古文孝经汇刻》本。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梵名Abhidharma -kos/a-samaya-pradi^pika^ 。凡四十卷。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又称显宗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众贤先曾作顺正理论,以论破世亲之俱舍论,后以顺正理论之文广博而难把握,乃摘要更作本论,专主显正,分为九品,即:序品、辩本事品、辩差别品、辩缘起品、辩业品、辩随眠品、辩贤圣品、辩智品、辩正品。除序品叙述作论因缘外,其余八品之品目均同于顺正理论。本书与顺正理论同为研究俱舍论之学者所不可或缺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