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桂

陈培桂
  • 姓名:陈培桂
  • 别名:字香根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广东高要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陈培桂,字香根,广东高要人。生卒年月不详,道光举人,官淡水厅同知。陈培桂于1869年(同治8年)接替富乐贺,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於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约今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统治者。

陈培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十二品,乃天尊为弟子元始真人演说,解说众生疾病苦恼之原由。谓众生今世富贵贫贱,皆前身善恶之果报。后世学仙之士有内怀阴恶、不念济众生、悭贪杀害、不仁不孝等七十二大病。斋戒行道,可除眼耳鼻舌身意六情罪源,得六慧通达。修诵此经,能各满所愿,成仙升天,九祖同度。全书要旨在说明善恶因缘果报,劝人敬礼天尊。修道行善。

八骏图

八骏图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初收入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短篇小说集《八骏图》。小说描写了一群受过欧风美雨新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知行乖戾,内心空虚,生命之根被拔出土壤,而不知归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达士,是个名作家,受聘出任青岛某大学暑期讲座教授。他每天一封信,不厌其详地给远方的未婚妻报告身边琐事;教授甲书桌上放着全家福照片,而蚊帐里却挂着半裸体的美女广告画;乙认为一个人过独身生活洒脱、方便,而在海滩上散步时,却常常“从女人一个脚印上拾起一枚闪放珍珠光泽的小小蚌螺壳”;丙自称是个没有恋爱观的老人,但每当他提起美丽的内侄女时,脸上便放出“奇异的表情”;丁主张默默地爱一个少女,直等她过了四十岁人老珠黄,才去向她表白;戊是个婚后又离婚的人,对女子常有掩不住的愤慨。他觉得唯有庚教授象个正常人,正在与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子恋爱,然而这爱也有点“捉摸不定”。达士认为,这七骏都有“病”,自认负有医治他们的道义。然而,这个以医治他人灵魂而自负的名作家,也“害了一点儿很蹊跷的病”,他由于收到了庚教授情人写给他的一封你“舍得离开海吗”的怪信,便毅然电告未婚妻,决定推迟了归期。作者以现实主义的彩笔,运用风趣的含蓄,微妙的暗示,不做作,不雕琢,细腻而传神地勾画了一幅旧时代真实而鲜明的“八丑图”。李健吾(刘西谓)曾给予作品精辟的剖析:“他在写一个文人学者内心的情态,……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四面八方烘染出来的。他的巧妙全在用过去反衬现时,而现实只为推陈出新,仿佛剥笋,直到最后,裸露一个无常的人性。”“《八骏图》是一首绝句,犹如那女教员留在沙滩上神秘的绝句。”(刘西渭《边城》)

冬青馆古宫词

冬青馆古宫词

诗别集。三卷。清张鉴撰。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副榜贡生,授武义教谕。阮元抚浙时聘至诂经精舍执教。著有《冬青馆集》等。此集所收宫词三百首,起自春秋时吴、越,终于明代,皆为七绝,写历代宫中事,清末桂荣为之注,引据颇丰。张氏宫词,亦多清词丽句。此组诗为张氏少作,初刻于咸丰间,后收入《功顺堂丛书》。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收入《丛书集成》,有排印本。又有民国元年(1912)刊本。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是清代刘曾騄所著的一部蒙学佳作。该书以三字一句的简洁形式,全方位地涵盖了丰富的传统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在个人修养方面,它从日常细节入手,教导人们要注重仪表整洁,如 “发梳整,面洗净,口齿洁,容体正”,还强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爽,做到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并通过这些行为来消除自身的骄傲与懒惰之气。家庭伦理的阐述是书中重要部分,其中突出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等语句,深刻体现了传统孝道中对父母的敬重与顺从;同时也强调了兄弟之间的友爱恭敬,“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倡导家庭和睦相处。在人际交往上,它对与长辈相处的礼仪进行了详细教导,如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要求人们保持尊敬之态;对于朋友相处,也给出了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这样的原则,鼓励朋友间相互劝善规过。《演三字经》以其通俗易懂的形式,为人们尤其是儿童提供了修身养性、规范言行的重要指引,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百法明门论论义

百法明门论论义

百法明门论论义,一卷,明德清述,内题百法论义,即性相通说卷上,(卷下在甲二套)出梦游集卷四十六,古本卷三十四。嘉续三八重出,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原缺。收于卍续第七十六套第五册。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一卷,宋承古说,文智编,惟清序,宗杲序,附录五灯严统、石门文字禅四则,嗣法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