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伋

谢伋
  • 姓名:谢伋
  • 别名:字景思,自号药寮居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上蔡(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099
  • 逝世日期:1165
  • 民族族群:

谢伋[jí](1099~1165),字景思,自号药寮居士,上蔡(今属河南)人,谢克家子。绍兴初,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三年,自工部员外郎徙为祠部员外郎,兼太常少卿。后寓居黄岩。二十五年,知处州。二十七年,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能诗文,叶适论其文“俊笔涌出,排迮老苍,而不能受俗学熏染”,“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谢景思集序》)。现存诗多为赋闲悠游之作,如“一山秋色连云暗,半夜风声夹雨来”(《子忱崇道吏部寄书问讯,兼寄药物,适当风雨夕,长句代谢》),“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药寮候洪景伯》),均清新流畅。喜论文章作法,著有《四六谈麈》一卷,此书作于绍兴十一年,所论以北宋四六文为主,兼及南宋初年的四六文。《四库全书总目》谓:“所摘名句,虽与他书互见者多,然实自具别裁,不同勦袭。”又谓:“其论四六,多以命意遣词分别工拙,视王铚《四六话》所见较深。”但其书多摘而不评,评语比《四六话》少得多。所论四六,可称者也仅仅贵剪裁和反对用全文长句,也较《四六话》单薄,实不足与《四六话》媲美。此书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又著有《药寮丛稿》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今已佚。《全宋诗》卷一九四八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四一九八收有其文。事迹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宋诗纪事》卷四四。

谢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记纂渊海

记纂渊海

类书。宋潘自牧编。一百卷。依 次分混元、天文、岁时、节序、律历、祥瑞、灾异、 地理、居处、郡县、职官、仕宦、科举、学校、人 伦、家世、性行、识见、问学、言语、政事、名誉等 部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分门隶事,与诸家 略同,惟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 十卷,叙人事者六十四卷,叙物类者仅十一卷。 详其大而略其细,与他类书小异”,“其中性行、 议论诸部子目,未免琐碎,然亦不失为赅备 也”。今传为明万历七年(1579)陈文燧刊王嘉 宾校补本,清乾隆间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以为“亦如陈禹谟之改《北堂书钞》,已非自牧 之旧”,“要其根柢,则固宋人之旧帙耳”。有 1988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分装四册。

策林

策林

唐白居易撰。四卷。成书于元和元年(806)。当时白居易为应制举,闭门“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后应试高中第二名。试毕,白居易将所拟策目“次而集之,分为四卷”。该书内容丰富,所拟问题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如“辨兴亡之由”;“议盐法之弊”;“备边并将置帅”;“禁厚葬”;“议释教”等。该书多与白居易文集并行,也有名《白氏策林》单行者。

洗髓经

洗髓经

易筋、洗髓本是道家术语。《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

长水日抄

长水日抄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一卷。明陆树声撰。卷前有自序,撰者称此书是其年衰退职后,归家“追忆见闻”所做的随笔札记。所谓“日抄”,乃“以余积日所得也”;树声别号“长水渔隐”,所以用“长水”冒题。存有明刊本、 《陆学士杂著》本、 《宝颜堂秘笈》本等。此书前面部分为杂论,论及《易》义以及《春秋》、《四书》等事;后面多记古人轶事,或亦杂以议论。这些记人部分,有轶事小说意味,其特点是善以言行叙人,写出人物品格。

立宪法议

立宪法议

实行立宪政体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一直追求的政治目标。梁启超是第一位明确提出宪政目标并筹谋一整套实施方案的人。他于1901年6月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一文。文章指出,宪政就是实行有限权力的政治,人各有权,权各有限。但最重要的是,统治者的权力必受到限制。在中国要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就必须强调民权。民有权,才能保证宪法有效。梁氏具体规划了制定宪法和实施宪法的步骤:一,朝廷明颁大诏,国家实行立宪政治,以定民心。二,派重臣遍访周咨各立宪国之经验。三,出访大臣归国,开立法局,草拟宪法。同时翻译各国宪法备参考借鉴。四,宪草公布,令全国士民讨论,皆可发表意见上达,备采摘。在此基础上反复斟酌五至十年,以求至当,形成宪法定本,颁之天下。以后非经全国人表决,不得擅改宪法。五,从第一项步骤算起,二十年内正式实行宪政。显然,梁氏追求一种既能吸收各立宪国之经验,又能切合国情,得多数国人之认同,从而可以行之有效的宪政。

越绝书

越绝书

又称《越绝记》。浙江地方志。东汉袁康撰,吴平编定。原二十五卷, 今辑十五卷。袁、吴均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编约于战国至东汉间成书,七万余字,记事下及秦汉。分外传本事、荆平王内传、外传记吴地传、吴内传、计倪内经、请籴内传、外传纪策考、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外传记地传、外传计倪、外传记吴王占梦、外传记宝剑、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外传枕中、外传春申君、德序外传记、叙外传记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物、地理、都邑诸方面。外传记吴地传、记地传二篇叙句吴、于越山川形势、农田水利、工场矿山等,共记姑中山、犬山等十多座,太湖、无锡湖等十九个。计倪内经、外传枕中二篇记农事与农时关系。吴地传与地传诸篇,又载牧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对研究吴越两国及古代浙江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版本甚多,宋、元刻本均佚。明嘉靖间有赵垣仿宋刻本。清光绪四年(1878)有钱培名辑金山钱氏刊《小万卷楼丛书》本, 附札记。民国有《四部备要》、 《四部丛刊》本。今有商务印书馆1956年张宗祥校注本,附钱培名、俞樾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乐祖谋点校本,有陈桥驿序,后附序跋辑录。陈桥驿《关于<越绝书>及其作者》(载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4)可资参考。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及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