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遘

沈遘
  • 姓名:沈遘
  • 别名:字文通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025
  • 逝世日期:1067
  • 民族族群:

沈遘[gòu](1025—1067),字文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以祖荫补郊社斋郎。皇祐元年第二人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通判江宁府。归奏《本治论》十篇,仁宗览文称赏。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召为集贤校理,判登闻鼓院,擢三司度支判官。迁同修起居注,召试知制诰。出知越州,徙杭州。英宗即位,召还,勾当三班院,兼提举兵部司封官告院,兼判集贤院。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判吏部流内铨。居母丧,服未竟而卒,年四十三(《宋史》本传作年四十)。沈遘家藏书数万卷,博览强记,文辞敏赡,长于议论(王安石《墓志铭》)。《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撰诰词诏命,“大都庄重温厚,有古人典质之风”,诗歌“清俊流逸,不染俗韵”(卷一五三)。其诗《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道中见新月寄内》、《淮阴侯庙》等都写得情意真切,笔墨酣畅,堪称佳作。著有《西溪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南宋时将他与沈括、沈辽三人诗文合刊为一集,称《沈氏三先生文集》,今存明覆宋刊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清康熙间吴允嘉校补、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六二八至六三○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一六一九至一六二八收其文十卷。事迹见王安石《内翰沈公墓志铭》(《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三)、《宋史》卷三三一本传。

沈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比哀兰德

比哀兰德

《比哀兰德》主要事实很简单,交织在一起的因素却是光怪陆离;因为人的外部表现可能很单纯,行事可能很无聊,不值一谈,他的精神与情绪的波动永远是复杂的,以比哀兰德来说,周围大大小小的事故从头至尾造成她的悲剧,她遭遇不幸好像是不可理解的;以别的人物来说,一切演变都合乎斗争的逻辑,不但在意料之中,而且动机和目标都很明确,经过深思熟虑的策划和有意的推动:比哀兰德不过是他们在向上爬的阶梯上踩死的一个虫蚁而已。在并无感伤气质的读者眼中,与比哀兰德的悲剧平行的原是一场由大小布尔乔亚扮演的丑恶的话剧。

保幼新编

保幼新编

儿科著作。不分卷。明无忌先生撰。约刊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首论运气、病源和胎热、初生危证、惊风、丹毒、腹痛等小儿急症治法; 次论小儿内科,外科及五官诸疾百余种。每证详述治法、方药,多选简效易得之方。所录三关脉法及察声、形等诊断原则,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四库本]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而慷慨就义者,则予以通谥,其中谥忠烈者124人,谥忠节者122人,谥烈愍者377人,谥节愍者882人;至于微官末秩、贫贱书生百姓以及山樵市隐、姓名无征者,不能一一议谥,并祀于所在忠义祠,共2 249人。而生前名声不佳,即使一时殉节者,如杨维垣等曾失身于阉党等,则不予收录。收录人物事迹以《明史》为主,参以《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诸书,谥号者多有小传,祀于忠义祠者多列名而已。有《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年(1797)谢启昆刻本,清傅以礼批校(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等。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敕议或问

敕议或问

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德王者之德也功王者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位焉昨辅臣少傅张璁再疏请正其号称服章等事已命礼官集翰林诸臣议正外惟号与服章二事所关者重亦关于朕者不得不为言之朕惟我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凡三卷。又作义天目录、义天录、海东有本现行录。高丽僧义天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本书系义天搜集自高丽、宋、辽、日本等地之经律论之章疏类凡一○八二部之目录。卷一收录经疏六一五部。卷二除律疏外,另收录律宗章疏,共一四五部。卷三除论疏外,另收录诸宗章疏,共三二二部。

须真天子经

须真天子经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文殊师利所报法言称经、断诸法狐疑法经、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昭明持经、须真天子所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宣扬菩萨乘之大乘佛教,内容为须真天子以三十三项问题问佛陀,继以三十二事问文殊师利菩萨,佛陀及文殊皆一一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