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蔚

- 姓名:李文蔚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李文蔚,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杂剧作家,曾任江州瑞昌县尹,其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曾于白朴《天籁集》中录出一首词,名为“得友人王仲常、李文蔚书”,认为此即元剧作家李文蔚。词中内容虽尚不足以证实其论断,然白朴、李文蔚均曾居于真定,且又同为剧作家,相识为友极有可能。若此论可成立,则李文蔚之生活时代当与白朴相近。其所作杂剧今知共有十二种,现存者二种:《张子房圮桥进履》、《报冤台燕青扑鱼》;存有剧目者十种:《燕青射燕》、《金水题红怨》、《秋夜芭蕉雨》、《风雪推车旦》、《晋谢安东山高卧》、《濯锦江鱼雁传情》、《谢玄淝水破苻坚》、《汉武帝哭死李夫人》、《蔡萧闲醉写石州慢》、《卢亭亭担水浇花旦》。《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雪压青松”。观其现存二剧,成就并不甚高,王季烈评《圮桥进履》说:“四折前后情形,既不甚贯串,末折寥寥三曲,尤为草率了事。曲文亦平平,惟第一折乔仙所唱[上小楼]四支,较多清新及本色语。”(《孤本元明杂剧提要》)《燕青扑鱼》一剧亦有相似特点。其生平创作见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臧懋循《元曲选》。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辨证广注
伤寒类著作。清汪琥撰。十四卷。琥字苓友,号青谷子,吴县(今属江苏)人。撰有《痘疹广金镜录》、《养生君主编》等。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广集诸家学说,对《伤寒论》六经证治原文中属于热病的条文逐条注释,于康熙十九年(1680)撰成是书。卷一至卷二辨伤寒非寒病论及纂注伤寒论例。卷三至卷十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一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二辨误汗吐下火灸逆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三辨温病脉证并治法。卷十四辨风池、风府等穴针刺法。后又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复撰《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体例悉遵前书,逐条辨注《伤寒论》中属真寒证治原文,并对真寒证的治疗有所论述。汪氏之论虽有偏颇之处,但自成一家之说。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平阳季子东壁刻本(扉页作《平阳季子辨注仲景全书》,又作《仲景伤寒论》。附:《张仲景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
信陵君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门下有食客三千。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将军晋鄙,因惧秦,救援途中观望不前。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前247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军。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
论孟精义
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集义》。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及《四书或问》后,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分条附论孟之后,名之为《论孟精义》。该书旨在发明二程学说,认为二程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的学说,“言虽近而索之无穷,指虽远而操之有要,使夫读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所以进于此者而得之。其所以兴起斯文,开悟后学可谓至矣。”(见朱子自序)又引程子的话发明《论语》、《孟子》在义理之学中的地位,认为论孟为六经之本,论孟治则六经不治而可以明。该书虽不及《四书集注》和《四书或问》精要,但朱熹自视甚重,谓“读《论语》须将《精义》看”。又说书中所载诸先生语,时时玩味,久之自然会意。传世版本有:浙江馆藏清康熙中御儿吕氏宝诰堂重刊白鹿洞本,南京馆藏明抄本等。
成佛捷径
我们信佛学佛念佛的人,先要明了佛字的意义,这佛字的意义无穷,今且略说:佛是梵语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为觉者,即大觉悟的人。觉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佛是究竟觉悟的人。又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佛是觉行圆满的人。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亦称《佛临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般涅槃教诫经》、《佛垂般涅槃略诫经》、《佛临般涅槃经》等,简称《佛遗教经》、《遗教经》。佛教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叙述释迦牟尼即将进入涅槃前对弟子们所作的教诫。大意是要弟子们遵守戒律,精进修行,争取解脱。此经起初被视作小乘经,自《开元录》起移入大乘经。在历史上影响较大,唐太宗曾诏派写经生专门书写此经,付京官、刺史各一卷,以此规范僧尼行为。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