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尚迁

- 姓名:柯尚迁
- 别名:字时益,号乔可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乐县下屿
- 出生日期:1500
- 逝世日期:1583年
- 民族族群:
柯尚迁(1500~1583年),字时益,号乔可,别号阳石山人,长乐县下屿(今长乐市漳港街道柯百户村)人。是明代理学家、数学家、历史上第一个对珠算算法和算盘图式作全面、详细叙述的珠算大师。柯尚迁出生于明弘治十三年庚申五月初三(公元1500年5月30日)寅时,逝世于明万历十年壬午七月十三日(公元1582年7月31日)酉时去世,终年83岁。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贡元,翌年入国子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授直隶顺德府邢台县县丞,为官清廉;四十一年致仕,寓居南京。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回归故里,择岱屿山麓筑庐而居。他精儒学,尤擅珠算学,潜心著书立说,写成《三礼全经释原》、《数学通轨》等多部著作。所著《曲礼外集》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其中《补学礼六艺》附录之《数学通轨》是明代重要数学著作,流传甚广。现珍藏在日本三重县宇治山田市神宫文库。书中引有“九归总歌法语”、“撞归法语”、“还原法语”等,在珠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首定十三位算盘,还著有《周礼全经释原》12卷、附录2卷,《三礼全经释原》及《曲礼全经类释》14卷。《数学通轨》是中国历史上早期最适用的珠算书,比徽州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还要早14年。书中制定了算盘图式:梁上二珠,梁下五珠,十五档。这个创举,连同书中的术语和口诀,都被我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所采用,广泛流传,一直沿用。因此,柯尚迁被后人誉为珠算鼻祖。
现藏日本三重县宇治山田市神宫文库。书中引有“九归总歌法语”、“撞归法语”、“还原法语”等,在珠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首定十三位算盘;还著有《周礼全经释原》12卷、附录2卷,《三礼全经释原》及《曲礼全经类释》14卷。
柯尚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
建筑师奎里得了一种疾病——一种燃尽了生活热情的病。 他肢体健康健全,精神残缺不全;一边疲惫地活着,一边无助地寻找出路。 他抛下城市的浮华与喧嚣,将自我放逐到非洲密林之中。 面对破败和贫穷,他久违地感受到幸福与富足。 他以为自己即将痊愈,却没想到一切只是风暴来临前的先兆。 -- 本书讲述的,不是一个遥远大陆的虚构故事,而是你我身边的真实日常。 我们都或多或少像主人公这样,歇斯底里地燃尽自我,然后不可抑制地陷入虚空。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基础著作。罗雪尔·威廉著。第1版1843年出版。中译本第1版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绍文译。威廉·罗雪尔(WilhelmRoscher 1817—1894),德国经济学家,旧历史学派的创始者。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曾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学和政治学。担任过哥廷根和莱比锡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还有《十六七世纪英国经济学说史论》、《德国经济学说史》、《国民经济学体系》等。本书由序论和4编构成。第1编总论;第2编国民经济;第3编国家财政;第4编经济学说史。在本书中,罗雪尔把历史方法第1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但本书结构不严密,各编之间基本上是毫无联系地论述了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国民经济生活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时期);决定历史阶段发展的要素(主要是自然、劳动和资本);国家财政以及经济学说史等一系列国民经济学体系的问题。作者主要在历史方法上作文章。根据罗雪尔的解释,他的目的在于建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他要求读者“翻阅本书,将不致忽略贯串全书并成为它的基础的独特而严密的方法——历史的方法”。他认为历史方法“任何时候都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他的所谓历史方法就是认为政治经济学不应当限于研究现代的经济制度,而必须搜集大量的“历史材料”,认为可以从认识现代国民经济与历史的“类比关系中得到极为宝贵的启示”。对历史经济发展过程仅仅作纯经验主义的观察和描述,否定任何理论探讨的必要性。马克思称这种方法为“教授式的折衷主义空谈”。(《资本论》第1卷第110页)
叶八白易传[标点本]
一名《八白易传》,十六卷。明叶山撰。叶山字八白,里籍不详。据作者自序;十岁始读《周易》,越十年能压学究语。嘉靖二十二年(1543)从鹿田精舍见杨诚斋(万里)《易传》而读之,因自著《八白易传》十六卷,然属未定之稿,以后反复修改,叶氏有《重改易传序》二篇、《改录易传序》一篇可证,至嘉靖三十九年定稿誊清,藏之石匮,可见其为学之不苟。此书专释六十四卦卦辞、爻辞,对《彖》、《象》、《文言》等《十翼》没有涉及。大旨以《诚斋易传》为主,出入子史,佐以博辨,实为借《易》以言人事,非尽为经义而作。其体例先列卦辞、爻辞原文,再加“叶子曰”三字进行解说。《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所言“往往可以昭法戒”。
有《四库全书》本。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道教书。托名“关圣帝君”谓“人生在世, 贵尽忠孝节义等事, 方于人道无愧”, 并列举应行的善事、应戒的恶事。为通俗的劝善书。
刺灸心法要诀
针灸著作。八卷,清代吴谦等编纂《医宗金鉴》之一。(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别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割台记
清罗惇曧撰。载《庸言》一卷六号。所记《马关条约》订立后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之始末甚详。对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台湾爱国军民在刘永福领导下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迹亦有所记载。



![叶八白易传[标点本]](/d/file/books/efa36f95701bf4eac64bc30b1a77f1e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