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徐春甫
  • 姓名:徐春甫
  • 别名:字汝元,号东皋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新安 (今安徽祁门) 人
  • 出生日期:1520
  • 逝世日期:1596
  • 民族族群:

徐春甫 (1520—1596),明代医家。字汝元,号东皋。新安 (今安徽祁门) 人。世代习儒,父徐鹤山曾任襄阳府典膳,早逝。春甫为思念其父,故又号 “思鹤”。早年攻举子业,因多病而改习医学,师事名医汪宦。博览医书,精于诊治。寓居京师,每日求治者甚众。后入太医院任医官。春甫生平酷嗜搜集医学文献,曾遍历坊肆间,访求文献大家,任太医时更有条件饱览国家收藏的各种珍贵书籍,历经三十年,编成 《古今医统大全》 100卷。此书系从280余部著作中加以摘录整理,结合徐氏的理论知识与医疗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包括 《内经要旨》、历代医家传略、各家医论、脉候、运气、经穴、针炙、临床各科证治、验方、本草、养生等,以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占八十多卷篇幅。徐氏在学术上推崇李杲学说,医学思想上主张不拘泥古方,须辨症运用,并倡导良医须兼通药物与针炙。谓“良医对药学必须详悉,而尽通变化裁之妙用”,认为针炙具有 “奇功伟绩,可起死回生”。因此,各病宜于针炙者,必附经穴、针法。书中 “通用诸方”一卷,多载生活小常识,颇有趣味。该书资料宏富,系统完整,故有较高参考价值,曾流传至日本。徐氏还著有《内经要旨》二卷、《妇科心镜》三卷、《幼幼汇集》三卷、《痘疹泄秘》一卷、《医学入门提要六书》六卷、《螽斯广育》一卷等医著。

猜你喜欢的书

人生道路诸阶段

人生道路诸阶段

在书中克尔凯郭尔以威廉·奥海姆讲述回忆录的形式,以给读者的信的形式,讨论了人生道路的诸阶段,这道路的诸阶段是审美阶段、伦理、宗教阶段。克尔凯郭尔要我们面对主观个体的生存感受去选择自己,他要我们穿透审美生活,在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幻象和愉悦之后,去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幸和痛苦,进而认识到伦理生活的局限,从而最终进入到沉静的宗教阶段。本书分为:“酒中真言”,“对婚姻的不同看法”,“无辜有辜?”“失物招领”等章节。

须溪四景诗集

须溪四景诗集

宋诗别集。4卷。刘辰翁(号须溪)撰。刘辰翁是宋代遗民中颇有影响的词人及诗文家。有《须溪集》200卷,但久已散佚。今本《须溪集》10卷,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须溪四景诗集》则有传本,并收入《四库全书》。卷1为春景诗67首,卷2为夏景诗35首,卷3为秋景诗44首,卷4为冬景诗16首。卷末附收《东桂堂赋》1篇,又见于《四库全书》本《须溪集》卷6。本书无序跋,所收的都是五言六韵的排律,专咏一年四季的景物,属对工稳,意境显豁,但缺乏艺术特色。除《四库全书》本外,本集的传世版本还有《宋人集丁编》本以及数种明清抄本。《宋人集丁编》所收的《须溪四景诗集》4卷,还附有补编1卷。

蔡宽夫诗话

蔡宽夫诗话

诗论专著。卷数不详。宋蔡宽夫撰。成书年代不详。蔡宽夫,生卒年不详。宋代有二,一名居厚,字宽夫,进士及第,累官至吏部员外郎,一名启,字宽夫,历任检点试卷官、太学博士侍郎。《诗话》撰者是谁,待考。清人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断为蔡启著,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考》则定为蔡居厚著。原书已佚,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出87则,编入《宋诗话辑佚》。《蔡宽夫诗话》今存八十七条,多品评诗人诗作,兼及遗闻轶事、声律音乐、典章制度、风土习俗等,其中不少精辟见解为后人称引。如论诗力主“天然自在”、“语意自到”,反对用事过多,劳心苦吟,说:“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

三国佛法传通缘起

三国佛法传通缘起

凡三卷。日僧凝然撰于应长元年(1311)。乃连亘印、中、日三国,略述各宗传播之佛教通史。上卷略举印度佛法传通概况,次列我国毗昙、成实、戒律等十三宗,中、下二卷叙述流传日本之三论、法相、华严等诸宗。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

佛典注疏。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智圆述。四卷。是隋智撰《请观音经疏》的注释书。先释作者,再释疏名。后以“五重玄义”法逐次解说经文。见载于明版诸藏和日本的《卐字续藏》、《大正藏》。

妙法莲华经玄赞

妙法莲华经玄赞

亦称《法华经玄赞》、《法华玄赞》。佛典注疏。唐窥基撰。十卷(或二十卷)。敦煌遗书藏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四号:(1)结48号,首尾均残,存一百三十八行,属卷一;(2)昃68号,首残尾全,存一千一百六十四行,属卷二;(3)河39号,首尾皆残,存二百十七行,属卷四;(4)黄12号,首残尾全,存七百十二行,属卷四。其中河39、黄12号两号原属同卷,现两号间仅残失二百余字。法国亦藏有伯2176、2118、3832等多号。本书以六门科释《法华》,即:(1)说明产生此经的原因;(2)阐述经的宗旨;(3)解释各品的品名;(4)说明该经怎样由罗什最初译的二十七品演化为二十八品;(5)阐述各品的先后次序为何如此安排;(6)逐句引用经文,详为疏释。本书作者站在法相宗的立场上阐述《法华经》之一乘妙法,历代评价很高。未收入中国历代大藏经。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