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仪

窦仪
  • 姓名:窦仪
  • 别名:字可象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蓟州渔阳(今河北县蓟县)人
  • 出生日期:914年
  • 逝世日期:966年
  • 民族族群:

窦仪(914年—966年),北宋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字可象,蓟州渔阳(今河北县蓟县)人。五代后晋时,举进士。后周时,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时周太祖平党州,议将尽诛胁从者,乃见丞相冯道、范质,请赦胁从。后同奏太祖,胁从者得全活。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奏曰:“《周刑统》科条繁浩,或有未明,请别加详定。”乃命其与大理少卿苏晓等撰集。建隆四年(963),上《建隆重定刑统》(即《宋刑统》30卷,《建隆编赦》4卷,106条。八月颁行天下。参酌轻重为详,世称平允。《宋刑统》的律文、律蔬均照抄唐律。但仍有它的特点:(1)分213门,并把有关刑名的敕、令、格、式分类列于门下。(2)创立综合性的规定。唐律中有不少“余条准此”的规定,刑统把这些规定汇为一门,称“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共44条,列于“名例律”。(3)编纂体例上,每卷开始,标明门类,律文之后,首列律疏;分列各门的敕、令、格、式按时代的先后,都加一“准”字,表示经朝廷核准,内容有删节的注明“节文”;对原有律文或附列的敕、令、格、式有变动的,均标明“臣等参详”。编敕创自唐代。宋代编敕,是对散敕的汇编。它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之后,成为与律并行的主要法律形式。编敕自太宗至仁宗三代,大体是“律敕并行”,神宗以后便“以敕代律”,直至终宋之世。

窦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明清之际徐上瀛著。在历代琴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造了琴况二十四论。继承儒家传统声乐美学思想,通过对琴声、琴乐的审美鉴赏,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重”、“轻”、“迟”、“速”等二十四种审美范畴和审美概念。涉及审美想象、审美风格、审美意境、审美准则、审美理想等问题。糅合儒道,提出以“和”为审美标准:“稽古之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认为琴曲演奏的最高境界,是“以性情中和相遇”,使技艺上达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推崇古雅、恬淡、清静、超逸、美丽的审美风格,反对媚俗委靡。认为理想的演奏,就是“深渊在中,清光发外”,“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此外,对于迟速、轻重、宏细、奇正、虚实、清浊等审美范畴的关系,也提出颇多精辟之见。为传统古琴演奏美学思想的总结。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刊行,附于《大还阁琴谱)。后《昭代丛书》、《琴曲集成》均收入。

茶说

茶说

茶书。明·屠隆(浙江鄞县人)1590年前后写成《考槃余事》四卷,共十六节,节称“笺”。喻政1613年编《茶书全集》,抽取《考槃余事》中的“茶笺”部分,作为一书,改称《茶说》。此书分二十八条,叙述茶叶品质、采制、收藏、择水、烹茶等。列出当时名茶六种:虎丘者上,罗芥者,天池、龙井、伏龙等

奇门遁甲统宗

奇门遁甲统宗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者门排星排,飞盘者遁九宫门飞星飞,都有失自然法则,门转星飞,千古不变之理,奇门遁甲,立于天人角度,俯察于地理之象也,尤其符合于现代商战,谈判,以及人事预测,如百发百中,古人云: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古代皇家不传之秘…………

杨五奶奶

杨五奶奶

短篇小说。王实味著。

思玄庸言

思玄庸言

一名 《桑子庸言》一卷。明桑悦撰。桑悦,字民怿,常熟 (今江苏省常熟县) 人。成化元年 (1465)举人,官至柳州府通判。桑悦以才名吴中,为人怪妄,敢以大言以欺人。书看过之后旋即焚弃,说:“已在吾腹中矣。”尝以孟子自比。并自夸地说:举天下文章,惟有桑悦。后丁外艰归,不复出。桑悦居家其间更加狂诞,乡人虽很看重他的文采,但对其所为却很不以为然。著有《桑子庸言》、《思玄集》等,其所著之书,颇盛行于世。此书是桑悦居长沙时所作。只一卷,二千字左右,自以为穷究天人之际,而实际上却没什么精奥之处。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道光本》本、《娄东杂著全集》本、《百陵学山》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 《百陵学山》本补印 《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均题名为 《思玄庸言》。

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

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一卷,明法藏著,万峯宝重刊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