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谟

- 姓名:陈谟
- 别名:字一德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泰和(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305年
- 逝世日期:1400年
- 民族族群:
陈谟(公元1305年--1400年),字一德,号心吾。泰和(今属江西)人。幼能诗文,专力研治经学,旁通诸子百家,亦留心经世济人之学。教授于乡里,曾主清节书院,隐居不求出仕。谟处于易代之际,作为理学家,亦不提倡愚忠死节,曾著《通塞论》引微子、箕子之事,反复申明,谓革代之际,不必死节。四库馆臣认为此论“最为害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实,这正反映了其立论之通达。论学注重人的本性,并主张应能融会贯通礼乐、刑政、钱谷、甲兵等实用之学。一时经生学子多从之游,称海桑先生。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征至京师议礼,受到太祖重视。宋濂、王祎推荐为国子学博士,谟引疾辞归。屡次应聘为江、浙二行省之考,所甄拔之人,多为知名之士。其诗多描写琐屑的日常生活,但从中可见作者的急于用世之情或坦荡平易的儒者情怀。如:“榕荫翠盖倚重重,相送城南复向东。上将故多黄石略,参军况是紫髯翁。重题锦字云生纸,独转沧浪月满蓬。徙倚松根看野色,青山缥缈意何穷。”(《榕树下别参军再赋就简指挥》)诗中把建功立业的向往与对平凡生活的渴求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作者豁达的胸襟。著有《书经会通》、《诗经演疏》、《东宫备览》等。其诗文收入《海桑集》。《明史》卷二八二有传。
陈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沧浪笔谈
四卷。杂著。清阮元撰。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志人,揅经老人,江苏仪征人。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此书为作者游记性质的杂记,以“小沧浪”为名是因作者曾游大明湖小沧浪亭的原因。作者自序云:“作居山左二年,发泰山,观渤海,主祭阙里,又得佳士百余人,录金石千余本,朋辈触泳,亦颇尽湖山之胜……回念此二年所历之境…且随笔疏记之”。本编主要记作者的游历之事、朋辈所做诗词、金石方面及作者的考证等内容。此书和作者另著《定香亭笔谈》相类,金石文字虽杂于书中,但以搜罗宏富、载录详明著称。书前有作者嘉庆三年(1798年)所作《小沧浪笔谈序》一篇。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趼呓外编
二卷六十篇,附录一篇。作者署名“南海趼人吴沃尧”。光绪二十八年暮春(1902年4月)上海书局出版,石印巾箱小本,二册,改题《政治维新要言》。卷首有作者《趼呓外编序》,末署“光绪辛丑嘉平月南海吴沃尧趼人氏识于海上趼廛”。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趼呓外编》是吴趼人的政治论文集,包括《保民》《制度》《说邢》等多篇文章,他从社会制度入手,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苏子瞻风雪贬黄州
元杂剧剧本。 一作《苏东坡贬黄州》。简名《贬黄州》。费唐臣撰。末本。描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故事,对封建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炎凉,都有所揭露。如写御史李定用断章取义、曲解原作的手法,弹劾苏轼"托吟咏而谤讪朝廷"。又如写苏轼谪居黄州时,杨太守对他冷酷无情。当他奉诏回朝时,杨又赶来巴结。作者通过苏轼的遭遇,鞭挞了"清浊不分,仁义不存"、"仗富欺贫,倚势欺人"的黑暗社会现象。
官弈经
《官弈经》是明朝重臣张居正的作品,由于张居正的特殊地位和显赫政绩,《官弈经》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张居正是中古代唯一的顺风顺水改革家,他的成功秘要在《官弈经》中有多重展现。清代名臣曾国藩对《官弈经》研悟颇深,他说:“官之荣辱,尽在弈中。”《官弈经》共分八卷,分别为“道弈卷、术弈卷、阳弈卷、阴弈卷、强弈卷、弱弈卷、顺弈卷、逆弈卷。著名文史专家马树全先生在深刻点评原文的同时,又精心撰写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典。《官弈经》哲理深邃,见解高远,启人心智,实用性极强。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清 慧海说,原澄,原上等编。卷一 上堂 卷二 行状 传 卷三 记 尺牍 象赞 杂著 杂偈 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