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

郑端
  • 姓名:郑端
  • 别名:字司直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北省枣强县
  • 出生日期:1639年
  • 逝世日期:1692年
  • 民族族群:

郑端(1639年-1692年),字司直,清初名臣,一字德信。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东小营村人。顺治己亥(公元165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辛丑(公元1661年),改工部主事。康熙丁未(公元1667年),升员外郎,奉命视三楚芦政。戊申(公元1668年),升户部郎中;己酉(公元1669年),典豫章乡试,所取皆一时之名士;庚戌(公元1670年),升贵州提学佥事。不久,居父丧。癸丑(公元1673年),服缺大学士,荐补陕西神木道佥事。丁巳(公元1677年),以前任事撤回工部。居母丧,服缺壬戌(公元1682年)补浙江台州巡海道佥事,署粮道。乙丑(公元1685年),升陕西凉庄道,丁卯(公元1687年),升湖南按察使。戊辰(公元1688年),升安徽布政使。期间,康熙南巡,亲书“端清”二字赐之。己巳(公元1689年),升偏沅巡抚;庚午(公元1690年),调江宁巡抚。壬申(公元1692年)五月,逝于任上。史载:郑端以文儒起家,正己直言,不事唯阿。政绩著于朝野,而尤以轻徭薄赋、慎行明罪、恤民隐、培元气为心。著有《日知堂文集》6卷、《政学录》5卷、《朱子学归》23卷,《孙子汇征》4卷。

郑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长篇小说。作者德国著名作家埃里希·马利亚·雷马克(1898~1970)。本书是他的重要代表作。1983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朱雯译。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流亡曲》、《凯旋门》、《生死存亡的时代》、《里斯本之夜》、《最后一站》等。《西线无战事》是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用第一人称描绘了一批年轻士兵在西线战壕,以及在后方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忍和恐怖,控诉这次战争毁灭了年轻的一代。19岁的青年保罗·博伊默尔和他的同班同学阿尔贝特·克罗普、米勒·勒尔在校长坎托列克的军国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加了自愿兵,到部队后,他们又同另外4个人组成了一个班,经过10个星期的训练后上了前线,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青年学生有了很大变化。他们在战斗中与来自工厂农村的士兵有了接触,成了好友,知道了许多在学校里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看到,由于部队大量减员,许多老人和孩子也都被应征入伍。他们对战争产生了怀疑。战斗中,博伊默尔负了伤,康复后又重回前线。不久战争结束。战报连篇累牍地报道:西线无战事。然而,在和平即将来到的时候,7个战友中的最后一个——小说主人公博伊默尔也倒地死去。

金疮秘传禁方

金疮秘传禁方

伤科著作。1卷。旧题刘国师 (基) 撰。撰年未详。系由 《理伤续断方》、《秘传叶保太仙授接骨奇方临症口诀》及《虎钤经秘传治金疮方论》等佚文所组成。除广收诸理伤医方外,尤侧重理伤手法的临床应用;并收有以 “膝圈”治疗髌骨骨折及多种布带包扎方法。为适用手术治疗的需要,尚收载局部冰冻麻醉法。全书于伤科临床颇多参考之处。现存旧抄本。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着录「生天得道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诸仙讲说,仅二百余字。谓世人若能屏去众缘,永除染著,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使五脏清凉,六腑调泰。然后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安寂六根,净照八识。如此可致「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片玉词

片玉词

又名《清真集》、《美成长短句》,中国古代词集。北宋周邦彦作。邦彦词在宋时别本甚多,传世者以南宋淳熙年间强焕本为最早,分为上、下二卷。明毛晋在此本基础上辑《补遗》一卷,刻入《宋六十名家词》。另南宋陈元龙撰《片玉集注》十卷,收入《疆村丛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曹杓曾注《清真集》2卷。今不传。另有南宋陈元龙注本10卷,明毛晋得淳熙间刊《片玉词》2卷,又辑《补遗》1卷,共收词190余首,一并刻入《六十名家词》中。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吴则虞校点《清真集》。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是“清季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先生在清廷灭亡之后不久写的一部笔记,发表在《东方杂志》第11卷第5号至第13卷第2号,共有五百一十五则。辛亥革命之后,况周颐流寓上海,自称“遗老”,不再理会政治。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兼治野史掌故,该书即其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全书内容广泛,以清代宫廷轶闻、朝野逸话、典章制度为主,稍及前代历史。原连载于《东方杂志》,后有单行本行世。今据《东方杂志》原本整理。

华手经

华手经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养佛陀,佛陀为断除彼等之疑惑而宣说大乘菩萨得道经过、毁谤大乘行者之苦报及护持佛法、造像功德等。经名华手,即缘于诸菩萨手持花供养佛陀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