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

吴昆
  • 姓名:吴昆
  • 别名:字山甫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 出生日期:1551
  • 逝世日期:约1620
  • 民族族群:

吴昆(1551—约1620),字山甫,别号鹤皋山人,又号参黄子。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初攻儒学,家中所藏方书颇多,因举子业不第而改习医业,15岁时开始攻医,历时18载,而精于医术。平时对医经颇多钻研,崇尚古圣人之医术,认为当时的医家,贱工占十分之八九,称得上高明的良工则十分之一而己,自己则“惟经论是搜,不敢自是”。对《内经》深有研究,其 《素向》注,为后人所推崇,影响很大。对脉诊也较重视,反对所谓太素脉。曾游历于江、浙、安徽等地,求师访友,在宣城一带行医,很有名声。著有《医方考》、《脉语》、《吴注黄帝素问》、《药纂》、《针方六集》、《十三科证治》等书。


山人,余族父也,世为歙澄塘人。幼英异,不伍丸儿。稍长业进士,为文章,藻思横发,顾数奇弗偶,大父元昌翁,父文韬翁,俱修德而隐者。家多方书,山人遂进铅椠,事岐黄术,尝曰:《素问》、《灵枢》,医之典坟也;《难经》、《甲乙》,医之庸孟也;张、王、刘、李,医之濂洛关闽也。日夕取诸家言遍读之,不数稔术精而售,初游宛陵,后泝长江,历姑孰,抵和阳,所至声名籍籍,活人无论数计。每诊疾,佥曰易平;山人曰:此在死例。佥曰艰痊,山人曰:此可生也。卒不逾山人所云,故人咸谓山人殆非人,必从长桑公得者。山人治病,不胶陈迹,人以禁方授之,拒弗受,曰:以古方治今病,虽出入而通其权,不然,是以结绳治季世也,去治远矣。所著《脉语》、《十三科证治》、《参黄论》、《砭焫考》、《医方考》、《药纂》诸书,将次第行于世。山人讳昆,字山甫,鹤皋其别号也。人以山人洞参黄帝之奥,又号山人为参黄子。余家由澄塘折居传桂里,故视山人为族父云。


明·吴昆《医方考·附录》(《中国医籍考》卷四)


余幼慕是术,窃有悯焉,敬业之余,每以《素》、《难》、《灵枢》、《脉经》、《甲乙》,及长沙、河间、东垣、丹溪之书,间阅之。越十年,以举子业不售,里中长老谓余曰:古人不得志时,多为医以济世,子盍事医乎,奚拘一经为也。余于是投举子笔,专岐黄业,乃就邑中午亭余老师而养正焉。居三年,与师论疾,咸当师心,师勉余友天下士。嗣是由三吴循江浙,历荆襄抵燕赵,就有道者,师事之焉。或示余以天人贯通之道,或示余以医儒合一之理,或示余以圣贤之奥旨,或祕余以家世之心传。其间讲求脉理,出入岐黄者,未常乏人,然童而习之,白首不达者,又不可以枚举而数计矣……于是以孤陋之闻,集成《语录》二篇,以告同志。


明·吴昆《脉语·自序》

猜你喜欢的书

顾华玉集

顾华玉集

明代诗文别集。顾璘(字华玉)著。《四库全书》收录的《顾华玉集》,其中包括《浮湘集》4卷、《山中集》4卷、《凭几集》5卷、续集2卷、《息园存稿》诗14卷、文9卷,《缓恸集》1卷,实是顾璘诗文全集。其所依据的底本就是嘉靖年间吴郡沈氏繁露堂刻本。《浮湘集》是其由开封府知府谪全州知州时作,蔡羽序之。《山中集》是其移病家居时所作,陈束序之。《凭几集》、《凭几续集》皆起官湖广巡抚时所作,皇甫汸序之,璘亦有自序。《息园存稿》乃是专刻的诗文集,诗稿陈大壮序之,文稿邓继中序之。《缓恸集》官工部侍郎哭其亡女之作,璘自序之。另外,其诗文有两种明抄本传世:一种是《东桥集》,诗14卷、文12卷。10行,20字,白口兰格,四周单边;一种亦名《东桥集》,诗23卷、文19卷、词1卷。此两种可资校勘。顾璘颇有诗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杰”,后加宝应朱应登,号“四大家”。四库馆臣评论说:“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固不失为第二流之首矣。”据朱彝尊《明诗综》,称其还有《归田集》,今已未见传本,不知明抄本中是否有《归田集》中的作品。

玉镜新谭

玉镜新谭

朱长祚撰。书中记述了阉党专擅作恶的经过,汇辑有关诏令及《诛逆爰书》,因之此书又名《逆珰事略》。全书10卷,析为32类。每类均先叙其事,后节抄或迻移有关诏令奏疏。“录用章奏,字字俱从邸报、邮传,不敢窜易一字以欺人”。书中卷8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客、魏一案的勘审过程,从《会勘》、《籍没》、《遣戍》、《投缳》等章节中可见。卷8、卷10保存了《诛逆爱书》及其他有关文件,均系他书所不载或语焉不详。如卷3《称颂》中记阉党对魏竖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九千岁》云:“询知恶党之私呼魏忠贤也,除崔呈秀直呼为亲父外,其余皆以‘九千岁’呼之者,其语何语耶?”卷6有《缇骑》条,记锦衣厂卫的暴虐横行:“逆珰魏忠贤,势成嵎虎,其难下矣。辅党益众,潜谋愈大,毕欲诛锄忤己者。创自门户陷人,始以削夺去,既而风影诏狱,于是矫旨,缇骑四出矣。”由于此书中记有明末辽东锦宁之战,文中有“奴酋”、“酋首”、“夷”等字眼,语涉清廷忌讳,此书被列为禁书。其体例正如《凡例》所言: “是编虽曰逆珰事略,然忠臣义士,直言谠论,无不毕具”。 “惟一人一事而汇为三十二类,每类先叙事,后引疏中语,足为奸人针砭,可堪救时良剂者采焉。”其取材与宗旨大致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中兴圣烈传》相同。

野百合花

野百合花

王实味著。1942年6月重庆初版。编者邹正之作《介绍〈野百合花〉》,收《野百合花》杂文1篇。

青衫记

青衫记

明代传奇剧本。顾大典撰。《曲品》著录。据元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改编。写白居易进京应试,妾小蛮、樊素,准备行装,将青衫一件置于行李中。在京中,与友人游名妓裴兴奴家。裴善弹琵琶,为诸公助兴,白质青衫呼酒,醉宿裴家,与兴奴产生爱情。值兵乱,兴奴携青衫,与母避难至白居易家乡,以青衫借宿,小蛮、樊素知为白氏故人,热情接待。裴母贪财,逼兴奴嫁与浮梁茶商刘一郎,随之去九江。白居易因抗疏忤旨,贬为江州司马。一夕,送友人元稹返船,惊闻琵琶声,寻声召见,乃是兴奴,白伤感不已,泪湿青衫。刘一郎江头买醉,落水溺死,裴兴奴与白居易重结百年之好。京剧《琵琶行》据此改编。今存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影印。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唐及五代诗人传记汇编。10卷。元代辛文房著。本书卷首有写于元年宗大德八年(1304)的引言,即应编成于此时。全书以10卷的篇幅论列了398位唐(包括五代)诗人,其中有专传的为278人,附见的为120人。为一代诗人作列传,在此书问世之前未曾有过,因此,无论从开创意义而言,或是从其资料丰富、涉及面广博而言,本书都是研究唐诗最主要的典籍之一。到清初,本书在国内已无传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重编为8卷,但仅存有287位诗人的传记。本书自元代问世以来,曾传入邻国,日本尚保存有其元利10卷本,清光绪年间由杨守敬访得日本流传的10卷原本,影印行世,国内才又得见本书的全貌。自1987年5月至1990年9月,中华书局陆续分4册出版了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的原文校勘由孙映逵完成,全书的校笺工作分由20余位学者分工撰写。校笺主要包括:考证原书资料出处,纠正史实讹误,补辑原书未备的重要资料。校笺一问世,立即受到学术界好评,不但提供了该书的通行本,也成为唐诗人生平资料的集大成者。

西方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论文集,王国维撰,王国维是中国进行纯粹的西方哲学研究第一人,其在康德哲学、叔本华哲学及尼采哲学的研究上,造诣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