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

- 姓名:许慎
- 别名:字叔重
- 性别:男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东汉汝南召陵
- 出生日期:约公元58年
- 逝世日期:147年
- 民族族群:
许慎(约公元58年—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师事贾逵,博通经籍。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他在当时,是一位有名的经学家,社会上流行着“五经无双许叔重”的颂辞,可以想见他的学术地位是很高的。他著有《五经異义》和《淮南子註》(均已亡佚,有清人辑本)诸书,而一生精力更集中在《说文解字》一书的撰述。《说文解字》不独保存了古代和汉代的汉字,更重要的它是一部富有创造性的有系统、有条理的字书。在此书中他发明並阐述了文字构造的原意,既说明独体的“文”,也解释合体的“字”,所以名为《说文解字》。全书共十四篇,並叙目为十五篇(後人改篇称卷),分五百四十部,收录了九千三百五十三文。
许慎作《说文解字》,替中国文字学奠下了坚实的基础,给後世编纂字书立下了明确的规范。这部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许慎写成《说文解字》,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前有所承,陆续发展而成的。拿它的体例来说,许氏在《叙》中着重指出:“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和史游在《急就篇》所雲“分别部居不杂厕”,一脉相承,将那按偏旁联贯字羣的办法,扩而充之,成为分立部类的体例。凡形旁相同的字都集中编在一部,以共有的形旁作部首,许多部首又依形体的相近与否来编排後先相承的次序。这样,便将极其纷杂繁多成千上万的汉字,都有条不紊地收录在一起了。这一方法,是前所未有的。是许慎继承史游“分别部居”之法,加以改造而创立的一种新体例。将过去歌括体的字书,一变而为有系统、有条理的著作,是他的重大贡献。
在内容上,许慎继承了以前的丰富文化遗产,自经史羣书以及汉赋,都成为搜集资料的源泉。他的儿子许冲在汉安帝时将《说文解字》进之于朝,並上表介绍此书的内容道:“六艺羣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䖵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联繫许慎自己在《叙》中所说:“万物咸睹,靡不兼载”,不能算是誇大。有了这样丰富的资料,非运用崭新的方法和条理来归纳它、部勒它,不足以持简驭繁,以类统杂。他在《叙》中提出的“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繫联”,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的所以能成为一部伟大著作,被後世所推崇,不是偶然的。直到今天,它的编述体例,仍为新修字典的工作者所沿用。
猜你喜欢的书
钱穆学术文化九讲
钱穆一生讲学不辍,育人无数,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深远。这本由叶龙记录整理的《钱穆学术文化九讲》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各篇互为补充,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果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 读者如能从中了解钱穆的治学轨迹,明察其学问体系之庞大精细,体悟其对中华文化始终抱持的敬意,将对指导当下的精神生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楚辞通释
明末清初王夫之撰。前附司马迁《屈原列传》、张任可《序》以及《序例》诸文。 正文分十四卷,删去王逸《楚辞章句》所录《七谏》以下五篇,补入梁代江淹《山中楚辞》四篇和《爱远山》,又因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而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故附作《九昭》一篇,“以旌三间之志”。《通释》在作品题目之后,附王、朱等人题说,然后参以己意以正题旨,继而分段作注,并说明各段大意,以求“通释”。作为与屈原经历大致相同的王夫之,能够通过注释《楚辞》,阐发并表达其抗清复明、忍辱负重的爱国之情,故把握屈作题旨,多切实际;在具体注释章句中,能“旌幽志”、“达微言”,深入作品之中,疏达通解,并注意纠正和批判王逸、朱熹等人的见解,突破传统巢臼,“就文即事,顺理诠定”;发前人未发之言,有许多真知灼见。但由于王氏的过分比附于屈原,亦有不少主观臆断之处,甚至以道家之说阐发屈旨,妄加议论,是不对的。
洪驹父诗话
诗话。北宋人洪刍撰。一卷。刍有《老圃集》已著录。此书约成于北宋晚期,早已散佚。今人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得22则,编入《宋诗话辑佚》。观其所得见者,记事、考辨、议论相杂,于杜甫、黄庭坚的诗都多有称引。内容多记事,评较诗篇文字优劣,或转述他人评语。因作者属江西诗派,故所记多江西诗派人物,称赏黄山谷诗作,以为“山谷句法高妙”。内容少特色,且乏珍贵资料。
福楼拜评传
李健吾著,作者写于1935年。著名现代作家、法国文学研究名家李健吾先生的天才之作。全书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对福氏作品的解读尤为清新奇崛,读之令人振奋。写作本书时李先生未足三十,但对人情世故的剖析,对艺术魅力的鉴赏足见功力,令人感佩不已。本书成书已有九十年,但在中国对福氏了解之深、解读之透,迄今恐无出其右。
魏郑公谏续录
二卷。原书不具撰者姓名,《四库提要》考订其为元翟思忠所作。翟思忠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史称魏徵前后进谏二百余事,然王方庆《魏郑公谏录》仅得130条。本书摭拾众说,以补王录之不足。其中间有与史传异同,且有实非谏诤之事而记录者。《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清芬堂丛书》(史部)本。此外,《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又有《魏郑公谏续录》一卷本。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一卷,失译,尾题无咒字,一二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