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

元康
  • 姓名:元康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元康。唐代僧。不详姓氏。贞观中游学京邑。有彭亨之誉。形拥肿而短。然其性情酋勇闻少解多。群辈推许。先居山野恒务持诵观音求加慧解。遂感鹿一首角分八岐厥形绝异。康见之抚而驯伏。遂豢养之。乘而致远。曾无倦色。以三论之文荷之于背。又以小轴系之于尾。曳入上都。意为戏弄。说有之徒不达空性。我与轻轴碾之令悟真理。又衣大布曳纳播戴竹笠。笠宽丈有二尺。装饰诡异人皆骇观。既入京城见一法师盛集讲经化导。康造其筵近其座。便就所讲义申问往返数百言。人咸惊康之辩给如此。复戏法师曰。甘桃不结实。苦李压低枝。讲者曰。轮王千个子。巷伯勿孙儿。盖讥康之无生徒也。康曰。丹之藏者赤。漆之藏者黑。随汝之赤者非纁绛焉。入汝之黑者非铅墨焉。举众皆云。辞理涣然。可非垂迹之大士也。帝闻之喜曰。何代无其人。诏入安国寺讲此三论。遂造疏解中观之理。别撰玄枢两卷。总明中百门之宗旨焉。后不测其终。


〔赞宁〕系曰。康师曳纳播者何。通曰。梵言立播。华言裹腹衣。亦云抱腹形制如偏袒。一幅纔穿得手。肩袖不宽。着在左边。右边施带。多贮绵絮。然是御寒之服。热国则否用此亦圣开。流于东土则变成色帛。而削幅缀于左右袖上垂之制曳。然旌表我通赡经论。一本则曳一支。多则多曳。未知稽古自何人始乎。今单言播。略立字耳。全非御寒之意。翻为我慢之衣。既失元端而多滥作。别形圣教以俟后贤。此外无施异制以乱大伦。诗曰。服之不称身之灾也。吁。[《宋高僧传》卷第四]

元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玫瑰战争史 1377-1471

玫瑰战争史 1377-1471

《玫瑰战争史:1377—1471》是英国著名外交史学者罗伯特·巴尔曼·莫厄特的代表作品,讲述了理查二世被杀,英格兰王位继承制度遭到破坏,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为争夺王位继承权百年激战,金雀花王朝覆灭,亨利七世登基建立都铎王朝的全过程。理查二世为何会在政变中失败?为什么理查二世死后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都获得了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权?为什么英格兰这场内战被称为“玫瑰战争”?为什么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建立的王朝始终无法稳定政局?玫瑰战争中什么战役决定了两个家族的结局是同归于尽?为什么亨利·都铎成了玫瑰战争*的受益人?本书将详细解答。

奇正方

奇正方

方书。1卷。日本贺古寿著。贺古寿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成书于文政十三年(1830年)。本“方有奇正,以应病之常变”之意,述方有正常与权变之法。乃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千金方》、《外台秘要》、《局方》等书199方,述其应用之“奇正”。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乐育堂语录

乐育堂语录

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道德经精义》,今称此名)、《道门语要》等书,另注有《醒心经》与《求心经》二书,未见传世。其姓字与元代黄元吉同。该书五卷,系黄元吉讲道时学生所记录的笔记,经弟子整理核正而流传于世。因本书原为讲课记录,较一般丹书通俗易懂,对诸如一阳生、炼心、炼己、进火采药、先天后天精气神、性命双修等内丹学说阐述均较明白。

蜕岩词

蜕岩词

二卷。元张翥 (1287—1368)撰。张翥字仲举,号蜕庵,晋宁 (今属山西临汾) 人。著有《蜕庵集》,本编附载诗集之后而自为卷帙。《宋史》张翥本传称,张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殁后无子,其遗稿不传。传者有乐府律诗仅三卷,可知当时即与诗合为一编。但所说三卷,与所见本不合。诗集前有僧来复序,称:至正二十六年 (1366),僧大杼选刻其遗稿。又有僧宗泐跋,作于明洪武十年 (1377),仍称将刊版以行世。是大杼之编次在至正二十六年 (1366),其刊版则在洪武六年 (1373);而宋濂等修 《元史》则在洪武二年 (1369),未及见此足本。所以,据其别传之本,与诗共称三卷。来复序题《蜕庵诗集》、宗泐跋亦称右潞国张公诗集若干卷,均无一字说及词。然宗泐称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选得九百首; 诗集实收七百六十七首,合以词一百三十三首,乃足九百之数,则其词亦大杼之所编,特传写者或附诗集,或析出别行而已。张翥以一身历元之盛衰,故其诗多忧时伤乱之作,其词乃婉丽风流,有南宋旧格,而其于词学亦几近深境。有《四库全书》本。

介庵词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工词,曾赋《谒金门》,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赞赏。他的用语精炼,典雅工丽。其他篇词以婉约纤秾取胜。如《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清平乐》(桃根桃叶)等。但亦有风格淡雅、委曲之作,如《点绛唇》(憔悴天涯)等。《全宋词》收其词共一百五十七首。本书版本有 《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介庵赵宝文雅词》四卷。《介庵词》另有天一阁藏本及抱经楼藏抄本,皆四卷。《介庵琴趣》六卷,有汲古阁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 本。

菩萨行处

菩萨行处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