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时雨

- 姓名:薛时雨
- 别名:字慰农,一字澍生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全椒人
- 出生日期:1818
- 逝世日期:1885
- 民族族群:
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起家寒士,父为乡学教授。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举,咸丰三年(1853)中进士,任浙江嘉兴知县。六年值大旱,下令停征赋,置大府催科檄于不问,被免调。七年,署嘉善县令。十年,离职赴吏部引见,归途闻杭州为太平军所克,遂流寓南昌。后赴上海,入李鸿章淮军佐幕。同治三年(1864)为左宗棠荐补杭州知府,后署粮储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因为上官所忌,遂于五年告病辞官。历主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惜阴书院凡二十年,一时吴下文人,多其弟子。诗学白居易、苏东坡,“其诗以真胜,而用密实矫空滑之弊,故自饶深稳”(顾云《桑根先生行状》)。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其诗亦如西湖山水,清而华,秀而苍,往往引人入胜。至伤时感事,沈郁顿挫,骎骎入少陵之室。”陈衍则以为“桑根治行循良,而宦流勇退,诗境故自时近随园(袁枚)”(《近代诗钞》)。自称其词“无柔肠冶态以荡其思,无远韵深情以媚其骨”(《藤香馆诗·江舟欸乃自序》)。盖因以为“拈毫托兴,贵在遇事即书,直抒胸臆”,故“激而改弦,力洗柔靡之习”,而“能挥洒如意,一气卷舒”(金鸿佺《藤香馆词·跋》)。有《藤香馆诗钞》四卷、《续钞》二卷,《藤香馆词》一卷。其门人谭献删定为《藤香馆诗删》四卷。生平见谭献《薛先生墓志铭》、顾云《桑根先生行状》(均见《续碑传集》卷八○)、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
猜你喜欢的书
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
清末医家马氏所撰,作者名字、生平不详。全书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阐明小儿诊病的要领,详论小儿常见病证辨证用药的常法,由此可见小儿珍科脉症的全貌。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较详,阐述小儿初生寿夭、初生调摄、惊风痰食、五脏主病之总论,以概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绘编小儿望色、察脉、观指纹之图、歌,以提示小儿诊法的要领;略述小儿初生调理、回气、刺泡、通便诸治法,以显示小儿熏洗涂抹外治诸法的特效;分述小儿胎寒胎热、脐风撮口等病症之论治,以阐明小儿辨证择药的法则。下卷续述小儿诸热、诸汗、伤寒、疟疾等病症之论治。该书系他人手抄之作,不免有遗漏笔误之处,如目录与正文标题有多处不相对应。为此,笔者根据医理文意,前后参照,按“论”、“法”、“症”、“诸症论治”分门别类,对目录标题加以修改,以使前后表述一致,便于后人阅读。
天仙心传
原夫运限无常,世运之通否,道运之明晦,其机由人,天地因而运转者。中古以上,人各完神,运无或蹇,道无或晦也。方今世尚,群务形声,力扫虚寂。其弊启自导师,初由讹会微言,忘却纯(音整)情则堕,以致自误误人;继而挟词以利己者,起而附和之,从而招招焉,以致学者大半堕其术中,死而不悔,全不悟妙有妙无,真实之相循,圣人特藉以观其窍妙。故其为用也,无情有情,惟一非二。
黄氏宝卷
宝卷。又名《黄氏女宝卷》《黄氏女游阴宝卷》,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佚名氏撰。讲述了曹州府南华县清风乡黄家庄黄员外五女,乳名五姐,年小好善,吃斋念佛,天生聪明,秉性温良,每日烧香念佛,一心学念经文。父母苦劝五姐开斋,嫁个富贵人家,五姐苦苦哀告,至死不从。黄员外夫妇无可奈何,心生怒气,找媒人李氏将五姐嫁与一个杀猪宰羊的恶人赵屠赵令方。黄氏女到了赵家,见赵屠杀生害命,屡劝不听,心中闷闷,却无可奈何,每日念经修行。后观音现身,赵令方改恶从善,夫妻二人一起吃斋念经修善。阴曹地府阎君见黄氏女经念得好,派童子去阴间,带黄氏女来对经文。黄氏女哭别丈夫与儿女,来到阴曹地府,在金桥边有金童玉女,幢幢宝盖来迎接黄氏女。来到阎王殿,十殿阎君以金刚经诸问题一一提问,黄氏女回答非常清楚,没有差错,阎君命童子送黄氏女回阳,享阳寿40年。童子带黄氏女观看十二司诸大地狱。黄氏女观看十二大地狱过程中,其尸身已坏,无法还阳。阎王命送黄氏女转世为男身,投生到善根人家。黄氏女投生到曹州府安乐县张员外家,取名张士亭。张士亭智慧聪明,广读五经,心慈性善,长大后连中三甲进士,即选曹州太守。张士亭派差人去南安县,招来赵令方,叫他带儿女来相认,母子团圆,是以念经行善果报为证。
雷海宗史论集
本书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其声如雷,其学似海,史学之宗”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雷海宗,字伯伦,生于1902年,河北永清县人。雷先生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雷先生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雷先生逝世于1962年12月,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学者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
两广纪略
一卷 又名‘粤中偶记"。明末清初人华复蠡撰。华复蠡,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不详。明末曾官广东临高县知县,罢官后流寓两粤。《粤中偶记》即记其居粤时事。书中首述顺治元年(1644)其抵临高任,遇黎民变乱破城,遂遭罢官,旋抵肇庆。顺治四年(1647)清兵大至,遇唐桂之乱,无意为官,颠沛流离,逃至南京。又述永历朝臣丁楚魁、洪天擢、李绮诸人事始末,冷嘲热讽,揭其无能无耻之状。据著者所云,当时宰执无砥柱之才,群僚多侥幸之辈,知此筵席决无好散场,遂以冷眼旁观,记上述诸事。《粤中偶记》有《荆驼逸史》本,《明季稗史》本,惟《荆驼逸史》中失载丁楚魁一则,为传抄者所遗漏。
佛教常识答问
该书是一本关于佛教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作者是已故中国佛教学协会会长赵朴初。赵朴初精研佛理,阐扬佛法,普及佛学基本知识。他一生致力于破解佛学的迷信魔障,倡导积极入世的人间佛学,为世人指点了一条生活修养和抵达澄明之境的正途。其著作《滴水集》、《片名集》、《佛教常识答问》等早已成为学佛者的入门指南。本书共分四章,251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佛教基本知识,是一般人了解佛教的历史源流、基本教义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