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光

薛道光
  • 姓名:薛道光
  • 别名:名式,又名道源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阆州(今四川阆中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078
  • 逝世日期:1191
  • 民族族群:

薛道光(公元1078 - 1191) ,宋代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名式,又名道源,字太原。阆州(今四川阆中县)人,或说为陕府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他原来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相传他曾云游长安,在开福寺修习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同时又对道教的金丹炼养感兴趣。宋徽宗崇守五年(1106年)寓居郿县青镇,遇道人石泰,稽首皈依,弃僧从道,受金丹口诀真要,潜心炼养,享高寿而逝。著作有《还丹复命篇》、 《悟真篇注》,分别收入《道藏·太玄部》和《道藏·洞真部》。或云后者非薛道光所注,实为无名子注文,欲取信当世,故题为道光注。


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06)冬天,薛道光住在眉县青镇(即今陕西省眉县),在佛寺听讲.遇到从扶风县来的道人石泰,当时已是八十有五的高龄,黑发红颜,神宇非凡,夜里还做针线活计.薛道光知道不是一般人物,就在谈话之中,故意引用张伯端的诗句.石泰有些惊奇,问:""你怎么知道张紫阳?他正是我的老师."薛道光还不太相信,就举出(悟真篇)中的句子向他请教,石泰看他很诚心,就简略地为其讲解大要.薛道光听后大悟,平日埋藏在腹中的各种疑团,一下打破,如同桶之脱底一般.于是才信石泰是张紫阳的真传弟子,进而叩拜要求收在门下.石泰笑言:"你不怕有叛教的嫌疑吗?"薛道光坚定地回答:"生死大事,如果拘于门户,难道不是自己耽误自己吗"石泰听后连连点头,并言自从紫阳先师授道以来,将近30年了,今日才遇到可以继承的人.于是传授口诀真要,并告诫他疾往通都大邑,依靠有力者供养修道,自己即退隐于世.从此薛道光弃僧从道,幅巾缝掖,混俗和光,以了性命大事.光宗绍熙二年(119l)道成,享年114岁.留有颂云:"铁马奔入海,泥蛇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在阆中流传着薛式善做香与灸,曾用其给百姓治病,通过四祖陈楠学道薛式后得号“陈泥丸”可推测传言非虚,民间仍有艺人喝号薛式九灸和紫贤香。

薛道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梁谿漫志

梁谿漫志

宋代笔记。费衮著。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余篇,分为十卷。每篇皆有标题目录。其排列次序大致以类相从。此书前5卷主要记载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轶事,关于苏轼的记载尤多。其间贬斥蔡京父子,同情元祐党人,于苏轼则推崇备至,显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后5卷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末卷颇涉仙鬼怪异。《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持论具有根柢,旧典遗文往往而在。”如苏舜钦《与欧阳修辨谤书》,即为本集所不载。今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此本是以影宋嘉泰抄本与明刻本比勘而成,过去较为通行。此外尚有《学海类编》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夏敬观校《涵芬楼》本以及《说郛》节选本。今有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清邵阳车万育著。全书两卷。按三十个平声韵部编写对文,上、下卷各十五个韵部。每韵有对文三则,每则有联语十对,联语也从三言到十一言不等。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一韵到底,便于记忆,流传以来,影响极为深广,深受读者喜爱,因而版本很多。近年来湖南岳麓书社加以整理重印。兹录其“东”韵对文一则,以见一斑:“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蛩。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独钓之翁。”

贞观政要译注

贞观政要译注

集录唐代“贞观之治”的政治法律观点和业绩的重要文献。唐吴兢撰。它分类编辑了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所上劝谏的奏疏以及唐代的政治法律设施。全书包括《刑法》、《公平》、《赦令》、《君道》、《君臣鉴戒》、《择官》、《政体》、《纳谏》等,共10卷40篇,记述了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君臣“安人宁国,先存百姓”、“正身修德”等的治国思想;削减繁苛,法贵宽平,简约刑罚的立法思想和“设法与天下共之”的守文奉法的“慎杀”的司法思想。《贞观政要》中关于贞观年间的史实比《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书都较详尽,是研究唐初和中国封建政治和法律思想的重要文献。

庚子国变记

庚子国变记

义和拳起嘉庆时,民间私相传习,其时禁令严切,犯者凌迟死。燕齐之间,犹有秘传其术者。光绪庚子,毓贤为山东巡抚,民间传习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帜。时各省多闹教案,外人逼我甚,民情益愤,闻灭洋说,争鼓吹之。义和拳自山东蔓延及于直隶,聚众称义和团,遂围涞水。县令祝芾请兵,直隶总督裕禄遣杨福同剿之。福同败死。义和团进攻涿州,知州龚荫培告急。顺天府何乃莹格不行,以荫培召变,免其官。慈禧太后以戊戌政变,康有为遁,英人庇之,大恨。

铁围山丛谈

铁围山丛谈

笔记。宋蔡絛撰。六卷。絛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在今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有《西清诗话》已著录。其父蔡京,于徽宗朝几度执政,封鲁国公,叔父蔡卞,兄蔡攸、蔡儵、蔡翛等皆居显官。蔡京父子专权,政治腐败,导至北宋灭亡。宋钦宗放逐蔡京于岭南,京死于潭州。其子孙皆被远窜,蔡絛流放白州(今广西博白)。白州境内有铁围山,撰笔记时以此名书。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五卷。今本皆六卷,有明嘉靖庚戌雁里草堂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学海类编》本等。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本书记载北宋初年至南宋初年一百几十年间的朝廷掌故和琐闻轶事,有关徽宗朝的记载尤为详尽。

佛制六物图辩讹

佛制六物图辩讹

佛制六物图辩讹,一卷,宋妙生述并序,觉成题记。内题辨讹,下注辨六物图之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