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

- 姓名:金声
- 别名:字正希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休宁(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589
- 逝世日期:1645年
- 民族族群:
金声(1589—1645年),明末抗清将领。字正希(又字子骏),号赤壁。休宁(今属安徽)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常留心古今兵法、营阵、战法的研究。二年十月,后金兵攻入大安口、进扰京畿。金上疏陈急务:群策群力,为国效命;加强通州(今北京通县)、昌平(今属北京)、天津防守,破格选拔将才。三年,以御史巡视陕西。十月,因病乞休。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授他为兵部右侍郎、右都御史,总督南直军务。此时,他在家乡仍操练乡勇,并发动民众抗清。八月,清军大举进攻徽州(今安徽歙县)。他采取声东击西、乘间出击战术,击杀众多。相持累月,终因寡不敌众,后为降吏黄澍所骗,战败被俘。十月就义于南京。著有《燕诒阁文集》10卷,后人编有《金正希集》行世。
金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苦炼
《苦炼》从酝酿到成书历时四十余年,尤瑟纳尔漫长的创作过程也堪称一部人生的炼金术。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泽农出生于布鲁日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他从未谋面的生父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年轻教士,为了远大前程的召唤,断然割舍北方水城的短暂恋情。身为私生子,泽农是为教会长大的。然而二十岁时,他决定离家出走,到大千世界去探寻知识。他在三十多年里游历了大 半个世界,然后隐名埋姓回到布鲁日,在济贫院里为穷人看病。一桩与他几乎无关的僧侣风化事件令他的真实身份暴露,经世俗司法当局与教会的联席审判,泽农被判火刑。1569年2月,寒冬将尽的时候,泽农在临刑前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出生的城市里死去。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南宋白玉蟾、兰元白传授,孟煦编集。约成书于嘉定年间(1208-1224)。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原书卷首有宝庆乙酉(1225年)盂煦所作《传》文,称此书上卷名《金华冲碧丹经》。乃白玉蟾传授弟子彭耜,后盂煦于嘉定戊寅(1218年)游福州时得之于彭耜。盂煦又于嘉定庚辰(1220年)游白鹤洞天,遇兰元白老人授以九转金丹秘要,编成本书下卷。书中言外丹黄自法术。上卷仅概述「探铅结胎」原理。略言采炼药物,神室法象,外鼎制置。水火符侯,而不涉及具体作丹方法。下卷则详言炼九转还丹之具体作法,并附图像。其九转丹法为:第一转金砂黄芽初丹、第二转混元神朴丹、第三转通天彻地丹、第四转三才换质丹、第五转三清至宝丹、第六转阴阳交泰丹、第七转五岳通玄丹、第八转太极中还丹、第九转金液大还丹。每转皆列举鼎器图像、药物分量、烧炼火候及丹药形质功效。据称所炼丹药可点汞成金成宝,至九转丹成,则服之可待冲举。
新修南唐书
纪传体国别史。十八卷,外加音释一卷。南宋陆游撰。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诸书均无记载,经据陆游生平考证,约作于淳熙八年至十二年间(1181—1184年)。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荫补登仕郎,初为福州宁德主簿等职,因善词章、谙熟典故而被史浩、黄祖舜举荐。召见后,赐进士出身。曾任建康府、隆兴府通判。乾道六年入蜀,通判夔州。是一部专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一国君臣事迹的纪传体史书。南宋陆游撰。孝宗淳熙年间成书。在此以前,有北宋马令的《南唐书》30卷传世,陆游以马书未尽善,故重加编撰,乃称 《新修南唐书》。据明嘉靖二十九年 (1550) 王谷祥称其钞本出自陆游长子陆子家藏宋刻本, 可见此书宋代已有刊行。元、明、清时期,对是书的著录、刊印、考订、注释,前后相望。
三家诗拾遗
清范家相撰 汉代传诗者四家。《隋书·经籍志》称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唯韩诗存。宋修《太平御览》多引韩诗,《崇文总目》亦著录。刘安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而南渡儒者,不复论及。知亡于政和建炎间。自郑樵以后,说诗者务立新义,以掊击汉儒为能。三家之遗文,遂散佚而不可复问。王应麟于咸淳之末,始掇拾残剩,辑为诗考三卷。然创始难工,多所挂漏。又增缀逸诗篇目、杂采诸子依托之说,亦颇少持择。范家相此编,因王氏之书,重加裒益,而少变其体例。首为古文考异、次为古逸诗,次以三百篇为纲,而三家佚说一一并见。较王氏所录以三家各自为篇者,亦较易循览。以 《三家诗拾遗》为名,则古文考异不尽三家之文者,自宜附录。其逸诗不系于三家者,自宜芟除。虽未免失于贪多,搜采亦间有未周,然较王氏之书则详赡远矣。严虞惇作《诗经质疑》内有 “三家诗遗说”一篇,又惠栋《九经古义》、余萧客 《古经解钩沈》于三家亦均有采掇。论其赅备,都不及此编。《三家诗拾遗十卷》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守山阁丛书·经部》道光本、鸿文书局景道光本、博古斋景道光本;《范氏三种》; 《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
一卷,赵宋慈贤译。依经具说课诵之法。
大乘止观法门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止观断得,谓约三性修止观,各明所除障,所得益也。第五明止观作用,谓证体起用也,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时止观。后有遵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