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 姓名:伏羲
- 别名:牺皇、皇羲、太昊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风氏,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伏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建都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在位115年,因而伏羲被列为“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之首,亦称“人皇”。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同时他还是中医学的创始人,在中华民族追求文明和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1.伏羲的出生地
关于伏羲的出生地,当代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天水。除此之外,还有甘谷说、秦安说、静宁说。四者各有其据。
传说伏羲是感孕而生的,在中国西北,有个凡力达不到的极乐国土,叫“华胥国”。那是个人们没有欲望嗜好,一切顺其自然,人人长寿,生活美满幸福,没有长官首领的人间乐园,并且这里的人能够水火不避,在天空中自由往来,可以说是介于人、神之间。在这个国家里有个姑娘,即伏羲的母亲,她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大家都叫她“华胥氏”。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这一记述见于《史记·五帝本纪》。还有传说这一怀孕就怀了12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12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一带。《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上述记述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对伏羲出生地的争执。持“甘谷说”者认为,成纪属汉阳郡时,正是汉阳郡治于冀时。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汉阳郡治由平襄迁于冀(今甘谷)。据考证,“雷泽”即今甘谷川,此即“甘谷说”的依据。但是上述记述中,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怀孕的地点就是在今甘谷,而伏羲是否出生于甘谷,则是较为模糊的,毕竟,“成纪属汉阳郡”并不等于“成纪就是汉阳郡”。而围绕成纪县治的迁移,便有了“天水说”“秦安说”“静宁说”。成纪在战国时便设县,秦朝统一时属于陇西郡,汉武帝增置天水郡,成纪从此归天水(东汉短暂改名汉阳)。北魏时,成纪县被废置,但是到北周又被恢复。唐朝时,县址被迁移到今天天水市秦州区,并成为秦州(天水郡)的州治。道光年间的《秦安县志》记述了成纪初建于治平川,后迁于显亲川,再入于秦州,此即成静宁说的依据。而成纪大多数时间治于秦安,遂有秦安说。成纪后迁于秦州,遂有天水说。但是这三方争论的成纪是战国时代建制的县,和古成纪是两个概念。要弄清楚伏羲的出生地,必须注意联系的看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怀孕的地点是在甘谷。其出生地至少应该在甘谷附近或甘谷;其次,伏羲早期的主要活动踪迹大多集中于今天水境内;第三,汉阳郡前身是天水郡,是汉代分于陇西郡的一个郡,包括了今天水市五县全部、两区大部分、庄浪、静宁两县,通渭、陇西两县(陇西郡治狄道),面积大约3万平方公里;第四,伏、宓、风在古代是一个姓,伏姓今遍布全国,而集中于秦安县安伏乡。甘谷境内有古风台,秦安境内有风台、风谷,都留下了伏羲诞生和成长的痕迹。联系以上几点,基本可以认定,伏羲出生于今天水境内。
2.伏羲的历史功绩
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
①教民做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②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③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
④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⑤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⑥创制古代历法。
⑦创造了八卦和九针。
伏羲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取火种、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早在17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公元1984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叹为“至为可惊”。
伏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石榴园
《石榴园》写于一八三二年八月,最初题为《孤儿》,同年十月首先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改题为《石榴园》。一八三三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时,划归“私人生活场景”。没有爱情的婚姻,婚外寻求补偿的不幸后果,几乎是巴尔扎克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众多作品的基本主题。本篇描写一个失节贵妇的内心痛苦和她的两个非婚生子茕茕孤立的悲惨处境。作者显然无意谴责这位女性的过失,而是对她的痛苦、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
病榻寤言
一卷。明陆树声撰。撰者于卷首有题记,称:“余卧病榻间,冥心摄思。或瞥然起念,意有所得,欲言嗫嚅。时复假寐,顷焉得寤,蹶然起坐,凭儿捉笔, 造次疾书。”可见是他卧病榻间所做的杂记,至于称“寤言”者, “以其得之寤寐也”。全卷多为杂议,间以琐事杂记。 《四库全书总目》指其“中多养生家言”,并说:如“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语出《战国策》,而陆氏以为《史记》,这是由于“明人读书不求源本之故也。”
剪灯新话
明代传奇体短篇文言小说集。4卷22篇。瞿佑著。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的自序中说,本书“凡四十卷”。现存明成化间刊本为4卷,明人高儒《百川书志》第六“史部·小史”著录为4卷,附录1卷。日本庆长、元和间有刊本。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曾出版排印;1935年郑振铎编辑的《世界文库》收入《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据《世界文库》重新排印,又据《古今图书集成》等书补辑为22篇。在22篇作品中,有二分之一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象《金凤钗记》、《联芳楼记》、《牡丹灯记》、《爱卿传》、《翠翠传》《绿衣人传》、《渭塘奇遇记》、《秋香亭记》、《寄梅记》等。在这些篇章中刻画了一系列品德情操高尚,色貌才艺超凡,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普通女性的形象,另有些篇章模写了当时文人的种种心态,象《水宫庆会录》等。也有些篇章借助幻化鬼神的超然境界,发泄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剪灯新话》常常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词与散文相间,诗词成为连缀情节,刻划人物不可少的部分。语言清新秀丽。
䂬溪诗话
《䂬溪诗话》十卷,宋黄彻常明撰。《书录解题》谓是莆田人,而《八闽通志》则云邵武人,举绍兴十五年进士,殆家本莆田而占籍于邵武者也。编中持论多本少陵。自言官辰、沅逾年。顾志州郡官师者,不载姓氏,集亦失传。其送弟诗句云:“就舍勿令人避席,过江莫与马同船。”语浅情真,不失风雅之旨矣。康熙戊子三月,小长芦朱彝尊识于曝书亭。 吾家诗学,肇自莆阳监察公昆弟。厥后文节为江西鼻祖,而闽中一派,流衍特长,论者以晚唐体目之。不知宗法有本,厚人伦,维风教,常明公《䂬溪诗话》具在,可考而知也。模自壬午入闽,得拜族尊莘田先生。先生官四会令,罢归家居,萧然环堵,焚香著书,不特文章媲美前人,气节尤与常明公符合,益信君子之泽,未有艾焉。新安鲍君以文近有丛书之刻,模因检所藏曝书亭旧钞,亟请开雕。以文复购善本,校其讹脱,详载前后序跋,又皆竹垞先生当日所未见,而常明公之生平功绩,于以灿然。发潜阐幽,以文高谊,感不朽矣。乾隆丙申阳月,无双后裔黄模敬书。
资治通鉴考异[标点本]
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成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编辑《资治通鉴》时,使用了大量的古籍材料,一件事情往往有三四种不同的记载,传闻不实或记载不同的材料很多,哪些为真,哪些为伪,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颇费斟酌。所以,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同时,对同一件史事的不同记载,进行详细的考证辨异,将经过考异辨误的可信的材料,用于《资治通鉴》一书中。随着《资治通鉴》的编成,对其所用材料的考异辨误也积蓄其多,于是,司马光将这些考异辨正按照《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和内容顺序编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和《资治通鉴》一书一起奏进皇上。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成书,互为参照,对《资治通鉴》中某些重要史事,参考同异,辨证谬误,申明《通鉴》用此舍彼之故。考异所用材料甚丰,包括实录、正史、杂史、小说等,考订也非常精密,开史家前所未有之先例。后来有不少治史学者沿用此书方法,考订史事得失。全书共三十卷。前八卷考证周、汉至南北朝诸史事,自九卷至二十七卷,共十九卷,都是唐代史事的考订内容。其余三卷皆考后梁、后周、后汉史事。此书与《资治通鉴》同时刊行,但别为一书,互为参照读用。元胡三省作《资治通鉴音注》时,开始把此书内容散到《资治通鉴》各有关内容之下,纠正了《资治通鉴》中的某些事实错误,丰富了《资治通鉴》的史实。
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
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注解,九卷,宋宗镜述,明觉连重集并序,道灯跋,原十卷,第十卷会入注解,有题记。





![资治通鉴考异[标点本]](/d/file/books/d91dd29f7e82193a2efb70be01c1194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