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

- 姓名:王训
- 别名:字敷彝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丘人
- 出生日期:1614
- 逝世日期:1683
- 民族族群:
王训(1614-1683),字敷彝,一字念泉,号悔斋,清初官员,安丘人。1647年(顺治四年)进士,授官直隶万全县知县。著有《续安丘志》25卷。
王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湖山集
诗文别集。宋吴芾著。芾集最早 为其子吴洪编辑,周必大为之序,称“《湖山集》 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 卷”;而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宋史 ·艺文志》则称“《湖山集》四十三卷,《别集》一 卷,《和陶诗》三卷,《附录》三卷”;朱熹《吴公神 道碑》、《宋史·吴芾传》又称“表奏五卷,诗文 三十卷”。然原本亡佚。此本乃四库馆臣从《永 乐大典》中辑出。十卷,除卷十末附文二篇外, 余均为诗。卷一为《和陶诗》,卷二、三为五古, 卷四为七古,卷五为五律,卷六、七、八为七律, 卷九、一○为绝句,卷首有周必大《湖山集序》。 另有《台州丛书》本,乃道光间仙居王魏胜手录 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又经黄岩王舟瑶据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校补而成。有《补遗》一 卷,乃王舟瑶从《事文类聚》等书辑出吴芾散文 五篇。又有《仙居丛书》(第一集)本、《宋人集》 丁编本。前者除正集、补遗外,尚有附录一卷, 后者有辑补一卷。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
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原创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书札等,是苏曼殊文学因缘全纪录
顺治河南通志
河南地方志。清贾汉复等修,沈荃纂。五十卷。汉复字膠侯, 号静庵,山西曲沃人。明季为淮安副将。入清隶汉军正蓝旗。累官兵部尚书,陕西、河南巡抚。荃字贞蕤,号绎堂,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进士。累官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詹事。卒谥文恪。著有《充斋集》。河南旧有三志。是志以明嘉靖志为本,补其缺略,订其纰谬,续以清代事迹,于顺治十七年(1654)刻印成书。约一百三十万字。冠有贾汉复等十九人序。分图考(含河南郡县图、省城图、河图二十六幅)、建置沿革、星野(附星宿图四幅)、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附封内河图)、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古迹等三十目。沿革以朝代、郡国所设州县为顺序,列自唐虞,止于清初。复分叙八府所属州县沿革。祥异附于星野,主记历代自然灾害,兵革大事。山川目记述全省山岭河泉、渡口桥梁等数以千计。河防目承袭旧志,并绘制河防图,主述黄河历代迁徙,间录历代修河奏巯,为治黄史料。是志为清初门目体志书之代表作,康熙间曾以是志体例为本通饬各地修志,对后世方志影响甚大。有顺治十七年刻本。
悟真篇正义
道教内丹修炼典籍,清董德宁对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所作的注,三卷。民国守一子《道藏精华录一百种提要》对该书非常推崇,其言:《悟真篇》是张伯端所著,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后人纷纷释注,遂致惑乱真机、邪说横行,世传有薛(道光)注者,也总是伪诧,故著者数十家,尽是求明反晦,迨至清乾隆戌申元真子董(德宁)君,始将所得玄秘,详注于《悟真》之中,而阐其幽微,咸归正道,名曰《正义》,乃专言内丹之道,与《参同契》互相发明,斯张君(伯端)之本旨以显,学者宜精究而熟研之,则自可达其真际而不致认贼为子。该书的结构为:卷上对《悟真篇》中的十六首七言律诗进行注解,卷中对其中的六十四首七言绝句进行注解,卷下对其中的一首五言四韵、十二首〈西江月〉、又一首〈西江月〉、五首七言绝句及几首歌赋进行注解。注者董德宁认为:五言四韵一首乃总述药物作用,以及结丹功效;十二首〈西江月〉多是对修炼金丹进行注解;又一首言金丹的〈西江月〉之文气与《悟真篇》不同,且在张伯端的原序中,只言〈西江月〉十二首,今有其十三首,疑是后人所添;五首七言绝句虽言旁门之学,以及修性之徒,但无甚深奥之义。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系热病著作。4卷。清·吴贞(坤安)辑撰。书成于(1796年嘉庆元年)。原作2卷,经其弟友石辑为4卷,刊于嘉庆十三年。吴氏行医30余年,私淑叶天士、薛生白。他探究伤寒之秘旨,辨析诸家之得失,推崇叶天士治案,能“寓伤寒于六气之中……其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寒、温分治,不以足经之药混治手经之病。于是分门别类,条辨诸书,眉目清晰,如观指掌。全书分本病及变病、类病两大部分。卷1~2首述“类伤寒辨”(19症)及察舌、察目辨症法,次列六经本病,每病先古法,后新法;卷3叙变症(26种);卷4叙类症(16症)。古法系依据《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伤寒来苏集》等书的注释;新法则参考叶天士医案、《伤寒第一书》、《温热暑疫全书》等著作中的治法。该书合伤寒、温病为一,主张“伤寒者,热病之总名”,以“因于寒者”为正病,“因六淫之兼气,或非时之戾气”,所发诸病作为“类伤寒”。且以为“伤寒正病绝少,类症尤多。”治法详明,方药初备,为热病著作中较好的一种。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行本。
桃花扇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六回。今存翰香楼刻本,刊于乾隆初年(约1740),封面题“竹窗斋评”, “翰香楼梓”,未署作者,亦无序跋,不知作者姓氏。据其整理的排印本收在《古本平话小说集》 (人文版)中。此系据孔尚任同名传奇改编成小说,叙明末复社名士侯朝宗于南京遇名妓李香君,互相爱慕,遂成欢好。成亲之日,香君得知婚资妆奁均出阉党阮大铖,鄙其为人,愤而却奁。阮怀恨在心,诬侯勾引左良玉就粮南京,侯为避祸投史可法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