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彬

刘大彬
  • 姓名:刘大彬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吴郡钱唐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大彬,元道士,别号玉虚子。元初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人。延祐四年(1317年)得九老仙都君玉印,上闻于朝,仁宗特旨还赐宗坛,以传道统。敕封「洞观行妙玄应真人」,嗣为茅山上清派第四十五代宗师。著有《茅山志》传世。

刘大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本草新编

本草新编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书中认为古人常提出的“饭上蒸”,是为了克服忌铁锅而又要用铁锅,采用的补救方法。对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乌熟用和黄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茯苓“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反失”;“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何首乌“蒸熟能黑须发,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治其以前味,绝无功效……惟生首乌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以黑须发,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尽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发……有些体轻之药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剂量大,体轻占体积大不好携带,该书提出制成煎膏,缩小体积,以便于带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滤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煮至浓汁,然后取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入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再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蜀山剑侠传

蜀山剑侠传

长篇武侠小说。还珠楼主著。1932年起由天津励力出版社陆续出版,至1949年尚未终卷。正传50集,后传5集,计329回,约500万言。全书由人间社会、自然佳境、神话幻想、道家哲理和传统仕女等层面组成。在描写正道剑仙和邪恶怪魔之间的斗争中表现善与恶的主题。其中突出正邪两道的斗法,一边是妖魔横行,杀人如麻,民不聊生;另一边是正道剑仙苦修正果,拯救苍生。作品贬斥了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欲壑难填的邪魔外道,颂扬生命的伟大、道德的尊严。全书还在广袤的世界中触及一个“情”字,它是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师徒之情的“大情”。作者推崇爱情专一、至情至性,肉身虽灭,而爱情与灵魂永生;而纵欲无度、滥情不专则必堕入魔道。全书篇幅之浩大,结构之宏伟,文采之绚烂,幻想之雄奇以及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之广博,在当时武侠作品中无出其右,在读者群中形成一股“《蜀山》迷”。但作品走的神魔一路不免陷入荒诞至极、天马行空、随意胡编之嫌,思想深度不足。

学佛群疑

学佛群疑

《学佛群疑》是《正信的佛教》的续篇,文字浅显流畅,解答精辟详细,是学佛入门的必读经典。佛教相信神通和异能吗?相信风水算命吗?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密宗是什么?念佛能消灾延寿吗?持咒有用吗?魔考是真的吗?如何修行?如何禅修?个人自修和群体共修有什么不同?佛教徒能赚钱吗?能有感情生活吗?佛教的生命观合乎科学吗?佛教的世界观合乎现代科学吗?佛教相信世界末日吗?

继灯录

继灯录

凡六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永觉元贤(1578~1657)着,清顺治八年(165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元贤广搜博采诸方文献,继五灯会元、五灯会元续略等诸种传灯录,编集曹洞宗自青原行思之系统中第十六世天童如净以下之四十一人,以及临济宗自南岳怀让之系统中第十八世净慈悟明以下之二一六人,又附录沩山太初等法系不详者七人,计辑录二六四位禅林耆宿之机缘略传、宗乘法语等。元贤另著有‘补灯录’一书,然其传本所在不明。据禅籍志所抄录永觉元贤之补灯录自序略文记载,该书共载录禅僧一八○人之传记。

施设论

施设论

梵名Prajn~apti -s/a^stra 。凡七卷。译自小乘论部六足论中施设足论之‘因施设门’。前四卷宋代法护译,后三卷宋代惟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内容论述有关世间业报差别之因。凡十四章。其中卷首标示对法大论中世间施设门第一,即第一章,其文注曰(大二六·五一四上):‘按释论有此门,梵本元阙。’即世间施设门等缺,余十三章为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于诸门中论释轮王之七宝、佛初生之瑞相、有情之因果、三毒之轻重、世间诸法之差别、山海、变化、神通等。

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旨在阐明除障法。内容叙述昔时释尊于喜乐山顶之天宫,为大梵王及观世音菩萨宣说胜幡璎珞陀罗尼,谓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能灭尽五逆重罪,获得大富贵。本经之异译本有玄奘译之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