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 姓名:陈与义
- 别名:字玄非,号简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洛阳(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090年
- 逝世日期:1139年1月1日
- 民族族群: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宋代诗人。字玄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登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不久,谪监陈留酒税。金人入汴,避乱湖北、湖南,南逾五岭,经广东、福建,于高宗绍兴元年(1131)到达当时朝廷所在地绍兴府。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绍兴七年为参知政事。次年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
陈与义是宋代著名诗人。诗学杜甫,风格清婉。尝以《墨梅绝句》得宋徽宗称赏。靖康之难发生,在流离颠沛之中,他深切体会到杜甫诗歌里所描写的安史之乱的境界,加深了对杜甫诗歌创作的认识,学杜进入了新的境界,有了雄阔慷慨的风格。感时念乱之作,有悲壮苍凉之音。方回将他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其诗也受过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而实际上与江西诗派不同。钱钟书认为“方回尤其仿佛高攀阔人作亲戚似的,一口咬定他是江西派,从此淆惑了后世文学史家的耳目。”(《宋诗选注》)《宋史》本传以为其诗“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其“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官里簿书何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等句,平淡工致,深得后人钟爱。代表作如《伤春》、《牡丹》等均抒发了家国兴亡之痛,感人至深。有《简斋诗集》,胡稚注。《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中华书局曾出版吴书荫点校本《陈与义集》(1982)。陈与义今存词18首,名《无住词》,见《全宋词》。宋黄昇《花庵词选》认为其词“可摩坡仙之垒”,词中豪爽处几近苏轼。内容上不写艳情,意境与其诗一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其词“清婉奇丽”。其〔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一首,抚今思昔,表现了饱经丧乱后的感慨之情,为其词的代表作。
猜你喜欢的书
政治学
又译《政治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代表著作之一。全书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探讨各种政治和道德的原则,是一部实现美德的学术著作。它第一次把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意在寻求理想国家和最好政治的基本形式,系统地提出一套完整的政治理论。在亚里士多德整个社会思想体系中,政治学高于伦理学,并把道德放在一定社会政治生活中加以考察。在他看来,伦理学只是研究和解决个人的善的问题,而政治学则要研究和解决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善这样更为深广的问题,个人的美德只有在良好的政体中才能实现。他首先发现人是“一个政治动物”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善恶、正义等观念,在于人具有政治品质。从发生的次序来说,个人、家庭先于城邦国家,但从本质上说,全体大于部分,国家高于个人和家庭。建立城邦国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经济交往,更重要的是使全体公民过一种符合德性和最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从维护城邦制观点出发,为了调和阶级矛盾,批判了柏拉图的 “理想城邦” (即共产社会),提出了“理想政体” 和由 “中等阶级” 执政的理论。因为中产阶级既不偏袒富人,也不偏袒穷人,较其他阶级稳定。只有这个阶级执政,才能实现公正,使全体城邦公民过至善的幸福生活。同时他又提出用法律手段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把政治思想和伦理学结合起来,详细地研究了城邦整体的伦理和幸福。他探讨了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其中包括主奴关系中的伦理,个人和城邦关系中的伦理,公民和统治者之间的伦理,以及职业伦理等,并力图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确立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原则。这既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又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它和《尼可马克伦理学》一起,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完整体系。
艳阳下的谋杀案
《艳阳下的谋杀案》,又译作《阳光下的罪恶》,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作品以一个漂亮而富有的妇女在风景如画、安祥和平的著名海湾旅游地被谋杀的悲剧,揭示了在“阳光下处处有罪恶”的主题。 这一小说继承了以往侦探小说“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案情扑朔迷离,结局出乎意料”的特点,同时在创作方面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文化史
本书采用专题的形式,分门别类地讲述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创造、工艺成就、衣食住行、日用器具诸方面内容,主要目的是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增进读者对先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了解。本书的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知识,连接多种学科,左右逢源,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各专题均由该领域专家撰稿,内容可自成体系,并充分吸收近年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发现,力求反映学术前沿。
烟波钓叟歌
《烟波钓叟歌》是北宋通人所作,后经明朝罗通增删修改。世间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甚多,而此书是一部纲领性著作,遁甲术之大要,己尽包其中;若能熟读细玩,参透要旨,实为掌握奇门一术的捷径。其中,《烟波钓叟歌串解》 该书以串解形式,对《烟波钓叟歌》所涉及的内容,作全面论述,而侧重於对‘数奇门’的探讨。
三千里江山
长篇小说。杨朔著。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印刷再版二十多次。小说通过对一支中国铁路工人志愿援朝大队在护桥、运输等战斗中英雄事迹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崇高品德,也反映了中朝人民血肉相连的兄弟情谊。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克服了过去那种过于追求故事的弱点,把注意中心放在人物的刻画上,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以抒情诗一般的笔调,从爱与仇,生与死,美与丑等道德情操、人生哲理的高度上,发掘与展示了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和圣洁灵魂,充分展现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风趣而视死如归、勇排定时炸弹的老包头,碎嘴但也通情达理的姚大婶,毅然放弃个人利益,推迟婚期的女铁路线路电话员姚志兰,看来有点愚而为国不惜捐躯的车长杰,“倔”而忠于职守的姚长庚,老成持重的武震等,具有着中国人民的那种淳厚朴实的特有气质,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小说中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交融,使作品产生了较大的感人力量。作品采取了中国传统的说书手法叙述故事,以铁路工人的斗争生活为经线,以朝鲜人民与人民军的活动为纬线,通过经纬线交织展开情节,表现主题,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这部最早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生活的长篇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坛上的一大收获。
羯磨经序解
羯磨经序解,一卷,宋则安述,日本澄心题记,释南山羯磨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