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敬

- 姓名:王心敬
- 别名:字尔缉,号丰川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鄂县(今陕西户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658
- 逝世日期:1738
- 民族族群:
王心敬(公元1658-1738),清学者。字尔缉,号丰川。鄂县(今陕西户县)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年,年八十三岁。乾隆元年(1736)举孝廉方正。师事李颙,从学达十年之久。陈诜抚鄂,聘主讲江汉书院。后湖广总督额伦将以真儒荐,固辞不起。
其学不立门户,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主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力戒偏颇。他说:“程朱陆王在圣门皆游夏之选。我辈能实得其一二造诣,即可卓然自树于士林,原不容后生妄谈长短”(《语录》)。从本体不离工夫,工夫不离本体的观点出发,认为“吾辈于程朱陆王正宜兼资,何可以爱恶之私,轻加排讥?”(同上)在兼收并蓄的主旨下,认为对程朱陆王不应加以排斥,而应加以适当的“补救”。他说:“陆王宜补救以平实精密,程朱宜补救以易简疏通” (同上)。提倡以大公之道打破门户之见。他说:“自濂洛以来,诸儒论学各自另标一宗,这固是本其自得者语人,要之不无自立门庭之见。吾道大公,是千古之公是,奚事秘为己有?秘为己有之心,即此念成私” (同上)。
在哲学上坚持性与敬相结合的观点。把性与敬看作本体与工夫的关系,认为性是本体,敬是体认本体的工夫,性作为宇宙名理的根宗,也是一切善德的源泉和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又认为只有主敬才能尽性,断定只有通过敬才能与作为最高道德规范的性浑然契合,认为主敬是尽性的条件。他说:“知性乃可言道,尽性斯可言学。然却舍居敬一着,更以何方入知性之门、登尽性之堂乎?故于这性字既要认得真切,而于这敬字又须究得的当”(同上)。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主张知与行的合一,不主张将两者割裂或有所侧重。他说:“知是知此行,行是行此知,所谓体本同归也。能时时真知即是立行,往往力行即是真知,所谓工亦兼到也。这裹如何可以硬分? 又如何可以偏重?”(同上)
学识宏博,尤精于治《易》。他说: “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孔子论《易》,切于人身,即可知四圣之本旨,并可以识学《易》之要领。”(《易说》)其意在以象明义,他说:“《易》是道人事之书,阴阳消长,只是借来作影子耳。故曰《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于阴阳消长处,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真,亦属捕风捉影”。又说:“置象言《易》,是谓悬空,执象舍义,是谓泥迹,象义双显,则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同上)。力辟“河图”、“洛书”说,认为后儒纷纷主象、主数、主理、主卜筮、主错综之处,是舍大道而入旁蹊。康熙三十年(1691),王心敬着手汇集其师李颙的散稿,历两年编成《二曲集》。清唐鉴称之曰:“关中之学,二曲倡之,丰川继起而振之,与东南学者,相应相求,俱不失切近笃实之旨焉”。(《清学案小识》卷九《守道学案》)著作甚多,有《丰川易说》、《尚书质疑》、《礼记汇编》、《四礼宁俭编》、《春秋原经》、《江汉书院讲义》、《关学编》、《语录》、《丰川全集》等。
王心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吴中水利全书
水利志。又名《吴中水利书》。明张国维撰。二十八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进士。历官江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事败投水死。是书首列东南水利总图、苏州府全境水利图、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太湖全图、吴淞江全图、娄江全图、沿海纳潮泄水港浦图和沿江纳潮泄水港浦图等五十三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河形、水年、水官、水治诸目。又辑诏书、敕书、奏状、章疏、公移等一百七十余篇,宋范仲淹《上宰执论水利书》等二十一篇,元脱脱《宋史·河渠志》等五十三志,加之考、论、议、序、记、策对、祀文、诗歌等共四百七十余篇,约五十九万字。内容宏富,不仅载吴中水源、水脉、水名、河形,尤其汇集宋以来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种水利资料,较有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兵垣四编
六卷。明闵声辑刻。闵声字襄子,乌程 (今浙江湖州)人。闵氏所刻书甚为精美,世称“闵板”。据此书后闵映张 《跋》称其从父襄子自束发读书以来,即有经世济民之志,仰慕古之侠烈丈夫。后辽东事起,明军屡屡败北,羽书告急,襄子不胜愤慨。自恨一介书生不能持三尺剑上前线杀敌卫国,只好“悉探秘笈,不靳流传,以裨登坛请缨者考焉。”此 《跋》述辑刻此书缘起甚明,盖资 “登坛请缨者”参考备用。《四编》六卷子目如次:《阴符经》一卷(明唐顺之评释、汤显祖解)。《素书》一卷 (宋张商英参)。《孙子》一卷(明王世贞评释)。《吴子》一卷 (明王士骐评释)。《九边图论》一卷(明许论撰、臧懋循阅)。《海防图论》一卷(明胡宗宪撰、殷都阅。末附《辽东军饷论》、《日本考略》两文)。此书据《中国善本书目》著录有明闵氏朱墨印本(五册),藏北京图书馆。另,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此编六册。
光明在我们前面
长篇小说。胡也频著。春秋书店1930年10月出版。小说以“五卅”运动后北平为背景,描写无政府主义者白华和共产党人刘希坚在爱情与信仰之间的矛盾。由于信仰上的不同,他们一见面总是始而热情交谈,继而争论不下,终于不欢而散,给这对热恋的情人带来感情的痛苦。后在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中,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领导了群众运动,而无政府主义者则崇尚空谈,事实教育了白华,终于使她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革命真理,从而放弃了无政府主义信仰而转向共产主义。小说通过白华的转变说明共产主义思想必然战胜无政府主义和一切非科学思想而成为革命指南;并通过刘希坚的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作品结构清晰完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方法刻划人物性格。但作品对社会生活描写的深度不够,人物性格也较单一、平面。
大八义
北宋哲宗年间,三月三日扬州召开群雄会,宋士公携师弟献艺贺号重振八卦门,赵华阳“酒雨箭”打张贺巧得“戒淫花”;奸相蔡京的叔父、山东青风寨寨主蔡啸天赴扬州杀官夺印,关帝庙八义大战蔡啸天,左云鹏救徒出险,剑斩杀父仇人;南清宫八千岁丢失冠袍带履,蔡京、童贯陷罪于八义,八卦门传人皇姑赵品娟力主八义戴罪寻宝、捉贼完案;八义赴山东两探大虎滩吞龙套口,败在盗宝人“金花太岁”濮连手下;“穿山赛野龙”石禄帮助八义三打大虎滩,双铲战双铎,力拔“铁魔掌”;濮连携宝逃逸;八义寻踪追奔太湖中山寨,施巧计攻山破寨,捕获濮连的叔父濮继宗;濮连为救其叔,啸众苏州府劫牢反狱;八义追袭贼人至陕西红花沟,观音殿和尚法铎为贼利用,屡向八义发难;八义夜袭红花沟,赵华阳施展奇功夺宝;赵品娟义会群侠,辨识假冠袍带履;八义友人鲁清设调虎离山计。二月二霍俊堂于霍家集摆擂招婿,霍家集上鲁清火烧濮连胞弟濮铎,左云鹏之母上官萍松树林掷松塔擒拿濮连;八义解凶犯进京,汴梁城石禄怒打蔡京;真宝被流转山东,八义直逼大梁口;大梁口寨主“金刀”武晓誓死不交真宝,双方恶战伤亡惨重,武晓剖腹自戕。八义金盆洗手,退出武林。
水南词
一卷。陈霆撰。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赵叔雍跋云:“(陈霆)诗古文词合为《水南集》,别有《渚山堂词话》三卷。吴兴刘氏嘉业堂得明刊集本,归安朱彊村侍郎即据以辑入《湖州词征》,惟《点绛唇》(碧水澄秋)一阕,集中两见之,《词征》已为删乙。余以刘氏原本覆锲,故一仍其旧云。”
冥报记白话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凡夫白话译,选译冥报记故事二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