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观国

- 姓名:王观国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长沙(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观国,生卒年不详,宋代学者。长沙(今属湖南)人。据贾昌朝《群经音辨》王氏所作《后序》,绍兴(1131—1162)中曾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劝农公事兼兵马监押,为南渡以后人。见《四库全书总目》。博通经史,精文字、音韵、训诂。著《学林》(又名《学林新编》)十卷。以辨别文字形、音、义为主,于经史诸书笺释注疏,胪列异同,考订得失,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多有新解。尤其发现上古文字义寄于声,知声者可以因声求义,清儒本此理,推而广之,总结出因声求义之法。
王观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扬子云集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扬雄集五卷。原本宋时已佚。宋人愈乃从《汉书》、《古文苑》等书中辑其文四十篇,编次为五卷。明万历间郑朴复加辑录,增益篇章,分为六卷。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即用此本。卷首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郑朴序。全书分为六卷,卷一为《法言》;卷二为《太玄经》;卷三为《方言》;卷四为《上书》,收《谏不受单于朝书》、《答刘歆书》、《答茂陵郭威》、《答谭桓》、《剧秦美新》,又收《解难》、《解嘲》;卷五为赋、颂,赋收《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蜀都赋》、《太玄赋》及《反骚》等;卷六为箴、诔、连珠,纪、记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诔只《元后诔》一篇,连珠亦仅一篇。纪、记有《蜀王本纪》、《蜀记》及《琴清英》等。阙文篇目附于书后,如《训纂》、《家谍》、《绣补灵节龙骨铭诗三章》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扬侍郎集》(扬雄仕汉为黄门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扬雄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赋以司马相如为法式,故其《长杨》、《甘泉》等诸赋,在气度与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虚》的倾向。长于模仿而缺乏创造,这正是扬雄赋即此书的缺点。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友渔斋医话
医话著作。清黄凯钧撰。八卷。凯钧另有《药笼小品》已著录。“友渔斋”为黄氏室名。本书以医话形式,记述了黄氏医疗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包括《一览延龄》一卷,《橘旁杂论》二卷,《上池涓滴》 一卷,《肘后偶钞》二卷,《证治指要》一卷,《药笼小品》 一卷。内容涉及养生、历代医书大意、五脏病证、用药及个人医案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嘉庆十七年(1812) 刊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明诗平论二集
朱隗辑,二十卷,诗固可以法。为断乎。文章之道。何往而无法也而况诗于法。为尤切者乎。虽然法何所昉也。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又名《包龙图智勘 后庭花》。简名《后庭花》。杂剧剧本。元郑廷 玉作。四折,末本。剧写宋仁宗以王翠鸾赐廉 访使赵忠,鸾母同去侍候。赵妻妒忌,命家人王 庆害死翠鸾母女,王转令下属李顺下手。时王 与李妻张氏有私。张氏为害李,怂其放走二人, 王遂以李“违误官司”为由,逼令出具休书。李 悟其奸,欲告状,王惧事泄而杀李,投尸井内。 鸾途中与母散失,只身投宿狮子店,被店小二 持斧逼奸吓死,投入井中。鸾母与书生刘天义 亦来店寄宿,鸾魂与天义相晤,互赠《后庭花》 词。鸾母见天义手持鸾词,即疑天义藏鸾。赵 忠因翠鸾母女走失,遂请包公断案。是时鸾母 亦向包公控告,呈上《后庭花》词为证。包公见 词有“不见天边雁,相侵井底蛙”,疑鸾死于井 中,词为阴魂所作;经查访,从李顺家井中捞出 李尸,由李顺哑子证实王庆即凶手;又在狮子 店井中捞出鸾尸,于是抓获凶犯,案情大白。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明 沈璟《桃符记》传奇即敷衍《后庭花》故事。
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简名《金凤钗》。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穷秀才赵鹗与妻子李氏及儿子福童困居旅店,欠下房钱。赵鹗应举,得中头名状元,又因早朝时失仪落简被贬为庶民百姓。为维持生计,他到桥头卖诗,得二百钱。恰巧此时谏议大夫张天觉微服私访,被无赖李虎拦住索要二百钱,赵鹗从旁解救,却为此遭到妻子痛骂,但后来张天觉偿还他十只金钗,赵鹗用一只金钗付了店小二的房钱。贼人李虎偷了杨衙内手下六儿所带的十只银匙箸并杀了六儿,也来旅店中投宿,听到赵鹗夫妇谈话,偷偷用十只银匙箸换走了另九只金凤钗。杨衙内搜查时将赵鹗当作贼人抓住,赵鹗有口难辩,被判死罪。后李虎与店小二先后来到银匠处用金钗换钱,店小二认出金钗,抓住李虎送到官府。张天觉也已奏明皇上,为赵鹗洗脱冤情,加官赐赏。
戒消灾经略释
此经以法为名。无常无我寂灭三印为体。依止真善师友为宗。消灾证果为用。酪味为教相。法为名者。戒是能消之善法。灾是所消之恶法也。经虽止列五戒。义实无量。以沙弥比丘菩萨戒等。皆以五戒为根本故。十戒二百五十十重四十八轻等。皆是根本之眷属故。定共道共皆从木叉所引发故。摄善摄生皆即律仪所含具故。今大姓家子止存四戒神犹畏走。鬼妇及男子方秉五戒。鬼即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