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立武

黎立武
  • 姓名:黎立武
  • 别名:字以常,号元中子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新喻(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黎立武,南宋理学家。字以常,号元中子,又号寄翁,学者称所寄先生。新喻(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与文天祥、谢枋得相友善。咸淳四年(1268),擢进士第三名。历职军器少监,国子司业、文华阁侍制。曾建金凤书院,以淑后学。主试临川,得吴澄,时称其知人。官秘书省时,阅官书,读到郭忠孝及其子郭雍所著《中庸》,深然其说,遂传其学。郭忠孝《中庸说》称:“中爲人道之大,以之用于天下国家。”又云: “极天下至正谓之中,通天下至变谓之庸。”立武认爲: 郭氏深于《易》,故得《中庸》之义;其登程门,终始中庸之道,体用之说,实得心传面命者也;而游酢、杨时所得于师者爲初年之论 (《宋元学案》卷二八《兼山学案》附录)。遂著《中庸指归》,以阐发郭氏所传之旨。又发挥《大学》思想,对格物、致知加以解释,认爲二者在于确定行爲的程序和方向,并称此乃道德修养和认识的前提:“格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即知所先后之知。盖通彻物之本末、事之终始,而知用力之先后耳。”(《大学本旨》)据此而主张以正心爲本,以诚意作爲修齐治平之始:“夫物孰有出于身心、家国、天下之外者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身之发爲意,此物之本末也。诚而正,正而修,修而齐,齐而治,治而平,此事之终始也。本始,先也;未终,后也。”(同上)最终把认识的过程和修养的方法归之爲知止:“而曰知所先所后者,其究在乎知止而已”(同上),知止即止于至善,此既是认识的最高目标,又是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及结果。黎氏係程颐门人郭忠孝一系的弟子,是传授郭氏之学及程氏理学的重要人物,全祖望称:“郭氏之学虽孤行,然自谢艮斋(谔)至黎立武,绵绵不绝”(《宋元学案》卷二八《兼山学案》按语)。著作有《中庸指归》、《中庸分章》、《大学发微》、《大学本旨》各一卷。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小史》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中国哲学小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除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重视的儒家学说、宋明理学之外,本书对以往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学派、两汉经学,有精到之论述。以“流派”为梳理中国哲学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对中国哲学史之分期及演进过程,有独到之见。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 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之后,在直隶总督任上他主持处理了影响深远的天津教案,并且力主整肃朝政,选拔新型官员,倡导洋务运动。 黑尔博士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澹轩集

澹轩集

诗文别集。一作《李澹轩文集》、《澹轩文集》、《李滨老集》。八卷,其中诗三卷。宋李吕撰。《周益国文忠公集》卷七五《澹轩李君吕墓志铭》称吕“读《易》六十四卦,皆为义说,徧观经史百家之书,……凡兴衰得失论著数百篇”。吕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墓志铭作于略后,未云有集,知其时集尚未刊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墓铭云吕有《澹轩集》十五卷云云,偶误)。其集之刊行,未知始于何时,《宋史·艺文志》无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始著录,谓一部十五册。《箓竹堂书目》著录,谓三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十五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五卷。知其书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已不见其书,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八卷;卷一至卷三为诗,计五古四十首、七古十四首、五律二十四首、五言长律一首、七律四十五首、五绝五十三首、七绝四十六首,卷四为词,计二十四首;卷五至卷八为各体文,计四十九篇。而墓志名所云“论著数百篇”皆未见,知所佚者甚多。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七古诗各一首,跋二篇。

化书新声

化书新声

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化书》,按节分章,各为注释而成。如《释大同章》“思火生暖,思水生凉”诸语,颇有道理。然而,由于他的解释,大都采道家之言,致使全书内容十分杂芜。版本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经本等。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首先叙述宇宙生成过程,经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诸阶段,然后天地生成。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父母,天地之本根,阴阳之祖首,万神之帝君,「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又称上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下有洞渊九地。天地之间有四等人类,即欲界之人、色界之人、无色界之人及种人。经文宣称种人若能修习道法,则升入三清道境,永免轮回。世人朝真诵神,归命十方天尊。可求长生。

太上洞玄灵宝五岳神符

太上洞玄灵宝五岳神符

太上洞玄灵宝五岳神符,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道士所造。唐释法琳《辨正论》引《五岳神仙图》,当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书中载符箓数种。首为五岳神符五枚,分别代表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之神祇。据称依法用符。可以「召使百鬼,斩杀恶神」。又有五岳真人符六枚。用于镇守天子宫殿,辟除凶恶,压服四方恶气;五将军符,用于军事,破敌压众;白虎符、太平符、威德符,皆用于召请天神镇压妖精恶鬼。《正统道藏》另有《五岳真形图》一书,其道法与本书类同。